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

府城城垣300年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https://culture.tainan.gov.tw/


重回眾志成城 聆聽城市記憶 臺南市「府城城垣三OO年」系列活動5/9登場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府城城垣節」盛大啟動 市府攜手民間 共創城牆300年新篇章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26 18:39:40)  公私協力、社群共創下,共同攜手推出的「府城城垣節」系列活動,結合歷史、宗教與當代藝術文化,最具規模與象徵意義,重現三百年前府城的精神與樣貌。

為向大眾介紹活動內容並邀請共襄盛舉,特於4月26日在大南門城前舉辦「府城城垣節」記者會,由臺灣府城隍廟、iF300籌備委員會代表與市長黃偉哲共同揭示一連串民間與官方攜手推動、融合藝術創意與歷史記憶的重點活動,彰顯文化資產保存的時代意義與行動力量。

1725年,臺灣府城城牆於臺南正式興築,因此今年(2025年)適逢府城城垣啟建300週年。為紀念這段重要歷史,民間主動發起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府城隍遶境、「iF300籌備委員會」所發起的倡議與行動。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亦積極響應,並獲中央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結合國定古蹟「原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蹟」之保存推廣,共同策劃並推動多項文化紀念活動。

「府城城垣節」盛大啟動,市府攜手民間共創城牆300年新篇章

清代臺灣府城城牆的興建,不僅是城市防禦與規劃的具體表現,更標誌著臺南社會發展與城市治理的重要里程碑,也體現民間由下而上的社會動能。值此三百週年契機,以城門與城牆構築而成的歷史地景為軸線,自5月3日至11日,「府城城垣節」將展開一連串結合宗教、藝術與在地參與的系列活動。

活動以府城守護神——城隍爺的巡城祈福儀式揭開序幕,廟方睽違19年重新啟動「府城隍巡城祭」,將於5月3日巡行臺南四大城門,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也象徵城市的精神守護再次啟動。

緊接著於5月9日至11日登場的「城是生活」嘉年華,將透過各式藝文展演、互動展覽與創作,帶領市民體驗府城的生活美學與文化能量。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記者會當日邀請明華園戲劇總團演出具歷史深度的劇目《城隍巡察錄》,以府城牆興建與城隍信仰為主題,結合大南門的實景演出,不僅傳遞賞善罰惡的道德精神,也巧妙展現古代城隍與當代市長的守護角色,在戲劇與現實之間互動呼應。

活動期間,府城各大城門區域也將陸續設置多件當代藝術創作,藉由現代語彙重新詮釋城牆與城門,並設計多項互動體驗,呈現府城內外的歷史連結與交流脈絡,傳達臺南市政府積極回應民間倡議、推動文化行動的具體實踐。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府城城垣是臺南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象徵,三百年的城牆不僅是古蹟,更是市民共同記憶的載體。市府將持續與民間攜手推動文化保存與創新,讓歷史場域不再只是被觀看,而是被參與、被體驗、被再創造。期盼藉由『府城城垣節』,讓更多人認識、親近這座城市的歷史核心,也讓臺南成為一座真正以文化為根、共創未來的城市。」

透過五感體驗與多元視角,「府城城垣節」將引領市民重新探索、想像府城的無限可能。讓更多人走進城門與城垣、走進歷史與生活,參與當代的守護行動,共同打造屬於臺南的文化新境與城門交陪的未來願景。

公私協力、社群共創下,共同攜手推出的「府城城垣節」系列活動,於4月26日在大南門城前舉辦記者會,與會貴賓及市民朋友齊聚一堂

「府城城垣節」盛大啟動,市府攜手民間共創城牆300年新篇章

「府城城垣節」記者會當日邀請明華園戲劇總團演出具歷史深度的劇目《城隍巡察錄》,以府城牆興建與城隍信仰為主題,結合大南門的實景演出

「府城城垣節」盛大啟動,市府攜手民間共創城牆300年新篇章


府城城垣300年主視覺開放授權 歡迎民間創意共榮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1 15:46:56)


府城城垣300年LOGO,將0解放為引號,代表過去清代府城的城垣不是圍束封閉的界線,而是無限創新與開放思維的交流

1725年臺灣府城城牆獲准興築,至今年正好屆滿300年,自去(2024)年起,臺南的民間團體就已開始闡述府城城垣300年的理念並辦理相關活動,以增進民眾對於文化資產與城市的認同和保存意識;為呼應府城建城「民間倡議、公私協力」之精神,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也陸續響應辦理相關推廣活動,日前並公開府城城垣300年的主視覺設計,已獲得網路上不少迴響;臺南文資處特別於今(4/11)日舉辦主視覺開放授權申請說明會,希望透過民間各界發揮創意,一起探索、發揮當代臺南的無限可能性!

