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

《建築志事》每月線上誌

建築攝取網。建築電子報。建築脈動。建築志事

20237《建築志事》每月一主題。活頁式網誌可隨時增修。再延伸連結

預定為兩年  可完成 24 個主題    其他獨立主題 為不定期開設


每月主題 

20237 成大建築 1944

2023年8 建築學會 1959

2023年9 集集大地震 1999 

2023年10 台灣建築獎 1979

2023年11 彰化300

2023年12 臺南400


2024年1    臺灣頭 基隆學

2024年2 文化資產保存 

2024年3 建築中心 1999 

2024年4 嘉義市 嘉義縣

2024年5 新竹市 新竹縣


暫定主題

2024年6 建築教育1  六校建築系

 成大建築 1944

 東海建築 1960

 文化建築 1963

 逢甲建築 1963

 淡江建築 1964

 中原建築 1971

2024年7 建築教育2  新設建築系

2024年8 建築研究

2024年9月 都市計畫教育

 北大都研 1968

 成大都計 1971

 台大城鄉 1976

2024年10 地政及土地管理系  

 政大地政 1963

 土地管理系

2024年11 景觀系

 文化景觀 1981

 景觀

2024年12 建築技職教育


2025年1 台達基金會 1990

2025年2 工程會 1995

2025年3 建築法 1938 

2025年4 公寓大廈管理

2025年5

2025年6


獨立主題

TWARCHINDEX 【南島建築】原住民建築

BUILDINGPULSE【IBA高雄】高雄好市 百年製造

ARCHISTORYTW《將捷集團》建築是一輩子的責任


其他 整理中


《臺南400》邂逅台南的400種印象| 好書推薦

 





2024年3月25日

《建築志事》臺灣建築紀事400年

建築志事    臺灣建築紀事400年

臺灣《建築紀事》400 A GLANCE OF ARCHISTORYTW 400 PLUS

規劃中  預定2025年7月完成正式特集網頁 網誌連結完全採活頁式 

臺灣建築紀事400年 

精要版 正式特集網頁 單一入口 版面規劃中

索驥版 各時期之重要敘事 網誌分項 包含建築城鄉

 近十雪泥鴻爪 網誌分項 登錄事件訊息


雪泥鴻爪|建築記事|關鍵時刻

關鍵時刻

ARCHISTORYTW《臺南志事》臺南400

2024 臺南400 延伸至 建築400

400 加上PLUS 表示400年之前南島及史前 也將包含未來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地震危機

921大地震後 臺灣建築大改革

建築記事

連續年度固定收錄事件訊息說明 機構組織 學會 公會 傑出建築師  建築獎 建築師節 論壇

雪泥鴻爪

紀事 近十雪泥鴻爪 網誌分項 登錄事件訊息

2015~2018 按季登錄


2019~2024 按月登錄


索驥版 各時期之重要敘事 網誌分項 包含建築城鄉

獨立項目

LOCALCULTURETW【臺灣考古考古臺灣

TWARCHINDEX南島建築】原住民建築

建築索驥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荷西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明鄭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清治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日治時期

【建築紀事】戰後時期 年度別

1990起分年

1985~1989

1980~1984

1975~1979

1970~1974

1965~1969

1960~1964

1955~1959

1945~1954


主要參考圖書

ARCHISTORYTW台灣建築史綱

博物館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https://www.nmth.gov.tw/

國立臺灣博物館      https://www.ntm.gov.tw/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https://www.nmp.gov.tw/


臺灣建築 - 維基百科

主題臺灣 - 維基百科


2024年3月23日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臺北市立美術館│新聞稿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新聞稿 | 臺北市立美術館

公告類別:新聞發布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

以建築作為觀景窗,現化代進程中的自覺與探問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於3月23日起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正式開展,由三位建築學者吳光庭、王俊雄和王增榮共同研究策劃,聚焦1949至1983年間影響臺灣建築發展脈絡的議題事件與生活文化因子,帶領觀眾探尋在當時政治社會背景下,臺灣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文化的變遷與多元且具現代性意義的時代樣貌。展覽共計有兩百餘件作品、建築圖面、模型、檔案與影像紀錄,其中亦有為本次展覽特別復刻的珍貴模型及設計家具。

