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

《臺南400》西拉雅族蕭壠舊社

 

URBANSCAPETW:臺南城市400年

LOCALCULTURETW: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50【臺南市】臺南400年


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    臺南 400 年-文化資產場域再現計畫

西拉雅族蕭壠舊社

蕭壠社為荷蘭文獻所記載 Soulangh或 Soelangh,位於曾文溪下游沖積平原上,社址在現今臺南市佳里區三五甲、南勢以北佳里國中以南一帶。荷蘭人來臺初期,蕭壠社仍然維持獨立,蕭壠社的規模超過其他三社,至1636年才為荷蘭人所侵略,勢力範圍擴及漚汪、篤加等區域。漢人勢力擴張後蕭壠社人逐漸向東遷徙至桔根耍莊,即是現在的吉貝耍部落。 往昔研究者大多推論昔日蕭壠社的位置,座落於今日的佳里區,大範圍區域可能涵蓋北頭洋、番子塭、佳通橋、佳龍橋、佳中橋、鹽埕地、外渡頭、港墘子、佳里國中等遺址所組成的範圍內。此外具當地西拉雅族人口述,蕭壠社核心聚落中心,相當可能在今日佳里國中與仁愛國小附近的區域。



西拉雅族考古發掘調查研究暨社區培力計畫

從17世紀以來殖民政權的劇烈更迭,世居臺南這塊土地的西拉雅族人,成為島嶼臺灣遭逢第一波殖民接觸影響最劇的臺灣原住民族。透過人類學方法進行田野調查以及口訪,試圖尋找西拉雅族與其他原住民族舊社位置,以考古發掘、田野調查、口述歷史、社區共伴之方式,進一步確認其文化歷史脈絡,並藉由出土遺物與研究成果,重新對西拉雅族四社(蕭壠社、麻豆社、目加溜灣社、新港社)與其他原住民族從荷蘭統治時期直至今日的歷史發展溯源,還原他們在臺南歷史發展上的定位。

透過歷史溯源,亦得以重新以歷史記憶凝聚各社原住民,並將各族的發展與臺南歷史關係進行梳理,提供後續臺南市原住民族文化治理的方針參考,計畫已於民國113年(2024)4月執行完畢,執行成果如下:

一、辦理考古遺址調查研究

考古試掘的發掘時間為民國110年(2021)8月至11月。發掘地點以蕭壠社域作為主要田野場域,共計11個考古探坑,發掘探坑分佈位置主要於臺南市佳里區西南側,即佳里國中和廣安宮(公廨宅)西南側、佳通橋考古遺址東側一帶區域。本次發掘出土總計有1,090件骨骼遺留,總重量為3,916.5公克,其中有6件為人類骨骼遺留,13件為魚類與蟹類骨骼,陸上動物骨骼總計1,071件,重量3,813.8克,陸上動物骨骼標本有768件出土於文化層,重量為2,857.8公克,非文化層出土者共303件,重量為956公克。

二、辦理西拉雅族歷史溯源培力5場工作坊

邀請西拉雅族人,透過講座、教育推廣以及成果共創等方式,辦理培力工作坊,使西拉雅族人能充分了解調查研究之成果。也於民國112年(2023)分別舉辦「復返祖靈之路的西拉雅族人」成果發表會以及「西拉雅原住民考古暨公眾論壇」,於成果發表會現場以微型策展箱展示蕭壠舊社考古發掘出土文物、紀錄片放映等。


復返西拉雅 | Facebook


2024-08-26復返西拉雅 蕭壠舊社出土文物與復刻成果巡迴展開跑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復返西拉雅」成果展於8月23日起以臺南市佳里區圖書館作為巡迴展的第一站,當天併同舉辦成果發表會,邀請計畫主持人和參與青年分享成果,並公開上映影像紀錄與映後座談。除了利用微型展箱展示讓更多民眾了解考古發掘及創新復刻設計的成果外,也透過簡單的線上問答及抽獎,希望藉此擴大推廣效益。

自2021年起,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與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西拉雅族人共同協作,展開一系列「西拉雅族原住民考古行動」,秉持西拉雅族諮詢及共作參與的原則,與西拉雅族人一同復返蕭壠社祖先的居住地。在蕭壠舊社祖先活動的區域中,出土西拉雅族特有風格的貝殼壓印紋飾陶器、大量貝塚遺跡、具燒炙斧鑿痕跡的梅花鹿骨,以及對外交流與交換的青銅鈴鐺、玻璃珠、青花瓷器與硬陶器等,成果豐碩,讓西拉雅族文化底蘊與歷史脈絡有更多的呈現。

