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日

現代之眼-張肇康百年誕辰建築紀念大展

 

「張肇康誕辰百年建築紀念大展」 - 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 


#張肇康誕辰百年建築紀念大展 - YouTube


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 | Facebook

張肇康先生--烏托邦的尋回與想像的中國性

張肇康先生可能是華人近代建築史上最具傳奇性的建築師,也是第一代接受最前衛的包浩斯教育的建築師。1922 年出生於廣東中山,長居香港, 曾祖父是前清的道台;祖父在香港經營地產,如安蘭街、蘭桂坊、啟德機場和一些碼頭;外祖父經營船務;父親在金融界服務。但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站領香港期間,家族開始衰落。祖父喜歡收集骨董,思想較傳統,因此張肇康也在私塾念過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和中國文化很親近。張肇康是長孫,自小受溺愛,儘管父系母系的家庭都是大商賈,自己卻不會做生意,喜歡文學、藝術。

1946 年畢業上海聖約翰大學建築系,是中國第一所採用包浩斯教育方式的建築系,張肇康是第一屆畢業生,隨後進入基泰工程司跟隨楊廷寶兩年。大陸政權易手前,張肇康赴美伊利諾理工學院(IIT)深造,受教於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 1895-1983),1949 年進入哈佛建築設計研究院(GSD),師從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並同時於麻省理工學院(MIT)輔修都市計劃與視覺設計,他是王大閎與貝聿銘在哈佛 GSD 的學弟。

張肇康先生一生矢志追尋華人建築的現代出路,就像他的日常,是一位強烈的愛國主義者。早年東海大學的建築語言是一個類型學的實驗,張肇康研究了華人民居建築的樣態、形制,也同時了解日本住宅的構成, 予以現代性的轉化,以較為「古典」的方式詮釋建築,其中保存了大量華人傳統的氛圍,如今悠遊其間,讓人流連忘返。至於後東海時期的張肇康,則以更隱喻的方式來與傳統建築對話,看似合理的現代主義建築表面下,實則隱藏了許多文化身份的抽象巧思。張肇康晚年的《中國: 建築之道》一書更是令人動容,1980 年代,身體已大不如前的張肇康, 多次進出古老的中國,至窮鄉僻壤,以他的現代之眼調研並測繪了當年他所看到的傳統民居,他認為民居建築保存了華人建築文化的精髓,有必要以更謙卑的心來紀錄已或即將遭受破壞的傳統,所謂的「禮失求諸野」。


張肇康建築三部曲 | 現代之眼 張肇康誕辰百年建築紀念大展

01 | 東海大學舊圖書館
https://youtu.be/Yg7nTIectSg

02 | 臺大農業陳列館
https://youtu.be/C0ntmHlvsE8

03 | 嘉新大樓
https://youtu.be/lMZmJYERsNU


展覽
2022.07.08-08.14 台北 國立國父紀念館 博愛畫廊
2022.09.19-10.31 高雄 駁二蓬萊倉庫 B4右半棟
2022.11.05-12.31 台中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B11國際展覽館

建築專書(木馬文化)
2022.06出版



張肇康之於台灣若有似無,他的建築見證了我們社會的輕忽,他留在台灣的建築雖「不多」,卻極具啟發性,重新回顧張肇康,彷彿一種生命的再成長,奇妙地豐富了我們生命。

08/26(五)19:00-21:00

講師 | 徐明松    建築史學者、策展人、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