2021年推動「北美館藝術園區擴建計畫」之時,北美館同時展開「二戰後至1980年代的臺灣建築」專題研究,思量美術館所在的地域空間,並回溯戰後的城市治理、建築發展背後千絲萬縷的歷史情境相關研討。2022、2023年陸續舉辦「現代與非現代」、「傳統與非傳統:二戰後至當代」臺灣戰後建築論壇擴大討論,相關研究成果刊載於館方發行的《現代美術學報》、《現代美術》季刊。今年終以展覽的方式全面地呈現研究成果,展覽由六個子題展開,包含「美援」、「中國復古」、「中國現代」、「在地現代」、「非典型」以及「新生活」;透過「建築」此一觀景窗,揭示臺灣在探求現代性的同時,在政治、社會、宗教、藝術、商業等各面向所經歷的融合或碰撞。

研究策劃之一的吳光庭表示「建築不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對一個時代的生活方式、所思所想以及理想願景的投射。」二戰結束後臺灣面臨政權轉變, 1949年底南京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將不同的建築工法與觀念、生活方式一併帶來,對當時受日本殖民文化影響的生活方式產生影響。「序曲」以北美館典藏的鄧南光《戰後在臺日人拍賣家當》攝影作品,與承襲日治時期折衷洋、和、臺傳統的姜阿新洋樓(1949)模型揭開序幕,帶領觀眾進入戰後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氛圍;「美援」回溯臺灣自1951年起獲美國經濟援助至1965年止,在建築層面引入美式系統式施工圖、預力混凝土等材質與技術,本區展示成功大學總圖書館(今未來館,1959)及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1963)兩個以鋼筋混凝土施工方式呈現理性構造的建築案例設計圖。

戰後初期,國民政府為塑造國家意象積極推動「中國復古」,位於臺北市中正區的「南海學園」即匯集此風格建築群,從展區呈現的前國立臺灣科學館模型及圖面可見仿中國天壇的攢尖式屋頂,然而在復古的外衣下,其建築師盧毓駿受到柯比意(le corbusier 1950年代末期,臺灣經歷經濟高速成長、社會巨幅變遷和都市人口大幅擴張,「在地現代」點出廣泛吸收歐美日的影響,蘊蓄豐富多樣的在地建築經驗。被譽為臺灣第一女建築師的修澤蘭,在建築生涯中為許多校園設計建物,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如花朵盛開的景美女中圖書館(1968),屋頂圓形天窗和鑲嵌彩色玻璃帶給師生神聖且舒適的閱讀環境;觀眾在展場中亦可坐在修澤蘭為中山女中禮堂設計的長凳、觀賞《寂寞的十七歲》(1967)電影片段中的景美女中校園一景,感受現代主義影響下的校園建築樣貌。另一個校園建築案例——三信家商波浪大樓(1963)出自建築師陳仁和之手,高低起伏的波浪狀樓板設計安排兩兩相對的教室,以波谷為講臺、波峰為學生座位,兼具力學及實用性,從建築橫剖面圖紙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數字,展現在電腦繪圖、計算尚未普及的年代,建築師以超群的結構計算及設計能力回應艱困的挑戰。1983年落成啟用的臺北市立美術館是戰後臺灣第一代本土建築師思考「在地現代」極具代表性的作品,高而潘建築師以「井」字形結構體,形構出四方幾何、低限灰白的現代主義風格建築,此次展覽,觀眾可從北美館管狀結構的展間俯瞰擴建中的新園區,無論是過去還是當下,建築皆映照對未來生活的想像,並試圖提供連結市民生活、自然與藝術更為緊密的可能關係。此外,本子題亦陳列戰後第一代本土女性建築師王秀蓮的建築學筆記、曾經任教於成功大學建築系的藝術家顏水龍、郭柏川作品等,希望讓觀眾能遙想臺灣建築教育的萌芽以及建築學子當時所攝取的美感養分。

