2021年12月9日

臺灣建築50年(1971-2021)

 

臺灣建築50年1971~2021

出版社: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雜誌社

  • 出版日期:2021/12/10



本書主要是以台灣建築五十年為背景,網羅國內知名的建築師和學者專家,探討台灣建築各方面演變,如羅時瑋教授探討台灣社會、經濟五十年來的變革對建築的影響;阮慶岳教授研究台灣建築思潮的演變;吳光庭教授和張樞建築師探討建築師法和建築相關法規的演變;楊逸詠建築師研究技術、材料與工法;曾光宗教授探討居住演化;潘冀建築師探討經濟社會與氣候變遷;曾旭正教授探討社會運動影響台灣建築樣貌等。


作者簡介

潘 冀 
  建築師

羅時瑋  建築師

傅朝卿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名譽教授

阮慶岳  建築師、評論家

吳光庭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張 樞  建築師

楊逸詠  建築師

陳政雄  建築師

楊詩弘  成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曾光宗  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

曾旭正  台南藝術大學教授兼院長

陳柏森  建築師

許麗玉  女建築家學會理事長

呂欽文  建築師

廖慧燕  建築師、建築師雜誌主編




  建築物的良窳,不僅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之所繫,且與都市建設、經濟發展有直接影響,建築師受委託辦理建築物之設計、監造、估價、檢查、鑑定等業務,其素質之高低,管理之當否,影響建築物之安全、美觀、舒適及造價經濟者至鉅,故各國對於建築師資格之取得及開業之管理,無不特別重視。回想我國曾訂頒「建築師管理規則」,後因該規則僅屬行政命令性質,效力薄弱,執行時難免遭阻礙,因此參考各國立法先例及「律師法」、「會計師法」、「醫師法」之規定而於民國60年12月27日訂定「建築師法」,從此社會大眾皆冠以四師來稱呼,大大的提高建築師的社經地位,另同時也核定每年的12月27日為建築師節,此乃建築師節的由來。

  時至今日建築師節也已五十屆了,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雜誌社特別企畫台灣建築五十年(1971-2021)專書方式來誌慶第五十屆建築師節,為探討這五十年間建築發展在促進建築行業彼此交流、推動建築經濟繁榮、提升建築技術水平及改善生活居住環境等各各面向的發展成果,進而喚起社會大眾對建築文化的關懷及重視,使其內涵不僅具有歷史時代的意義,更是對於人類生活的關懷,以便更彰顯此一建築行業的特色。

  建築行業的發展與社會、經濟、文化三條主軸是無法分離的,過去五十年中種種災難與變革發展的失序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探討這五十年來的變革發展,及對未來的展望是極其重要的,除了反省過去,也對未來寄予期望。此專書集結當今建築學術、產業界的翹楚共同努力打造完成,架構上以3個論述及8個專題來探討社會、經濟、文化等變革對建築造成的影響,在此僅代表雜誌社同仁對所有參與撰稿的老師、建築師致上最深的謝意。




2021年9月11日

台灣建築摩登化的故事:走過一個半世紀的台灣近現代建築脈絡

GPI 政府出版品資訊網

台灣建築摩登化的故事 : 走過一個半世紀的台灣近現代建築脈絡



統一編號GPN:1009504137
出版日期:2006/12
作/編/譯者:著:傅朝卿 / 譯:傅朝卿,林蕙玟
語言:其他
頁數:132
裝訂:平裝

ISBN/ISSN:9789860081589
出版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開數: 其他:20*20公分
版次:初版
價格:定價$250







10月28日,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國立成功大學所執行,本人親自策展的「台灣建築摩登化的故事-走過一個半世紀的台灣近現代建築脈絡特展」正式於台灣建築、設計與藝術中心(TADA Center,原台中舊酒廠)開幕,預計將吸引不少人潮參觀。這個展覽有兩個目標,分別是:一、建構台灣主體性的建築歷史,回顧過去,檢視現在,放眼未來,並藉建築史料的整理,於「台灣建築、設計與藝術中心」建立台灣現代建築資料庫。二、透過建築展覽,提供民眾認識台灣建築的機會,藉以刺激民眾對建築之關心,進而提昇整體環境美學。