距今300年前,臺灣府城城牆及城門興工,完成之後隨著時間及使用需求,歷經築城材料變更及擴建,最盛時期共計有14座城門,展現了清代臺灣首府的規模與形制。雖於日治時期因市區改正、闢建道路有部分被拆除,但現今所存大東門、大南門,以及小東門段、南門段、東門段的城垣殘蹟、外城的兌悅門、巽方砲臺等各類遺構,仍呈現臺灣清代城池構成設施的完整性,並見證清代臺灣治理與築城政策,於2023年合併指定為國定古蹟「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蹟」。

今年適逢府城城垣啟建300年,在地公私部門合作辦理一系列活動,希望呈現臺南過去作為「臺灣府城」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之歷史地位,並藉由民間社群、宗教等力量,共同起造當代的臺南新境。

主視覺Logo的意象係將300年的二個數字0解放為兩個引號,代表過去清代府城的城垣不是圍束封閉的界線,而是無限創新與開放思維的交流;漢字版主視覺則以城門名字呈現現存城門的磅礡氣勢,透過文字巧妙拼組,結合古典與現代設計語彙,圍繞著城垣軌跡。透過設計將視覺解構與重塑,重新審視文化資產,喚起更多元的歷史詮釋與社群共鳴。

自4月份起,「府城城垣300年」系列活動也陸續熱鬧登場!包含打破城見願景工作坊、城城點點裝置藝術、織流特展、府城守夜人戲劇走讀等,5月3日至5月11日期間則辦理「府城隍繞境」、城是生活嘉年華等「府城城垣節」系列活動;歡迎大家在300年一遇的此刻,一起參加這些精采活動,觸碰並感知府城300年來所累積的深厚人文底蘊!

文資處表示,此次說明會,邀請在地商家、文創業者參與,共有近30位業者參與,現場亦播放民間與市府主視覺設計創意互動的動畫,示範後續如何應用的可行性。

目前已公開免費開放民間申請授權應用,申請網址:https://forms.gle/CZFAK69jAxK3AdS6A,邀請各界共同展現府城城垣300年趣味、多元、創意、未來性的面貌。


府城城垣300年LOGO,將0解放為引號,半圓形則象徵府城的日光榮耀


漢字版設計應用於飲料杯之呈現


府城城垣300年主視覺應用與授權說明會宣傳海報



2025年5月6日

南島文化

 

《南島,以藝術之名》新書發表:臺東縣政府推動南島文化再邁新里程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506 17:14:35)


《南島,以藝術之名》新書發表:臺東縣政府推動南島文化再邁新里程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委託出版的新書《南島,以藝術之名》,於今(6)日下午2時在臺東美術館正式發表,吸引藝文界人士及社會各界共襄盛舉。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指出,此次新書發表與座談會,不僅為南島藝術歷程留下深刻紀錄,也深化大眾對臺東文化發展的理解與認同。

臺東縣長饒慶鈴表示,臺東與南島文化圈關係緊密,縣府長期透過視覺藝術、駐村計畫與論壇活動推動文化交流。饒慶鈴並強調,臺東不只是南島文化的展示場域,更是行動的起點與對話的平臺,期盼南島議題不再僅止於學術討論,而能走入大眾視野。

本書由長年耕耘於臺灣東部美術研究與原住民藝術領域的潘小雪老師撰寫,歷經多年研究與整理,完整呈現臺灣南島藝術的發展軌跡與文化脈絡,展現臺東縣作為「南島文化原鄉」的深厚文化底蘊。

文化處長李吉崇指出,自1999年起,臺東縣即積極推動「南島文化節」、「國際南島美術獎」等重要藝文活動,透過此次新書發表與學術分享,全面總結歷年策展成果,也展現臺東對南島文化持續的投入與關注。