「非典型」子題涵蓋國外建築師設計,如入選全球三十大重要現代建築的公東高工聖堂大樓,由瑞士建築師賈斯特斯.達興登(Justus Dahinden)設計,清水鋼筋混凝土與無梁柱的「板結構」為現代營建技術的具體呈現。本區特別挑選行天宮北投分宮、指南宮凌霄寶殿作為此時期東、西宗教建築的參照,看似延續本土廟宇傳統,卻添入現代結構技術及材料,呈現「現代」的轉化、折衷與多元詮釋。隨著經濟起飛與急速都市化,政府在1950年代興建公共住宅、也鼓勵民間投資興建公寓住宅,「新生活」展示中興新村的配置模型,拔地而起的南機場公寓、林肯大廈舊照片,不論是當時從地面邁向高層化公寓的垂直居住經驗、考量生活機能的公共設施,或是首創將廚房和浴廁納入室內的配置,皆展現對現代生活美好願景的期待與實踐。除了居住議題,大型商場的設立也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其中作為許多臺北人集體記憶的萬年商業大樓(1973)由各商家個別經營,通過寬敞的過道、設置多部升降梯與冷氣設備,重視購物空間的便利與舒適,成為都市化過程新消費形態的佐證。

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表示:「以建築作為臺灣1949–1983的觀景窗,並不僅在於探討建築形式與建築史,而是從當代的角度回望追尋現代化的過程中,對於主體性、何謂理想的現代生活想像及其對我們的影響。『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企圖提出建築展覽的不同可能,並期待觸發更多議題的討論。」

展期間將配合兒童節延伸適合親子參加的特別活動,以及與王大閎建築劇場串聯的身體計畫工作坊,此外更邀請與本展合作模型製作的八校建築系師生參與「摩登生活實驗室」一日創作活動,透過跨校分組的共創方式,針對建築所處的時空脈絡進行探討與再詮釋,最終實驗成果將展示於美術館三樓3C迴廊,作為展覽的延伸思考。本展也將與下半年開展、由忠泰美術館主辦的「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暫名)合作串聯,推出專題座談活動,讓觀眾有滿滿一整年的建築主題體驗。詳細活動辦法及訊息請參見北美館官方網頁(www.tfam.museum)或追蹤北美館臉書粉絲專頁(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關注。

策展人簡介

吳光庭

現為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曾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主任、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長期關注臺灣建築及城市發展。擅長將建築置於城市及歷史發展涵構的論述,持續鑽研臺灣當代建築及都市空間議題,並試圖聯結國際發展趨勢、影響新一代建築專業領域的思維。

王俊雄

現任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主任,亦為《實構築a+tec》季刊總編輯、建築評論家、策展人。專注於建築的現代性呈現與意識形態解構,從設計技術的發展連結其社會文化根源進行探險,亦曾参與多項公共空間的規劃與顧問工作,從而思考藝術對公共空間、都市景觀的意義,以及從僵化制度中產出自由與美感的可能。

王增榮

現為比格達建築世界主持人,亦為建築評論學者、建築藝術設計策展人、建築旅行導覽專家。曾任職於漢光建築師事務所、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和建築系講師、《建築師》執行編輯、《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總編輯。透過多重的身分轉換,促進臺灣建築設計發展、讓更多民眾感受建築的美好。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臺北市立美術館│展覽說明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 |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歡慶40週年,宣布2024年度重點計畫│新聞稿 | 臺北市立美術館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

由吳光庭、王俊雄和王增榮共同研究策劃,聚焦探討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後,影響臺灣建築發展脈絡的議題事件與生活文化因子。多元且具現代性的建築特色,成為認知臺灣戰後文化變遷的視窗,展覧順著六項子題的時間軸揭示了臺灣逐漸走出政治意識形態影響的陰影,邁向生活自由的摩登時代。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2024.03.23-2024.06.30【三樓3A、3B展覽室】