而2023年至今,延續前期成果,除了擴大蕭壠舊社域考古發掘,更以西拉雅祖先文化遺產的考古出土文物為藍本,結合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跨領域專業,復刻和設計西拉雅族傳統文物,嘗試共同設計出讓西拉雅族人能夠感到認同的服飾配件。藉由辦理公眾考古教育活動、工作坊、影片紀錄及微型展箱巡迴展等,讓更多人共同參與,深入認識西拉雅族文化。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林喬彬表示,「復返傳統,回應當代」是這兩期蕭壠舊社考古行動的重要核心,第二期計畫更加入文物復刻與創新,以復刻品實踐西拉雅族的傳統物質文化復振,彰顯族群識別與傳統文化的連續性;同時將傳統文物融入當代工藝與設計,回應西拉雅族當代的文化創新。

成大考古所副教授鍾國風談到,在考古行動的各個階段,皆與西拉雅族人諮商協議和共創參與,不僅是透過考古學共同了解西拉雅族祖先過去的歷史軌跡,也期望能回應當代西拉雅族人所關心的文化遺產權利和法定原住民身分議題等議題。例如,參與考古行動的西拉雅族青年,親手碰觸祖先留下的生活證據,能更深刻感受到認同、傳承、延續西拉雅族文化與身分的重要性。

西拉雅族跨地部落聯盟召集人,同時也是計畫共同主持人段洪坤指出,奠基於第一期蕭壠舊社考古成果,本年度以「復返西拉雅」為主題,無論是藉由考古發掘,或是年輕設計者實地參訪西拉雅族部落後進行文物復刻與創新,都是試圖實踐西拉雅族物質文化復振,強化西拉雅族的族群識別,回應當代西拉雅族法定原住民身分的訴求。

佳里區公所區長林耿漢表示,以「蕭壠舊社」為考古田野場域發掘的成果,能夠在佳里區圖書館展出,作為巡迴展的首站更是別具意義,除了期待佳里區的民眾能夠更深入理解自己生活土地的歷史,也希望更多人前來佳里區圖書館參觀展覽,進一步認識佳里。

此次巡迴展展箱主題分別為「復返之路—走向祖靈之地」、「火塘餐桌—西拉雅飲食生活」、「流行美學—西拉雅日常物語」及「我是西拉雅Siraya!—文物復刻設計」。展期自8月23日起至10月20日止,陸續巡迴於臺南市佳里區圖書館、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及臺南政大書城,並於10月5日在政大書城再辦理一場分享會,活動詳情與報名方式,敬請關注粉專:復返西拉雅。


2023-06-19走向西拉雅 蕭壠舊社考古成果巡迴展開跑 - 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發展SDGs

文、圖/考古學研究所


由臺南市政府委託本校考古學研究所鍾國風老師及西拉雅族部落跨地聯盟召集人段洪坤老師執行的西拉雅族考古培力計畫,現階段已進入尾聲,並於今(17)日由副市長葉澤山出席成果發佈記者會。記者會中除邀集成大考古研究團隊、西拉雅族部落跨地聯盟外,也邀請計畫共同主持人段洪坤老師為市民朋友導覽本次成果展。

葉澤山副市長表示本次計畫不同於過往的考古研究,強調與西拉雅族人的溝通及共同參與。除了邀請西拉雅族各部落代表透過「跨地議會」確認培力活動內容,也邀集西拉雅族青年實地參與考古工作,從考古學角度來關注西拉雅族文化遺產權利與法定原住民身分議題,號召西拉雅族人透過考古學說出自己的故事,意義非凡。尤其臺南市是最早納入西拉雅族為原住民的縣市,隨著去年憲法法庭針對西拉雅族正名案做出有利判決,市府將持續推動西拉雅族成為法定原住民,關注族人權益。

陳玉女副校長表示西拉雅族文化是一直延續的,成大推動的臺灣學計畫「偎海e所在」名稱即是取自臺灣最古老市鎮大員(Tayouan),其西拉雅語意為靠海的地方,代表從海洋觀點出發,往前探索史前原住民的身影,往後探究 17 世紀以來臺灣歷史發展的脈絡,因此,學校也給予本次西拉雅族考古培力行動大力的支持,日後也將持續支持相關課程和研究。同時,成大推出的「踏溯台南」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更代表紮根且深耕於臺南的成大,對在地多元族群和歷史文化觀點等重要議題絕對不會缺席。

此次計畫不僅於西拉雅族蕭壠舊社祖先活動積累的考古文化層出土了數顆青銅鈴鐺、玻璃珠、大量貝塚,以及帶有貝殼壓印紋飾特徵的西拉雅族風格陶器、具燒炙與斧鑿痕跡的梅花鹿骨,帶領大家透過考古行動了解過去西拉雅族人的生活與文化樣貌。

在培力方面,除了透過夜宿與跑步訓練等活動,呼應西拉雅族成年禮隔離訓練的精神,進一步引導學員們透過手鏟邊的考古行動,親身參與考古發掘與祖靈相會,後續更有學員因為考古現場的體驗共作,認同與確立自己的西拉雅族身分,以及進修方向而順利考取考古學研究所,成果相當豐碩。

