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

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4「傳教士新建築」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Deep Current–Architecture of Taiwan

04「傳教士新建築」

How Christianity Shaped Architecture in Taiwan | Deep Current | EP4 (4/8) - YouTube


公共電視 - 最新消息 

紀錄片《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探福爾摩沙建築文化與美學 3/4公視、TaiwanPlus首播

公視粉絲團 | Facebook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1「帝國的想像」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2「殖民的成就」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3「戰後台灣-尋找身份認同的時代」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4「傳教士新建築」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5「浮華世態中的心靈救贖者-王大閎」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6「反威權、反戰、沒有主義的時代」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7「資本權力的想像」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8「全球信息的時代」




2025年3月22日

《百年建築.今昔物語-國立臺灣文學館的空間記憶與生命紀事》

 

博客來 - 百年建築.今昔物語:國立臺灣文學館的空間記憶與生命紀事

內容簡介

有空間,就有故事!
4個時期,4×4篇人物轉譯故事與珍貴歷史照片
是建築的編年史,也是個人的斷代史
 
從政治中心到文學殿堂,
跨越百年光陰,在增建、改築、修復的過程中,
細數臺文館建築的歷史與生命的溫度。
 
  從「臺南州廳」、「空軍供應司令部」、「臺南市政府」到「國立臺灣文學館」,這棟建築歷經歲月洗禮與空間變遷,最終成為我們如今熟悉的樣貌。
 
  這是一個新舊混融的建築空間──在地理上,伴隨臺南東西部發展的軌跡,座落於新舊市區開發的中心節點;在歷史上,橫跨日治到戰後,見證政權的更迭與城市的興衰;在文學上,歷經舊文學式微與新文學的萌芽;而在建築上,其本身也由於政治與戰爭等因素,進行過各種維修與整建,形成不同時期各異的姿態。
 
  建築的歷史也是人的歷史,而空間本身訴說的就是故事。本書即邀集臺灣文學界的創作者撰寫16篇轉譯故事,著眼百餘年來空間的動態,藉由虛實交錯的手法,爬梳老建築的百年歷史,呈現人與空間的互動,交織出臺南州廳到臺灣文學館的迷人面貌。
 
  【4個時期,4×4篇人物故事與歷史照片】
 
  ◆臺南(州)廳時期(1916─1945)
  臺南廳長松木茂俊
  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與近藤十郎
  裕仁皇太子與歌人國枝龍一
  臺南州知事一番瀨佳雄
 
  ◆空軍供應司令部時期(1949─1969)
  空供部司令魏崇良
  臺灣第一代舞蹈家林香芸
  平劇老生謝景莘與天馬平劇隊
  空軍子弟姚蓬麟
 
  ◆臺南市政府時期(1969─1997)
  第一位本土女性建築師與市長夫人王秀蓮
  第8屆臺南市長蘇南成
  前《聯合報》府會線記者林建農
  前臺南市政府民政局專員許瑛峰
 
  ◆文資中心籌備處與臺文館時期(1997至今)
  臺文館古蹟修復建築師陳柏森
  臺文館古蹟修復工務經理黃貴光
  前臺文館副館長陳昌明
  臺文館圖書室館員丁千惠
 
誠摯推薦
 
  王子碩/聚珍臺灣總監
  老屋顏工作室
  李清志/都市偵探.建築學者
  馬翊航/作家
  陳昌明/國立成功大學名譽教授
  黃崇凱/小說家
  傅朝卿/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名譽教授
  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
  謝仕淵/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謝金魚/歷史作家
  蘇碩斌/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依姓名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策劃簡介
 
國立臺灣文學館
 
  設立於2003年,座落於1916年建造的古蹟「臺南州廳」,是國家級的文學專業博物館。臺文館典藏有臺灣多元族群的文學文物,並發揮研究、展示的能量,傳遞過去的豐富文學史、串聯當代的繽紛創作力。臺文館也是臺灣最重要的文學政策執行機構,擔負臺灣文學外譯、國內館舍結盟、專業紙類修復、跨域媒體轉譯等任務。
 
作者簡介
 
張文薰
 
  彰化員林人。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現任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研究日治時期臺灣文學、臺灣文學史;主要以比較文學、空間論述為方法框架,關注東亞文化交涉、文學學科體制建構與創作意識等主題。從事日本近現代文學譯介工作,熱愛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郎的文學世界。
 