從十九世紀中葉,台灣開始開放通商港口,西方商人與西方傳教士開始來到台灣,至今已有約一個半世紀。150年對人類歷史之發展或許不是很長,但是對於台灣地區之建築發展,卻是關鍵性的時刻,因為台灣在這段時間內由一個以傳統建築為主,發展成一個以各種現代建築為主導之環境,也從一個近乎封閉的社會,成為全 球化世界的一份子。在邁入二十一世紀之後,重新回顧台灣過建築發展是別有意義的,因為它其實是台灣近代社會文化經濟發展的縮影。這次的展覽,基本上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執行「台灣近現代建築發展脈絡展覽計畫」的一部份,最後的成果將作為台灣近現代建築發展的一項史料。展覽取名「台灣建築摩登化的故事-走過一個半世紀的台灣近現代建築脈絡特展」,乃是希望取其通俗易懂,使民眾可以容易的透過簡明文字、圖片與模型,了解自己成長的土地上,建築從傳統到現代發展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2002年(民國91年),台灣政府推動挑戰2008發展計畫中將台中舊酒廠撥交給文建會做為未來文化設施發展基地。2004年(民國93年)起,台中舊酒廠已藉由各種活動逐步改造成一個台灣最具前瞻性的創作基地。2006年(民國95年)歲末,TADA Center將會舉辦各種有關台灣現代建築的專題活動與展覽。為了替這些活動及展覽鋪陳一個背景式的知識涵構,文建會特別委託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與成大建築科技研究中心執行了這次的展覽,藉以在園區建立一處常設的台灣現代建築史料展覽,蒐集相關的建築資料與模型,以作為 TADA Center研究發展基礎。這項展覽的定位平常是一項獨立的展覽,在TADA Center舉辦其它建築特展時,亦可作為這些特展的序曲與前導,讓參觀特展的民眾,可以對台灣的近現代建築有初步的認識。展覽分為主展區、票選區及互動 區三個展區。主展區以時間為軸,分為十二個單元,分別是「序曲:19世紀」、「19世紀末/20世紀初」、「1910年代」、「1920年代」、 「1930年代」、「戰爭期間/戰後初期」、「195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邁向21世紀」。每一單元並分四個子單元,分別是「歷史脈絡」、「建築發展」、「焦點建築」與「重要人物」,並搭配以至少一座模型。票選區則將由參觀的民眾選出心目中可以代表台灣的現代建築。

近幾年來,建築展已經在台灣成為一種常態性的文化活動,不少民眾都有參觀建築展的經驗。然而與其他以專題為主的建築展有所不同的是,「台灣建築摩登化的故 事-走過一個半世紀的台灣近現代建築脈絡特展」是台灣第一次全面性回顧台灣近現代建築的展覽,內容有歷史也有故事,有人物也有建物,是一個全民都看得懂的展覽,更是一個提昇全民關懷建築的展覽。從即日起到12月底,這個展覽將期待並歡迎大家的到來。



光復後台南市現代建築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品資訊網

光復後台南市現代建築



  • 作者:
    傅朝卿
  • 出版者:
    台南市政府
  • 出版日期:
    民國85年8月
  • ISBN/ISSN:
    957-00-8068-X
  • GPN:
    030639850226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精裝/26.7*19.7cm/175頁
  • 定價:
    NT$500元

|內容簡介|

 

    因工業革命新技術與新材料之出現而崛起之現代建築,以各種風貌廣為流行於西方後,很快的就成為進步之象徵與現代化之代名詞。

    在台灣,現代建築雖然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就經由日本人引介而傳入台灣,但真正改變台灣都市風貌之現代建築發展卻是台灣光復之後的事。在經歷五十年的發展之後,台南市的風貌已經因現代建築的出現而從傳統聚落蛻變成現代化的都市。