段洪坤老師在導覽中分享本次成果展不只是單向地展出考古出土遺物而已,例如展箱中的灰坑模型及野燒陶器,由西拉雅族青年和學員們合力製作,即是源自考古田野的出土文物,以及培力工作坊的「史前燒烤盛宴」。考古團隊在活動中讓學員們親自烤炙血蚶、牡蠣與鹿科食物,體現祖先遺留貝塚、獸骨的飲食文化,再透過地層中常見的獸骨、貝殼等標本與食材比對,了解祖先與現代生活的異同,並利用收集的血蚶殼作為陶器裝飾的工具,親手捏製陶環與陶壺等裝飾品與日常生活器皿,仿製本次西拉雅原住民考古行動出土獨具風格的「貝印紋陶器」。

文化局謝仕淵局長表示本次計畫中的出土遺物,反映了當時西拉雅族與外界貿易交換的結果與工藝美學的發展。這些西拉雅族物質文化的發現,不僅有助於了解西拉雅族的舊社領域與生活軌跡,成為未來西拉雅族釋憲判定後爭取法定原住民的依據,也利於當代西拉雅族工藝傳承的再創新。文化局未來將持續透過相關研究及推廣計畫,凝聚西拉雅族的族群意識,與族人朋友一起復返祖靈之路。

這次豐富的計畫成果後續將透過巡迴微型展呈現給市民朋友,搭配紀錄片播映、公民講座等活動向民眾分享,擴大公眾參與交流。展覽首站將於 6/21- 7/1 從蕭壠文化園區開跑,接續於 7/2 - 7/16 市圖總館(新總館)、7/19 - 7/31(隆田-chacha文化資產教育園區)等地巡迴展出,邀請大家前來一同走向西拉雅。


2023-06-17臺南攜手成大考古致力文化復振工作 走向西拉雅蕭壠舊社考古成果巡迴展開跑

臺南市政府委託成功大學考古所鍾國風老師及段洪坤老師執行的西拉雅族考古培力計畫,現階段已進入尾聲,今(17)日舉辦成果發佈記者會,後續將於6/21起在蕭壠文化園區、市圖總館等地巡迴展出。副市長葉澤山代表市長黃偉哲感謝成大團隊的努力,他強調市府長久以來推動西拉雅正名運動與文化復振,目前全世界僅有希伯來文復振成功,未來期盼西拉雅語能成為下一個復振成功的語言。

 

這場記者會文化局長謝仕淵、原民會主委白惠蘭、考古研究團隊、西拉雅族部落跨地聯盟及議員Ingay Tali穎艾達利皆出席關心,隨後計畫共同主持人段洪坤老師也現場導覽本次成果展。

 

葉澤山副市長表示,原住民文化是臺南400非常重要的角色,市府近年來持續研究西拉雅文化,這次透過考古學方式調查研究,並進行社區培力,大家一起攜手努力打拼文化復振的工作,並獲得豐富的成果,非常不容易。他代表市長感謝文資局支持,也感謝執行團隊及西拉雅族親的努力,希望透過本次機會讓下一代可以更多了解自己的文化。

 

文化局指出,本次計畫不同於過往的考古研究,強調與西拉雅族人的溝通及參與,除邀請西拉雅族各部落代表透過「跨地議會」確認培力活動內容之外,也邀集西拉雅族青年實地參與考古工作,從考古學的角度來關注西拉雅族的族群認同與法定原住民身分議題,號召西拉雅族人透過考古學說出自己的故事,意義非凡。

 

文化局表示,本計畫不僅出土了數顆青銅鈴鐺、玻璃珠、大量貝塚及帶有貝殼壓印的陶片、具燒炙與斧鑿痕跡的梅花鹿骨,帶領大家透過考古行動了解過去西拉雅族人生活的樣貌。在培力方面,透過夜宿與跑步訓練等活動,呼應西拉雅族成年禮隔離訓練的精神,進一步引導學員們認識考古發掘現場,後續更有兩名學員因為現場的體驗共作確立了進修的方向,進而順利考取考古學研究所,成果相當豐碩。

 

段洪坤老師在導覽中分享,本成果展不只是單向地展出考古出土遺物,例如:展箱中的灰坑模型及野燒陶器即是源自培力工作坊中的「史前燒烤夜」得來,由西拉雅族青和學員們合力製作。另外,團隊在活動中也讓學員們親自烤炙血蚶,體現祖先遺留貝塚、獸骨的過程,再透過生活中常見的骨頭、貝殼等食材與標本比對,了解祖先與現代生活的異同,並利用收集的血蚶殼作為陶器裝飾的工具,親手捏製陶環、陶壺,仿製本次計畫出土獨具風格的貝印紋陶器。

