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https://culture.tainan.gov.tw/
重回眾志成城 聆聽城市記憶 臺南市「府城城垣三OO年」系列活動5/9登場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府城城垣節」盛大啟動 市府攜手民間 共創城牆300年新篇章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26 18:39:40) 公私協力、社群共創下,共同攜手推出的「府城城垣節」系列活動,結合歷史、宗教與當代藝術文化,最具規模與象徵意義,重現三百年前府城的精神與樣貌。1725年,臺灣府城城牆於臺南正式興築,因此今年(2025年)適逢府城城垣啟建300週年。為紀念這段重要歷史,民間主動發起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府城隍遶境、「iF300籌備委員會」所發起的倡議與行動。

清代臺灣府城城牆的興建,不僅是城市防禦與規劃的具體表現,更標誌著臺南社會發展與城市治理的重要里程碑,也體現民間由下而上的社會動能。值此三百週年契機,以城門與城牆構築而成的歷史地景為軸線,自5月3日至11日,「府城城垣節」將展開一連串結合宗教、藝術與在地參與的系列活動。
活動以府城守護神——城隍爺的巡城祈福儀式揭開序幕,廟方睽違19年重新啟動「府城隍巡城祭」,將於5月3日巡行臺南四大城門,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也象徵城市的精神守護再次啟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記者會當日邀請明華園戲劇總團演出具歷史深度的劇目《城隍巡察錄》,以府城牆興建與城隍信仰為主題,結合大南門的實景演出,不僅傳遞賞善罰惡的道德精神,也巧妙展現古代城隍與當代市長的守護角色,在戲劇與現實之間互動呼應。
活動期間,府城各大城門區域也將陸續設置多件當代藝術創作,藉由現代語彙重新詮釋城牆與城門,並設計多項互動體驗,呈現府城內外的歷史連結與交流脈絡,傳達臺南市政府積極回應民間倡議、推動文化行動的具體實踐。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府城城垣是臺南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象徵,三百年的城牆不僅是古蹟,更是市民共同記憶的載體。市府將持續與民間攜手推動文化保存與創新,讓歷史場域不再只是被觀看,而是被參與、被體驗、被再創造。期盼藉由『府城城垣節』,讓更多人認識、親近這座城市的歷史核心,也讓臺南成為一座真正以文化為根、共創未來的城市。」
透過五感體驗與多元視角,「府城城垣節」將引領市民重新探索、想像府城的無限可能。讓更多人走進城門與城垣、走進歷史與生活,參與當代的守護行動,共同打造屬於臺南的文化新境與城門交陪的未來願景。




府城城垣300年主視覺開放授權 歡迎民間創意共榮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1 15:46:56)
1725年臺灣府城城牆獲准興築,至今年正好屆滿300年,自去(2024)年起,臺南的民間團體就已開始闡述府城城垣300年的理念並辦理相關活動,以增進民眾對於文化資產與城市的認同和保存意識;為呼應府城建城「民間倡議、公私協力」之精神,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也陸續響應辦理相關推廣活動,日前並公開府城城垣300年的主視覺設計,已獲得網路上不少迴響;臺南文資處特別於今(4/11)日舉辦主視覺開放授權申請說明會,希望透過民間各界發揮創意,一起探索、發揮當代臺南的無限可能性!
距今300年前,臺灣府城城牆及城門興工,完成之後隨著時間及使用需求,歷經築城材料變更及擴建,最盛時期共計有14座城門,展現了清代臺灣首府的規模與形制。雖於日治時期因市區改正、闢建道路有部分被拆除,但現今所存大東門、大南門,以及小東門段、南門段、東門段的城垣殘蹟、外城的兌悅門、巽方砲臺等各類遺構,仍呈現臺灣清代城池構成設施的完整性,並見證清代臺灣治理與築城政策,於2023年合併指定為國定古蹟「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蹟」。
主視覺Logo的意象係將300年的二個數字0解放為兩個引號,代表過去清代府城的城垣不是圍束封閉的界線,而是無限創新與開放思維的交流;漢字版主視覺則以城門名字呈現現存城門的磅礡氣勢,透過文字巧妙拼組,結合古典與現代設計語彙,圍繞著城垣軌跡。透過設計將視覺解構與重塑,重新審視文化資產,喚起更多元的歷史詮釋與社群共鳴。
自4月份起,「府城城垣300年」系列活動也陸續熱鬧登場!包含打破城見願景工作坊、城城點點裝置藝術、織流特展、府城守夜人戲劇走讀等,5月3日至5月11日期間則辦理「府城隍繞境」、城是生活嘉年華等「府城城垣節」系列活動;歡迎大家在300年一遇的此刻,一起參加這些精采活動,觸碰並感知府城300年來所累積的深厚人文底蘊!
文資處表示,此次說明會,邀請在地商家、文創業者參與,共有近30位業者參與,現場亦播放民間與市府主視覺設計創意互動的動畫,示範後續如何應用的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