    本書乃是就台南市光復後之現代建築做一概括性之回顧,並分析其中影響現代建築發展之各種因素。 

 

|目錄|

 

I    市長序

II   目錄

IV  前言

 

001  第一部分    發展篇

002  光復後台南市現代建築五十年之發展

018  台南市光復後重要現代建築年表

 

021  第二部份    實例篇

022  台南市立體育場大門暨第三屆全省運動會紀念塔

024  看西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028  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

034  台南神學院禮拜堂

040  大同教巴哈伊中心

044  成功大學總圖書館

048  成功大學第三餐廳

052  台南電信局舊營業廳暨自動交換機房

056  天主教碧岳神學院

060  台南市青年館

064  台南天主教大專學生活動中心

066  台南師範學院舊圖書館

068  台南神學院頌音堂

070  延平郡王祠暨台南市民族文物館

076  台南中華聖母主教座堂

080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衛理堂暨附設幼稚園

082  成功大學工科中心

084  台南區基督教大專服務中心

088  基督教浸信會恩慈堂

090  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092  鹿耳門天后宮

094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096  台南市勞工育樂中心與松柏育樂中心

098  成功大學學生活動中心

100  竹溪禪寺

102  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學系系館

104  成功大學文學院新館

108  成功大學第二科技大樓

112  成功大學航太學人宿舍

114  新心生活藝術館

116  台南市大學里東寧里里民活動中心

118  成功大學雲平大樓

122  新生態藝術環境

126  台灣省立台南社會教育館社教行政館

130  台灣省立台南第二高級中學教學行政樓

134  台南市二二八紀念碑

138  成功大學管理學院

142  台南師範學院附屬國小附設幼稚園

146  台南市殘障福利服務綜合中心

150  台南市新市政中心

155  台南市現代建築師小傳

 

169  主要參考書目

171  圖片來源

175  謝誌 

 

|書序|

 

市長序

 

    建築是人類文化的具體表証,更是一個都市發展的直接告白。每個古老的都市中必然會存在著歷史性建築與現代建築,它們共同構成了都市發展的歷史。府城台南市從荷蘭人建城闢街至今已經三百多年,在城市從小聚落發展成大都市的過程中,各個時期所興建的建築自然都有其重要性。

    自從政府頒佈實施文化資產保存法以後,國人對於荷西及明清興建之古蹟的關心是與日俱增,近年來則是對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十分重視,然而對於光復後所興建的建築卻經常直覺的認為不甚重要。事實上,台灣光復後所興建的建築雖然距今年代並不是甚為久遠,但是它們卻是與台灣繁榮建設共存的歷史產物,而且充份顯露出台灣的經濟活力。如果我們將建築視為人類文化的一部份,建築的年代就不是決定其成就的唯一因素。一棟好的現代建築在成就上並不會比一棟明清時代的傳統建築遜色,就好像一幅現代畫並不一定比一幅傳統國畫差一樣。記錄並介紹好的現代建築,是與推廣列級古蹟一樣,具有其教育價值與歷史意義,何況每一棟現在只有數十歲的現代建築再經過幾十年後,也都將是百年建築。台南市政府為了使本市的建築發展能夠被完整的記錄下來,特別委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專注台灣近現代建築發展的傅朝卿副教授從事本市現代建築之研究,並撰寫成冊,付梓刊行。

    《光復後台南市現代建築》一書的出版,是本市繼《台南市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一書之後,對本市近現代建築做最為完整的記錄,更是全台灣各縣市之創舉,書中所介紹之建築十分完備,其中必然有它日會登列重要文化資產者。期望透過本書的引介,能使大家更加認識台南市的發展,並更加珍惜台南市所擁有的一切。

 