書中從跨域視角出發,探討南島語族文化觀念下的藝術發展,強調當代藝術與美學、宗教、語言、政治等多元面向交織的趨勢,特別關注臺灣原住民藝術在風格拓展與文化定位上的轉化與反思。潘小雪老師在現場分享中表示,要把臺灣原住民藝術創作的本質,如身體性、個人與集體、身體與世界的交織互換,以及回到藝術的原初性、與找回原始契約,捍衛自己的本源,對抗遺忘、反殖民等,與藝術主流大不相同之處,用來沉思藝術。

全書共分六章,收錄五篇專文與訪談內容,以及詳實的大事紀年表,各章節可獨立閱讀,亦能形成完整的思辨結構:第一章〈在南島之前〉:探討南島觀念尚未形成政策性策展之前,在這片土地上藝術家創作的純粹與努力。第二章〈南島觀念的形成及其辯證〉:主要是從語言學和人類學的觀念溯源與論證,以及原鄉論的各種理論與視野探索。第三章〈南島藝術形成之路〉:主要研究近25年來臺東國際南島文化節、高雄市立美術館南島語系當代藝術發展計劃、臺東美術館國際南島美術獎與藝術節、南島民族論壇與Pulima藝術獎、太平洋藝術節、Ramis溯源 南島三年展以及其他相關的策展與交流。

第四章〈殖民的原住民與南島的原住民〉:探討臺灣原住民族與南島語族的共同處境,最重要的就是殖民歷史與解殖的努力。第五章〈以原民創作為起點的藝術沉思〉:這是本書份量最重的一章,主要彰顯臺灣原住民藝術創作者的創作態度。第六章〈終章〉:總結。


《南島,以藝術之名》新書發表:臺東縣政府推動南島文化再邁新里程


《南島,以藝術之名》新書發表:臺東縣政府推動南島文化再邁新里程


《南島,以藝術之名》新書發表:臺東縣政府推動南島文化再邁新里程


《南島,以藝術之名》新書發表:臺東縣政府推動南島文化再邁新里程



2025年4月29日

明延平王鄭成功

 

364年跨海情誼 鄭成功中樞祭典見証臺南、平戶、金門歷史連結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29 10:29:11)「明延平王鄭成功來臺364週年中樞祭典」今(29)日上午9時於臺南市延平郡王祠隆重舉行,祭典由內政部長劉世芳擔任主祭,臺南市長黃偉哲與金門副縣長李文良陪祭,並邀集來自鄭成功故鄉日本平戶市的親善訪問團、世界鄭氏宗親總會、全國各地鄭氏宗親會、奉祀鄭成功的廟宇代表及鄭成功後裔共同與祭,典禮莊嚴肅穆。

鄭成功於17世紀率軍登陸臺南,開啟臺灣歷史嶄新篇章,不僅奠定臺南在臺灣歷史中的重要地位,更讓臺灣在當時重返國際貿易與文化交流體系。臺南至今仍保留大量與鄭成功相關的歷史地景,包括地名、廟宇、建築與民間信仰,成為世代傳承的重要文化資產。

市長黃偉哲致詞時表示,鄭成功來臺開啟臺灣多元文化與跨國交流的序幕。今日中樞祭典不僅是紀念先賢、傳承精神的重要時刻,更彰顯臺南作為臺灣文化首都,致力於讓歷史融入生活、從生活中延伸文化傳承的責任與努力。他也誠摯歡迎來自全國及海外的宗親與貴賓再度齊聚臺南,見證這場歷史與情感交織的盛會。

活動中特別提及日本平戶觀光協會前會長藤澤美好生前對兩市交流的重大貢獻。藤澤會長除長年擔任鄭成功生誕紀念事業實行委員會委員長,更積極促成臺南與平戶市間文化、觀光等多方面合作。今年2月不幸辭世,令人惋惜,然平戶市仍特派代表攜照參祭,展現兩市情誼不減,延續跨海友誼的深厚連結。