展覽由吳光庭、王俊雄和王增榮共同研究策劃,探討1949至1983年間,影響臺灣建築發展脈絡的議題事件與生活文化因子,將劃分為六項子題:「美援」、「中國復古」、「中國現代」、「在地現代」、「非典型」及「新生活」。比起1945年二戰結束後臺灣在全球地緣政治上的改變,1949年底南京國民政府播遷來臺,更深刻地讓臺灣擔負起新的地緣政治角色,其帶來中國大陸式生活文化經與在地生活融合後,形成了多元且具現代性意義與內涵的新生活。在探求與渴望現代性的同時,建築成為認知臺灣戰後文化變遷的視窗。展覽闡明此時期的新生活文化形貌是透過體制內的二項政策執行:一是接受美援並引進新的現代經驗;二是為維護發揚中華文化,於公共建築領域大規模引用中國復古風格。展覧時間軸揭示了臺灣逐漸走出政治意識形態影響的陰影,並邁向生活自由的摩登時代。



「從想像到落實」紀錄片臺博館首映 曝光臺灣現代經典建築從設計到興建的故事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311 09:46:48) 臺灣有許多現代經典建築,每一座都承載著獨特的故事與意義,為引領國人認識並理解臺灣現代建築的演變及魅力,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國立臺灣博物館及社團法人台灣現代建築學會合作推出「從想像到落實:臺灣現代經典建築與圖說紀錄片」,透過建築實景、轉譯專業建築圖說資料、專家導引及動態模型製作等,記錄臺南菁寮聖十字堂的簡約雅致、臺北聖心女子大學的氣勢恢宏、高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的前衛創新及臺北醫學大學富有未來感的設計。

紀錄片拍攝計畫由文化部指導,社團法人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王俊雄及徐昌志主持,由木喬音像整合製作有限公司拍攝,耗時3年取材製作。今(9)日於臺博館本館大廳舉辦首映會及映後座談,臺博基金會執行長洪世佑、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王俊雄及徐昌志、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國立清華大學教授吳光庭、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褚明仁、立法院委員吳思瑤、聖心女中董事長林沛英及導演吳靜怡及多位建築產學界代表均出席。

洪世佑致詞時表示,臺博文教基金會自2020年開始與臺博館及台灣現代建築學會合作,迄今已完成了4本建築文化專題研究及4支建築紀錄片,專題研究正陸續出版,而建築紀錄片就是本次首映會的主角!

洪世佑特別感謝吳靜怡導演的團隊,運用專業和豐富的經驗,將專業性很高的建築設計拍成好看的影片,幫助觀眾理解建築背後設計的原理與巧思。

王俊雄表示,台灣現代建築學會從2006年開始,與臺博館共同推動「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計畫」,經過許多人共同努力,還有好運氣才能集結優秀的團隊。徵集計畫在整個亞洲來看,算是走在最前面,不止蒐集史獻資料,還有積極推動多向度的加值運用。

「從想像到落實」系列紀錄片共有4支影片,探討臺南菁寮聖十字堂、臺北聖心女子大學、高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及臺北醫學大學等建築群的故事,以從建築設計圖說檔案出發,以此理解建築師如何想像建築,以及如何在現實建造過程中,因應需求、材料、細節、施工技術、地理環境等不同原因改變,完成最終建造結果。

4個案例中有2個案例是外國建築師的作品,分別是臺南菁寮聖十字堂德籍建築師哥特佛萊德・波姆(Gottfried Bohm)與臺北聖心女子大學日籍建築師丹下健三(Kenzō Tange),兩位都是曾經獲得建築獎最高榮譽普立茲獎的得主。由此可以看見不同文化背景建築師如何在異地實踐建築的理想,以及如何適應在地的風土及技術條件作調整,從而激盪出精彩的建築表現。

高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建築師陳仁和與臺北醫學大學形態學、教學及實驗大樓的建築師吳明修,兩人都受過日本建築教育的影響頗深,且重視建築的細節,像是在落水頭與遮陽板等部分便有許多巧妙設計,這些都可在影片中得知建築師的設計考量。兩個學校建築也乘載了二代人的課堂記憶,成為理解過去大專教育與建築文化關係的線索。