台南市市長  施治明 謹序

民國八十五年九月


前言 

    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至今已經五十年,整個社會也從農業為主發展成工商業與服務業,文化教育亦達已開發國家之標準。最能反應時代精神之建築也在五十年之發展過程中現出相當多樣之成果。在邁入第二個五十年之際,我們實有必要將過去五十年來之現代建築史料先作一個完整整理。光復之後所興建之建築物雖然距今年代不是很久遠,但是其中在文化、建築、工程、都市及藝術上特別優良之作品在將來都有可能成為國家的文化資產,受到保護。事實上,歐美先進國家早已體認到文化資產之價值並不能單純的以時間來衡量,況且一棟目前只有四十年歷史之建築在六十年後也將是百年大廈,吾人對於建築文化資產之態度必須要寬容,眼光更要長遠。唯有這樣才能替後代子孫留下具有歷史連續性的都市環境。近年來,歐美先進國家已經指定許多二次世界大戰後所興建之建築為列級古蹟,像美國紐約的李佛大廈(1952)及倫敦的國家劇院(1967)等名建築都是很好的例子。

    今日台南市在都市發展以及重大建築建設之量方面雖然不及台北及高雄兩大都市,但是如果仔細觀察卻仍然可以發現不少品質甚高之現代建築,尤其在一九五○年代全國只有成功大學設有建築系時,許多當時年輕之精英建築師都曾經在台南市留下他們之作品,而一九六○年代至今之許多作品也都忠實的反應出當時的建築時尚。這些作品都可以說都是台南市將來重要的文化資產,都值得我們去注意並且加以珍惜。本調查研究計劃乃是希望以客觀的研究方法,對光復五十年來台南市之現代建築發展作一歷史性之回顧,並且篩選出具有代表性之建築,作更進一步之研究。本研究完成之後,可說是台灣地區第一本由縣市政府委託所作之類似研究,將具有重大之意義,而且也會對台灣建築史料之整理,作出具示範性之貢獻。

    本研究內容將包括有兩大部份,第一部份為光復後台南市建築發展概況,第二部份為光復後台南市重要公共建築個別介紹,私人住宅牽涉到個人隱私權,民間集合住宅則牽涉到變相廣告之嫌,即使有很好的作品也不得不忍痛割愛,將不包括在調查研究之個案介紹內。在個案之選取上,本研究之基本考量乃是建築作品:一、於台南市建築發展過程中具特別意義者,二、於台南市都市發展過程中具特別意義者,三、於台南市市政發展過程中具特別意義者;最後在數百棟建築中篩選出四十棟,其中並且包括二棟於近年內被拆除之優良作品。優良的公共建築是都市公共的資產,值得關心。透過本書的介紹,廣大的市民群眾將可更加關心我們自己生活的都市。








台南市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品資訊網

台南市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


  • 作者:
    傅朝卿
  • 出版者:
    台南市政府
  • 出版日期:
    民國84年1月
  • ISBN/ISSN:
    957-00-4775-5
  • GPN:
    030634840012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精裝/30.8*21.5cm/241頁
  • 定價:
    NT$700元
  • 備註:
    庫存不足無法銷售

|目錄|

 

市長序  I

目錄  II

 

前言  1

第一部份    發展篇  3

台南市日據時期建築發展  4

背景  4

行政區域之更動  5

府城新市區之塑造  5

新建築類型之出現  6

新空間組織與新造型式樣  16

歷史的見証  18

 

第二部份    實例篇  31

台南氣象站  32

台南神學院教室  36

台南社教館  40

台南地方法院  46

成功大學舊文學院、大成館  54

成功大學禮賢樓  64

台南二中紅樓及學生休閒中心  72

台南市政府  78

長榮中學校史館、校牧室  86

台南女中自強樓  98

建興國中中正大樓  106

台南師範學院行政及教室大樓  112

長榮女中長榮大樓  118

公園國小花園樓  126

聖母無原罪堂  132

基督長老教會東門教會  136

台南一中西棟行政教學大樓及小禮堂  140

台南市立圖書館中區分館  148

世澤醫院  152

安平古堡陳列館  156

台南市警察局  160

中國廣播公司台南台  166

中正路忠義路口店舖住宅  170

成功大學機械工程館、電機工程、化學工程館及附屬工廠  176

成功大學圖書館自修室  182

成功大學格致堂  188

台南火車站  194

忠義國小禮堂  202

土地銀行台南分行  208

立人國小忠孝館  216

台南市消防隊第二分隊  220

嘉南農田水利會  228

 