祭典凝聚中央與地方、國內與國際各界力量,共同緬懷歷史、發揚文化,展現臺南對歷史記憶的珍視與承續,也深化與平戶、金門等地的城市交流,持續推動歷史文化走向未來。

364年跨海情誼,鄭成功中樞祭典見証臺南、平戶、金門歷史連結


鄭成功中樞祭典由內政部長劉世芳擔任主祭,臺南市長黃偉哲與金門副縣長李文良陪祭,文化局代理局長林韋旭、日本平戶市親善訪問團及海內外鄭成功後裔共同與祭,典禮莊嚴肅穆


364年跨海情誼,鄭成功中樞祭典見証臺南、平戶、金門歷史連結


延平王 - 維基百科

鄭成功 - 維基百科




2025年4月28日

《建築脈動》每月訊息版

建築攝取網。建築電子報。建築脈動。建築志事

建築電子報於2023年12月31日告別發刊25年歷史

2024年1月起《建築脈動》每月訊息版。活頁式網誌。導覽式索引。可隨時增修

2024-2025<建築脈動攝取聚焦吉光片羽>網頁索引

2025

123

456

7月。8月。9

10月。11月。12

2024

123

456

789

101112

ARCHISTORYTW《建築脈動》中心月台。網頁索引   2023~2025

ARCHISTORYTW:2022~2023《建築攝取網》每月訊息。完全索引

ARCHI-E-PRESS建築攝取網 訊息平台


建築中心月訊。2025年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建築中心月訊。2024年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2025年4月23日

2026 臺南運河開通百年

 

安平居民歡慶臺南運河開通99週年 百年盛事提前暖壽─「合影紀念拍」4/25登場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23 11:21:21)  你可知道,位居在安平區的臺南運河,即將於2026年迎來運河開通100週年,作為百年盛事的暖身活動,由安平當地居民何珮甄、李維睦、鄭瓊玲、莊雁茹、陳義添等人與文史團體共同發起,於2025年4月25日(星期五)上午8:08在安平妙壽宮集合舉辦「開通紀念合影」,並以「王城再發/府城再興」為主題邀請大家沿著運河參與健走活動,沿途發送399顆紅蛋,為運河慶生,來串連起運河百年暖身活動,傳承在地歷史,凝聚社區記憶。

這次的「開通紀念合影」活動將邀請當年運河文化與歷史的見證者,以及許多熱心參與地方文化的居民與攝影人,包括安平觀音亭主委顏東賢及在地耆孫山中、何世建、林錫田、社區居民發展協會代表、當地居民何珮甄、李維睦、鄭瓊玲、莊雁茹、陳義添等人共同來參與,至於為何選在4月25日辦理活動,則是根據史料紀載,臺南運河是在1926年4月25日正式通航,選在歷史性的一天辦理開通紀念合影,別具意義。

此外,這次的合影活動也是個人社造陳義添老師繼去年社造計畫「安平常民+400照片收集與故事記錄」的延續,在安平區成長的陳老師,投入社區營造已超過15年的時間,有鑑於安平在地的青年朋友,對於家鄉的人事物越來越陌生;因此,去年透過文化局個人社造獎勵計畫,在安平地區進行田調、拜訪耆老、記錄老故事,邀請社區居民一起來進行老照片蒐集;在地居民學校參與進行「對海頭到港仔尾開幕成果展」、以及「走一條三百年常民古道」的走讀活動,獲得民眾的熱烈迴響,許多安平的古今故事,藉著幅幅斑駁相片持續訴說著。今年持續希望以影像召喚記憶,串連居民對土地的情感;活動當日也特別邀請航港局安平海關燈塔主任邱裕峰先生,與運河兩岸居民一起共進早餐、聊聊昔日運河故事、共享歷史回憶。

文化局表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住民衍生出截然不同的在地文化,依傍海岸邊的安平區,延伸與五條港之間的經貿路線,臺南運河為此因應而生;運河是由府城居民與安平工人共同參與,開工日是4月16日、正式通航則是4月25日,運河的開通改變了安平與五條港的貿易、交通模式,更形塑了安平居民的日常與文化底蘊,原臺南運河安平海關現在搖身一變成為市定古蹟,更成為河岸咖啡,民眾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欣賞百年歷史古蹟。

安平居民歡慶臺南運河開通99週年,百年盛事提前暖壽,「合影紀念拍」將於4月25日登場


安平居民歡慶臺南運河開通99週年,百年盛事提前暖壽,「合影紀念拍」將於4月25日登場


安平居民歡慶臺南運河開通99週年,百年盛事提前暖壽,「合影紀念拍」將於4月25日登場



2025年4月21日

台灣研究世界大會(World Congress of Taiwan Studies, WCTS)

 


中研院台灣研究世界大會5/21登場 論文數創歷年之最 | 生活 | 中央社 CNA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50421011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