「從想像到落實」系列紀錄片將於3月23日至6月30日於北美館「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展播出,未來也將在TaiwanPlus平台上架,歡迎有興趣民眾多多支持觀賞,認識並理解臺灣現代建築的演變及文化特色,領略建築技藝之美與其設計思想內涵。
高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施工圖說)
高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施工圖說)臺南菁寮聖十字堂(施工圖說)
臺南菁寮聖十字堂(施工圖說)臺北醫學大學(施工圖說)
臺北醫學大學(施工圖說)臺北聖心女子大學(今聖心女中)(施工圖說)
臺北聖心女子大學(今聖心女中)(施工圖說)臺博基金會執行長洪世佑(左3)、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王俊雄(右1)、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左2)及紀錄片拍攝團隊代表共同發布「從想像到落實」臺灣現代經典建築紀錄片
臺博基金會執行長洪世佑(左3)、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王俊雄(右1)、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左2)及紀錄片拍攝團隊代表共同發布「從想像到落實」臺灣現代經典建築紀錄片

訊息來源:文化部(廣告)



研究策劃 Research and Curatorial Team Lead

吳光庭 Wu Kwang-Tyng

王俊雄 Wang Chun-Hsiung

王增榮 Wang Tseng-Yung

 

依中文筆畫排序 Listed by the number of Chinese strokes

案例研究 Case Researchers

吳耀庭 Wu Yao-Ting

沈孟穎 Shen Meng-Ying

柳青薰 Miguel Liou 

徐昌志 ARnold Hsu 

殷寶寧 Yin Pao-Ning 

許麗玉 Hsu Li-Yu

郭聖傑 Kuo Sheng-Chieh 

黃少妤 Huang Shao-Yu 

黃冠智 Huang Kuan-Chih 

黃奕智 Huang Yi-Chih

黃群哲 Huang Chun-Che

蔡侑樺 Tsai Yu-Hua

蔣雅君 Chiang Ya-Chun

 

教育合作 Educational Partners

中原大學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文化大學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東海大學 Tunghai University

國立成功大學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淡江大學 Tamkang University

實踐大學 Shih Chien University

銘傳大學 Ming Chuan University


模型製作指導 Model Instructors

吳耀庭 Wu Yao-Ting

李芝瑜 Jeanne Lee

林靜娟 Lin Ching-Chuan

徐昌志 ARnold Hsu 

郭奇正 Kuo Chi-Jeng 

曾瑋 Tseng Wei

黃少妤 Huang Shao-Yu 

黃奕智 Huang Yi-Chih 

鄭人豪 Cheng Jen-Hao 

駱又誠 Luoh Yu-Chen

薛丞倫 Hsueh Cheng-Luen

 

空間設計 Exhibition Design

嶼山工房 Atelier Or

 

建築攝影 Architectural Photographers

吳耀庭 Wu Yao-Ting 

林淑卿 Lin Shu-Ching 

林厚成 Hoho Lin

張文睿 Chang Wen-Jui

游筱嵩 Yu Hsiao-Sung

 

借展單位 Lenders

三三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3H Productions Ltd.

中央日報 Central Daily News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明月前身圖書室 Art & Design Collections,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Chang Ching Yu Memorial Library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Bureau of Cultural Heritage, Ministry of Culture

文心藝術基金會 Winsing Arts Foundation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東海大學 Tunghai University

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 Taiwan Museum Foundation

高雄市私立三信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 San Sin High School of Commerce and Home Economics

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Museum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National Taiwan Craf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Taipei Branch

國立臺灣美術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國立臺灣圖書館陽明山中山樓管理所 Yangmingshan Chungshan Hall of the National Taiwan Library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郭俞平 Kuo Yu-Ping

新北市聖心女子高級中學 Sacred Heart High School for Girls

農業部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Taipei Municipal Zhongshan Girls High School

臺北醫學大學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展出協力 Exhibition Collaborations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Taroko National Park Headquarters, National Park Servic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天主教臺南教區聖十字架天主堂 Saint Cross Church, Catholic Tainan Diocese

臺南神學院 Tainan Theological College and Seminary

姜阿新洋樓 Chiang A-Hsin Mansion

財團法人天主教會臺南教區碧岳牧靈中心 St. Pius X Seminary, Catholic Tainan Diocese

財團法人臺北行天宮 Hsing Tian Kong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gricultural Exhibition Hall