主要參考書目  234

謝誌  240 

 

|書序|

 

 

    文化資產是全體人類共同的歷史記憶,更是一個都市中最重要的實質見證物。府城台南市歷經荷蘭、明清、日據及光復諸時期,每一個時期都有它自己獨特風格的建築,這些建築構成了台南市特殊的都市形貌,其中豐富之建築式樣與風格的多樣性,在台灣各縣市之中實居首位。

    不過自從文化資產保存法於民國七十一年實施以來,國人比較注意的乃是荷西及明清時期的建築,日據時期所建之建築則較少受到關注。然而由於社會文化之日趨多元化,愈來愈多的人已經體會到台灣日據時期所建之建築,也是整個台灣歷史的一部份,不應被以意識型態的角度來觀之。

    台南市在日據五十年期間,曾歷經不同之建置,直至民國九年(一九二0年)正式建市。由於台南市在日據時期與台北、台中、新竹與高雄同為西部最重要之城市,因此在公共建築與公共設施上均建樹極多,至今仍保存為數不少重要之日據時期建築,而台南市的台南地方法院更是第一批被政府列級古蹟的日據時期建築之一。台南市政府有鑑於政府日益重視台灣日據時期之歷史性建築,並且已經逐步評鑑,並指定其為法定古蹟,特別委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專注台灣近現代建築的傅朝卿副教授從事本市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之研究,並撰寫成冊,付梓刊行。

    《台南市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一書之出版,不但是全台灣各縣市之創舉,更是台南市政府關心本市文化資產之具體行動。書中文圖並茂,收錄有許多珍貴之歷史資料。期望透過本書的引介,能使全體市民能更加認識,並珍惜台南市重要的日據時期建築文化資產。

 

台南市市長  施治明  謹序

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


前言

 

    一八九五年(清光緒二十一年,日明治二十八年),清廷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將台灣及澎湖群島割讓給日本,一直到一九四五年(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台灣在日本統治下經歷五十個年頭。在此期間,日本人在台灣興建了不少在機能及式樣均相當多樣之建築。台灣光復後,台灣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之研究並沒有受到應有之重視,更可惜的是在這些歷史性建築史料還沒有完全被建構起來之前,有許多富有歷史意義,構造精美,風格獨特之建築已經一棟棟在建設與開發之名義下變成瓦礫。

    在過去,曾經有一些人對於台灣日據時期建築之態度存有偏差,各級政府與公家機關中也常將之視為老舊物品而報廢拆除。而在每一次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拆建與保存之論戰中,也總會有人以不正確之民族意識型態,硬說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是國恥。當然,提倡正確之觀念來實際保護台灣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在當前實屬刻不容緩之事,但努力整理台灣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史料亦屬同等重要。

    歷史是連續的,台灣建築之發展並不是從荷西明鄭就跳到國民政府,日據時期五十年是件事實,更是台灣歷史之一部份,國人應正視它並積極加以研究。而政府當局也已經體會到保存日據時期建築之重要性,近年來也陸續指定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為法定古蹟,內政部更於去年開始對全台灣地區之近代建築進行普查工作。

    日據時期五十年台灣各城鎮之建置曾經歷幾次更動,而每一城鎮因其政治層級及產業特色,興建之建築屬性也必然不一。從單一城市之範圍來看台灣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之發展更可以讓我們深入的了解建築在當地所扮演的角色。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台灣地區之城市歷史性建築研究成果並不多,只有高雄市建築師公會完成的《高雄地區歷史性建築(日據時期建築)之調查研究》。

