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0日

誰是建築師?二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師制度的演變

 

誰是建築師?二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師制度的演變


哪一年起 台灣才有「建築師」? - 自由藝文網

2022/07/07 19:04〔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建築師原只是「技師」,直到1971年「建築師法」實施之後,才成為獨立專業身分,台博館推出「誰是建築師?二戰後台灣現代建築師制度的演變」特展,於日前舉行開幕記者會。

「誰是建築師?二戰後台灣現代建築師制度的演變」特展,自即日起至9月4日於台博館展出。此展回顧二戰後台灣「建築師」專業的形成與變遷,展出前輩建築師的文物、現代建築模型、珍貴建築圖說等,期望讓社會大眾對「建築師」這個專業有更全面的認識。


國立臺灣博物館-新聞公告  

國立臺灣博物館、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國立成功大學共同主辦,並與國內多所檔案典藏、中央研究單位、博物館及大學建築系合作策劃「誰是建築師?二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師制度的演變」特展。今(5)日辦理開幕式,自即日起至94日於臺博館展出。此展回顧二戰後臺灣「建築師」專業的形成與變遷,展出前輩建築師的文物、現代建築模型、珍貴建築圖說等,期望讓社會大眾對「建築師」這個專業有更全面的認識。
 
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立法委員吳思瑤、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洪世佑、策展人吳光庭;建築界先進李祖原、費宗澄、林洲民、許宗熙、陳柏森等知名建築師;臺灣建築學會理事長曾光宗、臺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徐昌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主任王俊雄等建築相關學者專家;以及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修士歐思定等出席開幕式。
 
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特別代表部長李永得向臺灣所有建築師及建築職人表達誠摯的敬意。蕭次長表示,臺博館自2006年起,在建築界的協助下,推動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圖說的徵集、保存及數位化工作,並依據圖說徵集成果,進行一系列的深入研究。期盼未來在建築界的持續支持下,臺博館能繼續完整保存臺灣珍貴建築書圖及史料工作,相信這些豐碩的研究成果,「都將成為建構臺灣建築史的根基,並作為未來建築文化中心的基礎」。
 
立法委員吳思瑤長期關注建築文化領域,吳委員致詞時表示,文化部近年政策重視建築文化的傳承,期望未來能累積更多建築相關研究、資料,並參考國際案例,持續朝打造臺灣建築文化中心或設置建築博物館的方向前進。

19711227日《建築師法》在臺灣公布施行,建築師獨立而完整的專業身分,終於得以被標識出來。在此之前,「建築師」往往被納入「技師」的範疇,與土木、營建工程相關專業者之間的界定模糊。一路走來,從「建築技師」到「建築師」的制度化過程,並非一蹴可幾,其中不僅有戰前日人「殖民現代化」成果的延續,更包含戰後國民政府沿用南京時期的制度,以及美援時期輸入的「現代」體制等多重因素影響。
 
策展人吳光庭教授表示,此次展覽以2018年臺博館執行「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師譜系調查研究(1945-1971)」為基礎,透過照片、證件、文物、設計書圖、歷史年表、建築模型等200多件展品,呈現自1945年二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師制度」從形成到成熟的過程。同時,呈現不同世代的建築人如何在困境下,以設計改造實質環境,讓二戰後邁向現代化的臺灣城市與建築風貌產生劇烈變化。
 
臺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自2006年起臺博館即與建築學界合作,致力於二次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圖說徵集、保存與數位化的工作,這12萬件建築圖說及文件,是重要的基礎資料,有助於我們回顧臺灣建築發展的早期軌跡,思考臺灣現代化的歷程。其間,策展人吳光庭教授帶領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研究團隊,以圖說徵集的成果為基礎,對建築專業的各種領域、多元面向進行深入研究。此次展覽試圖將學術性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專業發展的助力,成為雙向溝通的平臺,並帶動建築專業領域與社會大眾的交流。

(左起)立法委員吳思瑤、文化部次長蕭宗煌、國立臺灣博物館長洪世佑及策展人吳光庭教授合影


「誰是建築師?二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師制度的演變」展覽 - 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

展覽時間、地點:

2022/6/28-9/4 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






2022年9月11日

台灣建築史綱

 

YLib 遠流博識網 - 遠流網路書店 

台灣建築史綱      https://m.ylib.com/book/UC227 


作者:林會承、徐明福、傅朝卿

出版日:2022/06/01


博客來 - 台灣建築史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24743

目錄

前言

導言

 

第一章:南島建築


壹、高山族群的建築

貳、平埔族群的建築

 

第二章:荷西建築


壹、荷西的統治背景與歷程

貳、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統治期間的建築

參、西班牙菲律賓都督府統治期間的建築

 

第三章:漢式建築


壹、漢式建築

貳、閩東傳統建築

 

第四章:西式建築


壹、清末西式建築

貳、日本時代西式建築的運用

 

第五章:日式建築


壹、日式木造宿舍

貳、日式神社

參、日系佛寺與武德殿

肆、日本古典式樣新建築


第六章:現代建築


壹、日本時代的現代建築

貳、戰後至1990年代的現代建築

參、當代建築

 

餘論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傅朝卿、徐明福、林會承共同撰寫《台灣建築史綱》大專院校建築相關科系學生、研究人員必備參考書 | FAM


《台灣建築史綱》:日本時代興建的大小神社中,桃園神社是唯一保存狀況較完整者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百年街屋:最興盛時代的燦爛動人建築,從迪化街看台灣發展縮影


百年街屋:迪化街華麗山牆的「洋樓」,當初是如何進入台灣? | 李東明 / 獨評讀好書 | 獨立評論


博客來 - 百年街屋:最興盛時代的燦爛動人建築,從迪化街看台灣發展縮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7359




作者:李東明

出版社:出色文化事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3/09



2022百年街屋是2019年街屋視野全新改版,再次發行。


歡迎光臨時光街屋建築博物館, 走在這條熟悉又陌生的街道上,沉浸一磚一瓦背後的故事 【走訪街屋建築的博物館】 

◆街屋常常走,但你知道傳統街屋如何形成?又有何特徵嗎? 
◆迪化街從清代到戰後,街道發生了什麼變化?才成就今天的樣貌! 
◆閩南、洋樓、巴洛克式,各種建築樣式一次看清楚!