陳令洋
 
  1991年生於臺北,清大臺文所碩士。現就讀於臺大臺文所博士班,同時是雜誌編輯。研究關注臺灣傳統文人及文化,碩士論文為《殖民地書法家的多重跨越:曹秋圃的書業經營與思想探析》。曾為紀錄片導演傅榆口述傳記《我的青春,在台灣》採訪撰文,並合著有二二八非虛構寫作《1947之後:二二八(非)日常備忘錄》、《一百年前,我們的冒險:臺灣日語世代的文學跨界故事》。
 
曾彥晏
 
  臺師大臺文所碩士,負笈日本數年。跑過大選新聞,做過白恐口訪,看過政治檔案,玩過IP轉譯。創作、評論與譯作散見Openbook閱讀誌、國家人權博物館、國家電影與視聽文化中心、國立臺灣文學館、《鹽分地帶文學》、《臺灣出版與閱讀》、《幼獅文藝》等。
 
翟翺
 
  1987年生,花蓮人。曾任報社編輯、《幼獅文藝》主編,現任職科技媒體。合著有《一百年前,我們的冒險:臺灣日語世代的文學跨界故事》、繪本《1+1+1》。
 
張浥雯
 
  1994年生,臺南人。臺大臺文所碩士。碩士論文《「縣市文學」之誕生:臺灣1990年代以降地方文學的位置與意義》曾獲國立臺灣文學館2020年臺灣文學傑出博碩士論文獎。
 
審訂者簡介
 
凌宗魁
 
  學習美術和建築,服務於博物館的文化資產愛好者,喜歡從攝影、繪畫、電影和文字等各種藝術載體,尋找臺灣建築的生命故事並與大家分享。著有《圖解臺灣近代經典公共建築》、《Brick Taiwan:積木臺灣經典建築,用樂高積木打造43個古蹟與地標》、《紙上明治村》系列、《福爾摩沙的西洋建築想像》,合著《臺北城中故事:重慶南路街區歷史散步》、《臺灣鐵道旅館(1908-1945)特展專書》等書。 

目錄

館長序 一份珍貴的文化備忘錄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陳瑩芳
序章 ──張文薰
 
壹、奠基:臺南(州)廳時期 ──陳令洋
一、臺南廳廳舍要蓋在哪?──廳長松木茂俊與廳舍選址
二、殖民地官廳新風貌──森山松之助與近藤十郎的建築人生
三、行過大正町──皇子與庶民的臺南體驗
四、戰火來臨前──臺南州知事一番瀨佳雄的煩惱
【空襲】
 
貳、轉場:空軍供應司令部時期 ──陳令洋
一、空供部流轉史──魏崇良與原州廳重修
二、返鄉臺南再出發──舞蹈家林香芸的演藝之路
三、在大禮堂唱平劇──老生謝景莘與天馬業餘平劇隊
四、軍眷的娛樂時代──空軍子弟的童年回憶
【交接】
 
參、激盪:臺南市政府時期 ──曾彥晏
一、走自己的路──第一位本土女性建築師與市長夫人的斜槓人生
二、去去,結界走!──重劃市府空間、打破市政藩籬的大頭市長
三、那些年,我們跑過的府會線──市政記者的新聞最前線與情報發信地
四、追趕跑跳的市政萬象──穿梭各處室、包辦大小事的市府職員
【啟動】
 
肆、新生:文資中心籌備處與臺文館時期 ──翟翺
一、把時間蓋回來的人──古蹟修復再利用的人文思維
二、在州廳記憶消失之前──第一線修復的難題
三、開館那一天──國家級文學館的整備歷程
四、喚醒是六千個日子──一位圖書室館員的見證
【深耕】
 