 


2022-12-28台南文資處首度考古開挖西拉雅「蕭壠舊社」 挖出400年前與海外貿易證據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即時報導
 
成大等團隊在台南佳里區進行考古挖掘,挖出的青銅鈴鐺。圖/文資處提供
成大等團隊在台南佳里區進行考古挖掘,挖出的青銅鈴鐺。圖/文資處提供
 
台南在 2024 年即將建城滿 400 年,文化資產管理處啟動一系列的考古挖掘溯源行動,希望找到更多 400 年的軌跡,今年中並首次針對原住民西拉雅族的「蕭壠舊社」挖掘,共挖出 4000 多件古物,成果豐碩,包括較少見的青銅鈴鐺等。
 
文資處表示,考古並引領西拉雅青年共同參與,其中還有一位部落男孩因此對考古產生興趣,順利考上成大考古學研究所。
 
成大等團隊在台南佳里區進行考古挖掘,西拉雅族男孩堯方(右上者)參與其中,帶領民眾挖出蕭壠舊社大片貝塚。圖/文資處提供
成大等團隊在台南佳里區進行考古挖掘,西拉雅族男孩堯方(右上者)參與其中,帶領民眾挖出蕭壠舊社大片貝塚。圖/文資處提供
 
文資處表示,蕭壠舊社有豐富的口述傳說,但過去並沒有實際進行過考古挖掘,首次成果相當不錯,將與成大合作,整理已挖出的文物,在當地及成大進行展示,同時後續也將繼續向文化部爭取經費,做持續的考古挖掘,讓西拉雅族的歷史有更多呈現。
 
文資處表示,台南 400 年的系列活動中,考古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重點除了熱蘭遮堡所在的安平舊城區外,還有就是西拉雅族舊社的挖掘,當時西拉雅族是台南這塊土地上重要的成員。
 
成大等團隊在台南佳里區進行考古挖掘,開挖前依傳統進行告靈儀式。圖/文資處提供
成大等團隊在台南佳里區進行考古挖掘,開挖前依傳統進行告靈儀式。圖/文資處提供
 
文資處與成大等考古團隊合作,從今年中起,在佳里區成功路附近的農田裡進行挖掘,之前並依據西拉雅的傳統祭拜祖靈。文資處表示,會擇定在當地,主要是根據文獻紀錄,當地可能為蕭壠舊社主要活動範圍,再加上地表調查後,並經過與地主協商,總共開挖 4 處探坑。
 
過程中出土大量的貝塚,應該是西拉雅族人當時食用後丟棄堆置而成,顯見當地確實有生活的痕跡,並挖到數顆青銅鈴鐺,考古團隊表示,青銅鈴一般用來作為裝飾物及服裝配件,過往亦曾在南科園區的考古發掘中出土。青銅鈴鐺的出土,不只有助於西拉雅傳統服飾的研究,更因為台灣本地不出產青銅,成為過往西拉雅族祖先與外來者進行貿易交換的實際證據。
 
成大等團隊在台南佳里區進行考古挖掘,挖出使用西拉雅族祖先流傳的燒陶技術所燒製的夾砂軟陶器,陶片上帶有「貝殼壓印」形成的貝印紋飾。圖/文資處提供
成大等團隊在台南佳里區進行考古挖掘,挖出使用西拉雅族祖先流傳的燒陶技術所燒製的夾砂軟陶器,陶片上帶有「貝殼壓印」形成的貝印紋飾。圖/文資處提供
 
此外,發現貿易交換而來的硬陶器, 還有使用西拉雅族祖先流傳的燒陶技術所燒製的夾砂軟陶器,陶片上帶有「貝殼壓印」形成的貝印紋飾,同時有不少梅花鹿的骨頭,上有燒黑與斧鑿的痕跡,推斷可能當時做為食物,出土的還有不少玻璃珠。
 
文資處表示,這項考古行動的另一個重點是邀請西拉雅青年與當地民眾共同參與,藉由實際的挖掘,讓當地人有機會了解與說出自己的故事,考古團隊特別放慢挖掘行動,從最基礎的開挖技巧開始教授,參與者在腰酸背痛之際,看到文物一件件被清理出來,也都有滿滿的成就感。
 
成大等團隊與西拉雅青年等在台南佳里區進行考古挖掘。圖/文資處提供
成大等團隊與西拉雅青年等在台南佳里區進行考古挖掘。圖/文資處提供
 
其中來自吉貝耍部落的西拉雅青年─堯方,剛從大學畢業,原本學習的與考古無關,但誤打誤撞參與考古工作後,卻產生興趣,決定往考古領域發展,並且順利考上成大考古學研究所,希望未來能挖掘出更多祖先的故事,成為這項工作意外的成果。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人文導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