目錄

前言
引言:老街屋的建築視野

第一章 傳統街屋建築形成的背景

第一節 街屋建築的特徵

細說台灣的建築特質
豐富街屋建築的立面
街屋建築不可缺少的亭仔腳
亭仔腳的使用功能
亭仔腳與主屋的關聯性
分析街屋的建築形式與基地

第二節 街屋建築的由來

中國東南部地區的街屋建築
東南亞地區(南洋)的街屋建築
台灣與其他地區街屋建築有什麼差別?
典型的台灣街屋建築樣式

第三節 街屋建築的近代化

模仿洋風的街屋建築立面
市區改正計畫意外成為推手?
牌樓式建築的特徵
來看看迪化街的牌樓式建築

第四節 樣式建築的導入與影響

日本政府導致樣式建築出現?
樣式建築引領風潮
當代街屋建築的特徵
迪化街全盛時期的牌樓式建築
設計派別大不同
立面裝飾的技法

第五節 街屋建築的樣式與變遷

街屋建築的分類
閩南式建築的樣式及特徵
現存閩南式建築物
仿洋樓式建築的樣式及特徵
現存仿洋樓式建築物
洋樓式建築的樣式及特徵
現存洋樓式建築物
巴洛克式建築的樣式及特徵
現存巴洛克式建築物
近代建築式建築的樣式及特徵
現存近代建築式建築物
各類型街屋建築樣式的特徵
街屋建築樣式的變遷

第六節 現存街屋建築的形成過程

街屋建築年代判定
各年代的分布情形
迪化街各區的年代分布
街區的形成過程
迪化街各地區街屋建築的現狀
台北市政府選定的歷史性建物
我們怎麼選定歷史性建築物?
歷史性建築物的選定結果出爐

第七節 各樣式之街屋建築分布情形

樣式別的年代分布
閩南式街屋建築的分布
仿洋樓式街屋建築的分布
洋樓式街屋建築的分布
巴洛克式街屋建築的分布
近代建築式街屋建築的分布

第二章 大稻的傳統街區

第一節 清代(1851~1895)

迪化街的形成與發展
迪化街街區的形成背景
邁向台北商業中心的成長過程

第二節 日治時期(1895~1945)

成為台灣商業中心的成長過程
迪化街街區的全盛期
台灣總督府的殖民政策

第三節 戰後時期(1945~)

台灣奇蹟的創造地
紙醉金迷的大稻埕
進入衰退期的街區

第四節 各時期制度影響街屋建築

清代的都市規劃
日治時期的都市基礎工程
日治時期台北市區計畫
大台北市區計畫

第五節 大稻埕傳統街區保存的軌跡

大稻埕街區保存現況
街區內各分區的現況分析
迪化街保存運動的由來
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的成果-年貨大街活動
居民贊成保存的主張
居民反對保存的理由
有關發展上的問題點
使用上所產生的問題

第三章 其他老街區的發展與變遷

新北市三峽區民權老街(三峽老街)
桃園市大溪區和平街(大溪老街)

結論:達到保存共識不容易
附錄:用語之定義





狂喜與節制:張肇康的建築藝術

 

ARCHISTORYTW:現代之眼-張肇康百年誕辰建築紀念大展


博客來 - 狂喜與節制:張肇康的建築藝術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26550

 

作者:徐明松/ 黃瑋庭

出版社: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6/08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 Facebook


浪漫與理性,是共存於張肇康創作中的雙重力量;

他以「現代之眼」拾取傳統精華,

致力尋找華人建築之現代性的出路。


目錄

作者序

一 東海時期(1954-1959)

導讀|烏托邦的尋回與想像的華人現代性
東海大學男生宿舍計畫案 1954
東海大學附設小學 1956-1957
東海大學理學院 1954-1957
東海大學東海書房 1954-1958
東海大學女生宿舍|第8-10棟 1954-1958/1959
東海大學舊圖書館 1955-1958
東海大學體育館 1956-1958
東海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倒傘計畫案 1958
東海大學學生活動中心 1958-1959

二 後東海時期(1959-1975)

導讀|抽象隱喻與現代鄉愁
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 1959-1962
香港多福大廈 1959-1963
紐約時裝店室內設計 1960
香港陳樹渠紀念中學 1961-1963
香港太平行大樓 1962-1965
香港九龍塘別墅 1962-1966
臺北嘉新大樓 1965-1967
臺北士林牧愛堂 1966
新竹新豐高爾夫俱樂部計畫案 1967-1970
紐約汽車酒吧室內設計 1970

三 沉潛時期(1975-1992)

「禮失求諸野」:尋找與確認來時路
《中國:建築之道》與布雷澤
以現代之眼審視民居

曲終

張肇康生平與作品年表

建築作品Map
謝辭
圖片出處


徐明松、黃瑋庭《狂喜與節制:張肇康的建築藝術》梳理張肇康時代意涵 | F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