終章 ──張浥雯
 
作者簡介
從臺南(州)廳到臺灣文學館


百年建築.今昔物語 ── 國立臺灣 文學館的空間記憶與生命紀事 - 台灣光華雜誌




2025年3月21日

《建築志事》臺灣建築紀事400年


建築志事    臺灣建築紀事400年

臺灣《建築紀事》400 A GLANCE OF ARCHISTORYTW 400 PLUS

規劃中  預定2025年7月完成正式特集網頁 網誌連結完全採活頁式 

臺灣建築紀事400年 

精要版 正式特集網頁 單一入口 重點連結 版面規劃中

索驥版 各時期之重要敘事 網誌分項 包含建築城鄉

 近十雪泥鴻爪 網誌分項 登錄事件訊息


雪泥鴻爪|建築記事|關鍵時刻

關鍵時刻

ARCHISTORYTW《臺南志事》臺南400

2024 臺南400 延伸至 建築400

400 加上PLUS 表示400年之前南島及史前 也將包含未來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地震危機

921大地震後 臺灣建築大改革

建築記事

連續年度固定收錄事件訊息說明 機構組織 學會 公會 傑出建築師  建築獎 建築師節 論壇

雪泥鴻爪

紀事 近十雪泥鴻爪 網誌分項 登錄事件訊息

2015~2018 按季登錄


2019~2024 按月登錄


索驥版 各時期之重要敘事 網誌分項 包含建築城鄉

獨立項目

LOCALCULTURETW【臺灣考古考古臺灣

TWARCHINDEX南島建築】原住民建築

建築索驥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荷西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明鄭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清治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日治時期


【建築紀事】戰後時期 年度別

1990起分年

1985~1989

1980~1984

1975~1979

1970~1974

1965~1969

1960~1964

1955~1959

1945~1954


主要參考圖書

ARCHISTORYTW台灣建築史綱

博物館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https://www.nmth.gov.tw/

國立臺灣博物館      https://www.ntm.gov.tw/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https://www.nmp.gov.tw/


分類 : 台灣建築物列表 - 維基百科

臺灣建築 - 維基百科

主題臺灣 - 維基百科


問問Gemini 臺灣建築四百年發展史

「臺灣建築紀事400年」涵蓋了臺灣自17世紀以來,長達四百年的建築發展歷程,這段歷史不僅反映了臺灣社會的變遷,也見證了不同文化在臺灣交融的軌跡。以下將從幾個重要面向,簡要介紹這段豐富的建築歷史:

荷蘭時期(1624-1662):

  • 荷蘭人在臺灣建立的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是臺灣最早的大型西式建築,也是臺灣建築史的起點。
  • 荷蘭人也興建了許多商館、教堂等建築,為臺灣帶來了新的建築風格和技術。

明鄭時期(1662-1683):

  • 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在臺灣推行屯田政策,興建了許多軍事設施和民居。
  • 此時期的建築風格,融合了明朝和閩南的傳統建築特色。

清朝時期(1683-1895):

  • 清朝統治臺灣期間,漢人大量移入,帶來了閩粵的傳統建築風格,例如三合院、四合院等。
  • 同時,也興建了許多官署、書院、廟宇等公共建築,這些建築至今仍是臺灣重要的文化資產。

日治時期(1895-1945):

  • 日本人在臺灣推行現代化建設,興建了許多西式風格的建築,例如總督府(今總統府)、臺灣博物館等。
  • 此時期的建築風格,融合了西方現代主義和日本傳統元素,展現了多元的文化融合。

戰後時期(1945至今):

  • 戰後,臺灣經濟快速發展,都市化進程加速,興建了大量現代化的高樓大廈。
  • 同時,政府和民間也開始重視文化資產保存,許多歷史建築被修復和再利用。
  • 近年來,臺灣的建築設計也越來越多元,出現了許多具有創新性和在地特色的作品。

重要文化資產:

  • 臺灣各地保留了許多不同時期的建築,例如:
    • 臺南的赤崁樓、億載金城
    • 臺北的紅樓、中山堂
    • 鹿港的龍山寺、天后宮
    • 以及各地的日式建築群等等。

相關資源:

  • 若要更深入瞭解臺灣建築的歷史,可以參考以下資源: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建築志事》臺灣建築紀事400年:此網站有更詳細的歷史資料與圖片。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建改夜聊|準建築人創辦人楊恩達:從「準建」到建築文化的多重實踐

在台灣的建築圈,「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FAM準建」)是一個重要的媒體與社群平台,串聯建築學界、業界與社會,推動多元的建築文化討論。本次建改引路活動,我們特別邀請「準建築人」創辦人——楊恩達,來與大家分享準建的創立歷程,以及他對於建築文化推廣、媒體影響力與未來發展的深刻觀察!