國立臺灣圖書館 National Taiwan Library


陳其寬文教基金會 Chen Chi Kwan Education & Cultural Foundation

臺北市景美女子高級中學圖書館 Library, Taipei JingMei Girls High School 

臺東縣私立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St. Joseph Technical Senior High School 

鳳山區農會綜合農產品市場 Fengshan Farmers’ Association Meat Market

 

臺北市立美術館製作團隊 Production Team of TFAM

館長|王俊傑 Director | Wang Jun-Jieh

督導|廖春鈴 Supervisor | Liao Tsun-Ling

執行|蘇嘉瑩、林依依、李佳霖 Coordinators | Su Chiaying, Lin Yi-Yi, Felicia Li

設計事務|支涵郁 Design Manager | Chih Hanyu

編輯|陳盈瑛 Editor | Chen Yen-Ing

翻譯|吳介禎 Translator | C.J. Anderson-Wu

視覺設計|視界形象設計 Visual Design | 360+ Visual Design

影像紀錄|林厚成 Photographer & Videographer | Hoho Lin

訪談影片|片子國際 Interview Documentary | One Work International

燈光|何仲昌 Lighting | Ho Chungchang

視聽|牧晅 Audio-Visual | L’atelier Muxuan

佈展技術|李政憲 Lead Art Handler | Li Cheng-Hsien

展場攝影|陳泳任、陳宏圖、曹旖彣 Exhibition Photographers | Chen Yung-Jen, Chen Hung-Tu, Tsao Yi-Wen

展品維護|賴建忠 Exhibits Maintenance | Lai Chien-Chung



2024年3月20日

臺灣燈塔郵票

【交通部航港局】燈塔專區    https://lighthouse.motcmpb.gov.tw/

 

郵票上的台灣建築

交通部新聞    整理中


BUILDINGFOCUS:臺灣燈塔

2024年3月16日

《臺南400》台南400 | 生活 | 中央社 CNA




台南400  | 生活 | 中央社 CNA

17世紀大航海時代以前,平埔族西拉雅系台窩灣社(Taioan、Taiouan、Taivuan)已濱台江而居,以漁獵農耕維生,後來「台灣」之名即由此而來。「台南400」意象已成為「古都」台南人的驕傲,透過今昔對比,描繪台南過往、現今發展面臨的變局與挑戰。

1/從荷據熱蘭遮城等遺址 探索台南舊日古城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403160013.aspx

2/台南400亮點多 城市各角落熱鬧一整年 | 生活 | 中央社 CNA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403160014.aspx

3/台南400展望未來 古都新貌朝科技文化邁進 | 生活 | 中央社 CNA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403160015.aspx


《臺南400》

2024年3月12日

《建築志事》文資保存相關訊息



古蹟不是拿來燒的 | 文化+ | 中央社 CNA

維護古蹟、讓人類文明遺產得以保存,應是世界趨勢,也是一種普世價值。然而在台灣,古蹟幾乎不時傳出被燒、被毀的噩耗,百年來被燒古蹟多達150多處,即使到了21世紀仍有160處古蹟遭破壞,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台灣古蹟如何遠離這樣的宿命,又該如何拋開「對古蹟最不友善國家」的惡名?

2024/3/10    文:文化+雙週報編輯小組


會說故事的房子才叫古蹟 李乾朗:修古蹟是為了延續共同記憶 | 文化+ | 中央社 CNA

李乾朗認為,會說故事的房子才叫古蹟,如果這間房子沒有故事,沒有和民眾記憶的連結,就算修得很漂亮,也很難和這片土地產生共鳴。

2024/3/11    文:邱祖胤/攝影:王騰毅


歷史、紀念建築享優惠卻未納保存規範 學者憂心文資法漏洞 | 文化+ | 中央社 CNA
《文資法》修法將「歷史建築」及「紀念建築」在獎勵方式拉高到古蹟的位階,修復及保存的要求卻未能比照古蹟,學者期盼《文資法》第24條盡快將「歷史建築」及「紀念建築」納入。