    本書《台南市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為全台灣地區第一次由縣市政府主動詳盡的調查該縣市所有日據時期建築之結果,全書之內容乃是台南市日據時期建築之整理回顧與研究。本書共分為兩大部份,第一部份為台南市日據時期五十年建築發展之研究,第二部份為台南市現存重要歷史性建築實例之個案研究。由於私人住宅及街屋牽涉到房屋之產權問題及百姓生活之隱私問題,所以調查研究之對象亦以公共建築為主。

    過去數十年,台灣各縣市發生過許多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拆建之風波,最後之結果往往是建築面臨被拆之命運,只有台南市之地方法院在拆建計劃中被保存下來,並且正式列為古蹟。對於市區內尚存數十棟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之台南市,本研究之完成及出書其意義自是特別的重大,更也顯示台南市對其文化資產的重視。期望此書能拋磚引玉,促使大家更關心台灣日據時期建築之現況,對全台灣文化資產盡一份心力。





2021年9月1日

百年古蹟滄桑:臺灣建築保存紀事

 

百年古蹟滄桑:臺灣建築保存紀事 - 典藏網路書店 ARTouch.com



作者: 李乾朗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 出版日期:2014/04/15


目錄

第一章 世界近百年來古蹟保存緣起與發展
西歐國家向外擴張殖民政策與帝國主義形成
拿破崙征埃及開啟考古學之發展
埃及學之進展帶動中東、遠東考古熱潮
法國與英國古蹟保存之相異觀點
古蹟保存觀點介乎法國、英國間之義大利派別
十九至二十世紀古蹟修復示範—巴特農神殿
建立世界維修古蹟重要共識之法則—雅典憲章
高棉吳哥窟的發現引發亞洲古文物熱潮
196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十九世紀末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古蹟保存作法
開啟工業建築再利用之先例—奧塞美術館
1972年聯合國UNESCO通過「世界遺產」公約
古蹟的真實性

第二章 1945年之前臺灣古蹟保護史略回顧
清代臺灣各府縣修志記載自然地理產物及重要祠廟衙署建築
清代對臺灣各地古蹟之紀錄文獻
清代遺留的方志文獻為今日考證古蹟重要資料
臺灣四口開埠通商外國探險家來臺
馬偕傳教士收集漢人及平埔族文物為私人博物館之始
1895年後日本對臺灣天然資源及原住民文化之調查
日治時期臺灣古蹟的移築保存和御遺蹟的訂定
1910至1930年間為臺灣廟宇建築技術高峰時期
日本學者對臺灣古蹟維護及相關著作出版的貢獻
日治時期五十年臺灣古蹟文化保存七階段

第三章 1950及1960無知破壞古蹟、缺乏文化意識的年代
省政府下達通令毀滅日本遺留之神社文物、公家機關卻需仰賴日式宿舍
近百年來臺灣銅像實即政治史的忠實寫照
古蹟逐漸崩壞於無意識的不知不覺年代
日治時期所建寺廟仍能保持原始宗教功能
各主要城市之城門樓被當成廣告看板
臺南地方耆老努力收集文物、石碑於大南門外形成碑林
以宮殿建築取代臺閩建築形式—臺南延平郡王祠改建
古城牆因應時情改為軍事碉堡—臺北古城門樓改建
大時代的氛圍造成古蹟被無知地破壞

第四章 民俗藝術的先知先覺—林衡道與席德進
出身名門望族、家學淵源的林衡道
1970年代考察全臺各地民俗掌故與鄉土古建築
林衡道的影響力
林衡道對古蹟的觀點
1970年代泛臺灣文化關懷者
席德進之出身背景以及來臺因緣
席德進的建築經驗
席德進相關著作
林衡道與席德進力保林安泰古厝終究失敗