活動資訊

活動時間|3/26(三)20:0021:30

活動方式|線上進行(連結如下)

線上連結:Google Meet 線上會議連結:

meet.google.com/cuk-jwqs-vfk

講座重點

準建築人的誕生與發展 —— 從一個學生創立的網路平台,如何成為今日重要的建築媒體?

建築媒體的角色 —— 準建如何串聯學界、業界與社會,形塑台灣的建築文化?

建築與公眾的對話 —— 在社群時代,如何讓建築議題走入更多人的視野?

未來展望 —— 準建築人如何持續影響建築環境與產業發展?




JJP潘冀聯合建築師 | ESG遠見

 

JJP潘冀聯合建築師 | ESG遠見

JJP潘冀聯合建築師
9 篇文章
1981年由潘冀建築師創立於台北,並於2000年擴大為聯合主持型態,2001年後陸續在上海、廈門、北京成立團隊。JJP秉持「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執業準則,以自然、土地、人文、科技為建築設計的全觀,著重創新、服務、執行三者均備。專業領域涉文化、景觀、生科、生產、交通、規劃、商辦、研發、居住、休旅、教育、醫養、宗教,其中對尖端科技及專門性技術之設計、研究、協調等繁複工程,尤具前瞻而務實的設計執行力。JJP致力從建築的涵構中,締結一種生態系統,讓建築設計從作為產業鏈和創新鏈的一個環節開始,對整體系統、流程、價值帶來躍進式影響,為永續發展增添助力。


不只設計綠建築!JJP從老屋辦公室做起,打造「人本」減碳生活

在上一篇《建築的「人本」思維:不只國際認證,更要感性節能減碳》中介紹了一些健康減碳的案例,潛在的問題立即浮現——當業主不斷的以健康減碳的方式改善進步之時,我們自身的工作環境是否相對提升?
 | 



聖堂光影-白冷會傅義修士花東現代教堂建築展

 

史前館「聖堂光影」特展開幕 透過傅義修士的教堂建築 見證生命交會的故事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21 16:28:40)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10月7日,於康樂本館第二特展室推出由天主教白冷會與史前館共同策展的「聖堂光影:白冷會傅義修士花東現代教堂建築展」,邀請觀眾一起來觀賞同時超越有形建築並見證跨國、跨文化及跨族群人士的生命交會的特展。

今(21)日開幕式先由遠在瑞士的神父葛德預錄影片遙寄祝福,隨後由都蘭天主堂聖詠團為特展獻唱詩歌揭開序幕。

包含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教廷駐臺大使館代辦馬德範(Chargé d'Affaires a.i. Rev. Monsignor Stefano Mazzotti)、天主教花蓮教區主教黃兆明、白冷會修士歐思定(Bro. Buchel Augustin)、都蘭天主堂教師楊贊妹、監察院委員浦忠成、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常務理事王長華、國立臺灣史前文化館長蔡政良及本次協力策展的部落天主堂族人等出席開幕。蔡政良與歐思定共同敲下響鑼,宣告「聖堂光影:白冷會傅義修士花東現代教堂建築展」正式開幕。

「聖堂光影:白冷會傅義修士花東現代教堂建築展」源於2007年修士傅義捐贈229卷2649張建築設計圖給史前館典藏,展覽呈現傅義在其建築生涯中設計的7座重要教堂,包括長光天主堂、小馬天主堂、泰源天主堂、桃源天主堂、寶桑天主堂、都蘭天主堂與臺東基督長老教會。

藉由手繪建築圖、7間教堂教友與神職人員的口述分享,觀眾將有機會深入了解臺灣東部的歷史發展,見證這群跨國、跨文化及跨族群人士的生命交會。

展場中除了重建傅義的工作場景,將他埋首書桌、進行設計的情景呈現給觀眾外,還設置擬真教堂場景,藉此詮釋傅義在設計教堂時對於教義、空間與光影的深刻思考。觀眾可親身體驗教堂內的光影變化,感受傅義如何透過設計創造神聖氛圍。

徐宜君表示,很開心代表文化部長李遠參加展覽開幕,非常感謝白冷會與傅義為臺灣東部地區無私的奉獻,更捐贈珍貴的手稿給史前館典藏,讓大家可以透過展示,了解白冷會如何透過建築傳遞信仰,見證其跨文化與跨族群的重要貢獻。

