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日

《建築志事》文化資產保存

110-11-22 。國家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  (重要政策)

一、 前言

文化資產(簡稱文資)指的是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等文化價值,並經指定或登錄的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除承載社會發展軌跡及人民記憶的國家財產,也傳承無形傳統文化核心價值。其中古蹟、古物、歷史建築等有形文資,因具備特定的空間及形體,一旦改變、破壞威脅,變化相對明顯;無形文資則是人類社群與環境、大自然互動及歷史條件所創造累積、世代相傳的文化傳統,因非具象存在,且以人為主,常須因應特定時間與場域呈現,難以掌握及保護。

為推動文資的保存、活化與傳承,政府近年來積極完備文資法令,於105年大幅修正《文化資產保存法》,106年完成37項子法修訂,108年通過的《文化基本法》明定國家應定期普查文化資產,就文化資產保存、修復、活化與防災,提供專業協助及技術支援,必要時得依法規補助。今(110)年政府預計投入文資保存預算加計前瞻基礎建設經費共近26億元,比105年13億元成長近2倍。此外,為建構完整的文化資產守護網,推動文資保存策略也從過去搶救單棟單點的「文化資產保存1.0」思維,翻轉成建構整體文資保存發展政策的「文化資產保存2.0」。

二、 有形文化資產保存活化成果

(一) 辦理有形文資指定與登錄

有形文資分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文化景觀、古物、自然地景和自然紀念物9個類別。至110年10月底止,數量為古物類2,375案(其中國家級1,595案);全國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文化景觀共計2,795處(其中國家級118處)。105年至110年10月底止,國家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情形如下:

■ 國定古蹟:新增大龍峒保安宮、艋舺龍山寺、鹿港天后宮、路思義教堂、觀音白沙岬燈塔等15處,全國現共計有107處。

■ 國定考古遺址:新增馬祖亮島島尾考古遺址1處,全國現共計有11處。

■ 重要文化景觀:105年《文化資產保存法》新增國家級「重要文化景觀」文資類別後,已於108年登錄阿里山林業暨鐵道為台灣首處重要文化景觀。

(二) 建立管理維護分區機制與防災守護方案

■ 分區管理維護機制:文化部於全臺成立古蹟歷史建築5大分區專業服務中心,強化協助管理單位落實日常管理維護工作。

■ 強化防災守護:有形文資易受風災、祝融等自然或人為災害損害,除《文化資產保存法》已修法加重人為毀損文化資產的刑罰及範圍外;105年起推動「文資防災守護方案」,定期召開防災聯繫會報、跨域合作辦理防災演練、智慧防災示範等。

■ 科學性保存:為強化與落實有形文資保存工作,文化部亦透過建立微型氣象站進行環境監測、辦理國定文化資產3D模型建置、培育保存修復人才等。

(三) 活化文資及發展在地文化特色

■ 推動「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105年提出,106年起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打破過去單點、個案式的文資保存,修復與活化在臺灣這塊土地具有歷史意義的場域,除讓民眾感受過去的歷史記憶與現場,並讓歷史現場與生活結合,營造有魅力且宜居的高品質城鄉環境。至110年11月,共已投入約73億元補助22縣市41項計畫(66案),如:「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計畫」太平輪紀念公園開放、要塞司令部官邸修復;「左營舊城見城計畫」護城河通水與西門段城牆修復;花蓮「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溯源與重塑計畫」完成佳心舊部落石板家屋修復等。

三、 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維護成果

(一) 落實保存維護機制

■ 建立保護機制:積極推動「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民俗」、「口述傳統」及「傳統知識與實踐」5大類無形文資的登錄與保存者認定,盤點臺灣珍貴文化資產,進而落實保存維護工作,確保重要無形文資不因歲月流轉、時代更迭而凋零沉寂,讓人間國寶的技藝永續流傳。

■ 成果:105年至110年11月底止,全國無形文資總計607案,其中國家級重要無形文化資產共計79案(傳統表演藝術28案、傳統工藝29案、口述傳統1案、民俗21案),包括如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布袋戲」、「客家八音」、重要傳統工藝「細木作」、「傳統建築彩繪」、重要口述傳統「泰雅族大嵙崁群」、重要民俗「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等。

(二) 積極培育人才

■ 人才養成機制:文化部透過「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及傳統工藝傳習計畫」,以「師徒制」推動重要傳統技藝傳習教學;同時以「傳統藝術接班人計畫」、「臺灣傳統戲曲劇團開枝散葉計畫」、「傳統戲曲接班人扶植計畫」等人才養成配套機制,協助習藝有成的青年藝術家能夠以演代訓,回到廟埕等傳統文化場域演出;迄今結業的藝生,計有58位、傳統工藝16位等共74位。

■ 成立傳統修復人才培訓基地:因應國內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工作的推動,文化部於108年5月於文化資產園區成立「文資傳匠工坊」,作為傳統修復人才的培訓基地,開設木作、日式瓦作、土水作等課程,讓傳統技術得以持續發展與傳承。

四、 結語

文化好比是一個國家凝聚認同的黏著劑,特別是臺灣擁有獨特的政經歷史脈絡,造就了彌足珍貴且多元的文化樣態,無論是有形或無形的文化資產都是我們世代的傳家寶。為守護這些寶貝,未來政府將從強化國公有文資保存、建立文資治理體系、復育再生文化生態、提高文資保存意識4大面向,逐步建立「文化資產保存2.0」的新視野,邁向系統性整合的文資保存政策,讓臺灣有形、無形文化之美永流傳。

相關連結




分項連結

FORMOSARACE化資產保存法

LOCALCULTURETW【文化部文化資產局】Bureau of Cultural Heritage, Ministry of Culture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監察院調查研究

監察院「政府辦理古蹟、歷史建築及考古遺址等文化資產保存、人才培育現況與困境之探討」通案性案件調查研究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國家文化資產網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文化資產導覽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文資場館總覽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再造歷史現場專案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無形文資保存維護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文資保存相關團體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文資保存相關訊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