第五章 1970年代鄉土文化保存發揚意識崛起,古蹟保存成為一種運動—林安泰古厝存、廢、移之爭論
1960年代末期開始意識到古蹟保存的重要性
林衡道為探討林安泰古厝藝術及文化價值之第一人
專業角度對林安泰古厝之評價
1950以及1960年代掀起現代主義文藝運動浪潮
國際化與科技化的省思並開始鼓吹地方性的傳統
鄉土意識的萌芽帶動臺灣古建築倍受重視
同一個時代不同的聲音
林安泰古厝保存失敗,但卻成為一個保存運動的議題

第六章 1980年代,文化建設委員會,執行古蹟指定政策與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布施行之後的重要案例
1982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成立
1982年5月公布文化資產保存法
文化資產保存法所包含之五大內容
1983年4月完成臺閩地區一級古蹟鑑定
執行古蹟保存相關措施
1986年整修淡水紅毛城與馬公天后宮
政治力介入古蹟保存—高雄左營鳳山舊城
使古蹟保存觀念產生轉變的重要指標—桃園神社
1980年代臺灣的古蹟保存運動逐漸步上正軌

第七章 1990年代古蹟保存在國際及兩岸交流中觀念之提昇
文建會進行國際交流並邀請大陸相關領域學者來臺交流
歷史價值遠高於科技價值及藝術價值之臺灣古蹟保存認同觀點
1992年文建會赴巴黎UNESCO及羅馬ICOMOS訪問
十三行遺址保存事件開啟臺灣對於本島地下文物的重視
古蹟的保存仍舊敵不過工程建設—東和禪寺及曹洞宗別院
古蹟修復存在之技術性問題及研究對策
相鄰四周街區一併重視保存之案例—鹿港古街
成為公共建設犧牲品的臺北府城牆遺跡

第八章 歷史建築的保存與整修古蹟觀念的矛盾衝突
愈趨成熟的古蹟保存觀念
「古蹟」與「歷史建築」
未列入古蹟之有價值建築遭破壞及拆除
已列入古蹟之建築強行遭解除管制
古蹟之遷移與「易地保存」
「殘蹟保存」觀念—臺南億載金城
古蹟保存中「斷代」之定義—臺南大天后宮
古蹟「再利用」之限度—臺灣博物館

第九章 閒置空間再利用以及產業建築
1990年代出現「閒置空間再利用」以及「產業建築再利用」兩項課題
從清代至今日臺灣產業建築的發展與變遷
農業社會衍生出特有之產業建築型態
由水利工程以及窯礦業產生之重要產業建築類型
產業建築允許作更具彈性的使用
臺北剝皮寮古街之保存獲得成功
臺北鐵路機廠之保存與未來

第十章 近年古蹟保存法令的改進與修訂
劃定古蹟保存區,於古蹟完整保存
容積轉移概念
容積轉移計算方式
自費整修的成功案例—臺北保安宮
古蹟與周邊設施聯合成為文化園區—北大同文化園區計畫
臺北市都市發展局主導之優良案例—大稻埕保安街葉宅
2000年代文化資產保存法之修訂
歷史建築之保存較具彈性

第十一章 九二一大地震後古蹟保存觀念及技術性調整
大地震造成臺灣中部地區多處重要傳統建築嚴重損壞
中西式建築構造對抵抗地震力之比較
九二一地震後霧峰林家之保存問題
古蹟保存對真實性的定義
妥善運用舊料進行古蹟修復工程
九二一地震後臺灣古蹟保存與修復觀念必須調整
冗長作業程序造成古蹟修復進度的延宕
三三一地震突顯古蹟修復在增加荷重方面帶來的問題—臺灣博物館
日趨成熟的古蹟修復技術—臺北賓館

第十二章 古蹟保存新思維
古蹟保存新思維
基於歷史情感之古蹟保存
結合教育資源之古蹟保存
帶動休閒文化之古蹟保存
連結地方產業之古蹟保存
文化景觀之保存


:《百年古蹟滄桑:臺灣建築保存紀事》新書發表會 : YOURART藝游網


百年古蹟滄桑 台灣建築保存故事 | 台灣大紀元


李乾朗 -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