2024/3/11  文:邱祖胤/攝影:趙世勳




分項連結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文化資產保存法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文化資產局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國家文化資產網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文化資產導覽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文資場館總覽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再造歷史現場專案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無形文資保存維護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文資保存相關團體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文資保存相關訊息




2024年3月6日

《臺南400》〔南科考古館〕微觀、史觀-連結世界的史前臺南



《微觀.史觀—連結世界的史前臺南》情境體驗展

本特展揭示臺灣並非在1624年進入歷史時代才與世界接軌,而是在史前就和東亞有頻繁的海上往來。


主辦單位 :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南科考古館

臺灣史何止400年,在30,000年前就有人生活在臺灣這塊土地上!考古學藉由人群的生活遺留來理解過去的行為與文化,發掘從舊石器時代到原住民文化的史前史發展過程,呈現出臺灣這塊土地上各個時期人群的故事。


近年來科技考古學的分析技術,將視野帶入百萬分之一的µ的世界,透過對遺物成分更精確的掌握,分析可能的來源地,推論人群取得物質材料的過程,或是貿易交換等社會關係,從而發現史前臺灣早已突破海洋疆界,躍上世界的舞臺。以「橄欖石玄武岩」、「玻璃」、「瓷」的三個主題,從微觀研究成果來看臺南地區史前文化到歷史時期發展的重要對外關
係。




2024年3月3日

《臺南400》臺南37區美食旅遊手冊



「臺南400臺南37區美食旅遊手冊」隆重出版 | 最新消息 | 臺南 400  一起臺南 世界交陪








適逢2024「臺南400」,臺南市觀旅局出版「臺南400臺南37區美食旅遊手冊」,匯集各區精選美食店家,從米其林指南肯定的台菜小吃、經典伴手禮,到在地人私藏的美味佳餚,應有盡有。手冊內介紹美食、旅遊景點、散步路線、推薦行程等,並搭配精美的照片、插圖,歡迎大家循著該手冊,輕鬆暢遊臺南37區的美味與美景!今(29)日記者會由臺南市長黃偉哲、觀光旅遊局林國華局長、各區公所區長、主任秘書及代表、台南市議會許至椿議員、林美燕議員、黃肇輝議員、陳怡珍議員、沈震東議員、穎艾達利議員、各台南市觀光產業公協會理事長及代表、各區美食業者代表等蒞臨共襄盛舉。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擁有多樣地形,每一區都有獨特之處,從山區的山產、平原的農產到海岸線的海鮮,孕育各種具代表性的經典美食,每一口都能感受這片土地的豐饒。今年適逢「臺南400」,由臺灣燈會打頭陣,還有國際蘭展、臺灣設計展、臺南400系列活動等大型活動,歡迎大家持美食旅遊手冊,在探索臺南的美好之餘,一同共襄盛舉「臺南400」。

觀光旅遊局林國華局長表示,2024跟著「臺南37區美食旅遊手冊」玩遍臺南,觀旅局自去(112)年3月起與臺南各區公所合作,邀請各區美食達人-區長帶路吃美食,配合地方精彩活動,帶領大家遊覽特色景點、品嘗美食小吃,除此之外,另手冊內有豐富的景點介紹、台南散步路線(例行性路線12條、預約制路線9條、主題性路線3條)及推薦遊程等資訊,同時還介紹了臺南市旅行商業公會推薦的「四大遊程」一日遊、台灣觀巴半日遊、高鐵假期-花魁車地景公園相關6條行程,都可輕鬆走讀新舊臺南,歡迎大家收藏「臺南400臺南37區美食旅遊手冊」,讓手冊陪伴各地遊客征服全臺南。

觀旅局表示,鼓勵旅客支持低碳遊臺南,可至「臺南旅遊網」下載電子檔手冊( https://www.twtainan.net/zh-tw/publication/374 );為歡慶2024臺南400,2月1日起凡至本市旅服中心出示予旅服中心人員確認手冊電子檔畫面後,即可免費獲得取小禮物一份(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更多活動資訊也請大家持續鎖定「台南旅遊」臉書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tainan )。

《臺南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