教堂建築呈現與土地深刻的連結與意涵,更佐證他們為臺灣所做的努力與奉獻。史前館作為國家級博物館最重要的不只是保存歷史,更重要的是扮演歷史與當代對話的角色,這次特展將帶領大家走進博物館,也踏入部落教堂現場,讓大家感受聖堂與生活、信仰的密切關聯性。

文化部期待所屬館所都能成為地方重要的據點,陪伴大家更親近臺灣這塊土地與文化歷史。

蔡政良指出,史前館以重現、復振與再生為取徑,希望扮演臺灣史前、南島歷史、社會、環境與文化的樞紐角色,並希望透過創新與趣味體驗的方法,啟發人們探索與反思臺灣在世界上的定位。非常感謝浦忠成在史前館館長任內接收了傅義的手稿捐贈與典藏;前館長王長華任內籌劃本特展,自己上任後在策展人劉世龍與所有同仁的努力下,特展在今天正式呈現給大家。

自己與傅義的連結始於住進他所蓋的民宅,見證都蘭天主堂的修建過程,並看著許多人前來朝聖,冥冥之中生命的連結都在史前館裡被見證。

馬德範(Chargé d'Affaires a.i. Rev. Monsignor Stefano Mazzotti)說傅義除了終其一生宣揚上主的福音之外,還擁有建築師與設計師的專業技能。正如大家在展覽中見到的,這是一種完美的結合教堂既是為了在那裡祈禱的人們所設計的建築,又巧妙地融入這片土地上如此豐饒的自然美景。

不僅是文化交會的完美詮釋,也傳遞著信仰在某個時空的化身。感謝史前館,透過此展,將會使更多的人得以認識傅義的作品與才華。

史前館表示,「聖堂光影:白冷會傅義修士花東現代教堂建築展」不僅是一場靜態的展覽,更是一場與歷史與人群對話的體驗。回望白冷會與當地族群的傳教歷程,這些教堂不僅改變當地的地景,也深刻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與文化樣貌。

當人們做出改宗選擇的同時,也展開了一場跨越文化與信仰的對話。史前館希望透過傅義的建築作品,讓觀眾重新回望這段歷史,並思考基督信仰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文化與信仰又是如何並存的。

本次展覽刻意從不同的角度呈現傅義的建築遺產,邀請部落的教友與神職人員口述故事,引領觀眾深入了解這段歷史。為深化觀展體驗,史前館也將在展期舉辦走讀活動,帶領觀眾從展場走進這些教堂,讓光影、建築與文化的對話,在當代時空中繼續延續。(廣告)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官方網站:https://www.nmp.gov.tw/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MPrehistory


由天主教白冷會與史前館共同策展的「聖堂光影:白冷會傅義修士花東現代教堂建築展」今(21日)於史前館康樂本館第二特展室開展


聖堂光影特展開幕儀式-由史前館蔡政良館長與白冷會歐思定(Bro._Buchel_Augustin)修士共同敲下響鑼,宣告「聖堂光影:白冷會傅義修士花東現代教堂建築展」正式開幕


聖堂光影特展開幕儀式-文化部徐宜君次長為特展開幕致詞


聖堂光影特展開幕-傅義修士助理鍾耀漳建築師帶領與會嘉賓進行展廳導覽


聖堂光影特展開幕-策展人劉世龍助理研究員帶領與會貴賓進行展廳導覽_觀賞傅義修士所捐贈的建築設計圖_回望白冷會與當地族群的傳教歷程


聖堂光影-白冷會傅義修士花東現代教堂建築展



展示緣起於民國 96 年 9 月 9 日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傅義修士決定將他的建築設計圖 229 卷 2649 張捐贈給史前館典藏,希望讓文物典藏於更適合的環境,也讓史前館的典藏更加豐富。本展覽挑選傅義修士生平中具代表性的七座天主教教堂,透過模型重製、建築藍圖原稿以及各教堂耆老對教堂與傅修士的口述影像,與社會大眾分享白冷會及傅義修士對花東地區居民與臺灣建築文化的影響。

展覽資訊:

日期丨2025.03.18-2025.10.7

時間丨週二至週日 09:00~17:00(週一休館)

地點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康樂本館第二特展室

地址丨臺東縣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