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紀念漢寶德館長線上檔案展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https://www.nmns.edu.tw/ch/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 Facebook



AIx3D科博至「寶」- 紀念漢寶德館長線上檔案展

2024年為漢寶德館長逝世10周年,為紀念漢寶德先生創館及對本館之貢獻,特規劃AIx3D科博至「寶」-紀念漢寶德館長線上檔案展,向漢館長致敬。特展展示本館保存漢館長任期內所作重要決策之相關珍貴公文檔案、照片,並透過AI人工智慧技術重現漢館長人聲口述闢建科博館過程及加入3D網頁呈現立體視覺效果,使參觀者不受空間及距離的限制,透過視覺、聽覺感受漢館長籌備本館建設及營運方向的規劃,更加認識創建本館的第一任館長,其改變傳統博物館的建築型態,推動創新的博物館展示,利用寓教於樂的方式來普及科學教育,奠立推動科學教育的基石。


AIx3D科博至「寶」-紀念漢寶德館長線上檔案展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線上檔案展

2024/09/28 ~ 2024/12/31

向漢館長致敬

第一任館長 - 漢寶德先生

2024年是漢寶德館長逝世10週年,為紀念漢寶德館長創館及對本館的貢獻,規劃於9月28日展出「AIx3D科博至『寶』- 紀念漢寶德館長線上檔案展」,向漢館長致敬,主要展示漢館長任期內重要決策之公文檔案及照片,透過公文、影像紀錄呈現歷史,漢寶德館長無畏艱鉅的精神是本館的至寶,而本特展中壓箱寶單元展示10件精選典藏品,都是科博館的珍寶,其典藏時間都是漢館長在任時期或是與漢館長有關具紀念意義的標本,透過典藏品背後的小故事,拉近大眾與典藏品的距離。

本特展亮點是策展人將傳統展示藉由科技方式呈現,特設置雙網頁AI版本及3D版本,AI話科博單元以AI技術重現漢寶德館長人聲口述闢建館史,而3D版本要讓觀眾體驗3D色視差效果。



2024年11月11日

「空谷跫音-漢寶德在太魯閣」特展

 

「空谷跫音─漢寶德在太魯閣」特展11/8-12/23及相關活動

https://www.taroko.gov.tw/TAROKO_Content.aspx?n=5403&s=322665


11/8-12/23「空谷跫音─漢寶德在太魯閣」特展  (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下舘特展室)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洛韶山莊與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為知名建築師漢寶德作品,今年適逢漢先生逝世10周年,故籌畫辦理此特展向漢寶德建築師致敬。本特展將這兩件重要作品以模型、照片及影片作完整的背景整理,並在建模軟體的輔助下呈現了建築物不同的風貌,回顧歷史,也希望透過不同角度的觀看帶來不同的可能性與色彩,彷若從黑白走入的彩色印象,在峽谷中迴盪不已。

配合特展將辦理兩場專題演講及手作活動,特邀建築師黃健敏先生與作家李瑞宗教授就建築及中橫健行隊進行兩場專題演講,及特別辦理以洛韶為主題的藍晒明信片DIY活動。特展開放期間,觀者也可在現場進行洛韶印章明信片手作。


活動日期如下:


11/21 (四) 14:00-16:00 演講-漢寶德在太魯閣- 幾何的實踐(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名額80人,報名請點表單。  


邀請到主編「漢寶德先生系列著作」黃健敏建築師深入地分享漢先生在太魯閣這兩件精采的作品─ 洛韶山莊跟天祥青年活動中心。黃老師曾任《建築師》雜誌副社長兼主編,致力推動建築文化活動、策畫「世界都市建築」演講系列,亦曾任《建築》雜誌總主編,入圍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最佳科學及技術類」。


黃健敏演講


12/7 (六)  9:30-12:00 演講-移動的旅人─在中橫這條路(新城練習曲書店),名額35人。


邀請到知名作家李瑞宗老師,分享與太魯閣國家公園合作出版《立霧注》一書所載之太魯閣地區昔日的交通變遷,著重中橫健行隊歷史,該書於去年榮獲金鼎獎政府出版品類圖書獎殊榮。


12/1 (日) 9:30-12:00 活動-藍曬明信片DIY─洛韶的日與夜 (太魯閣國家公園環教中心),名額30人,報名請點表單


12/12 (四) 9:30-12:00 活動-藍曬明信片DIY─洛韶的日與夜(新城Jiji Cafe 吉吉咖啡館, 名額30人。


邀請新城照相舘舘長顏欣嵐小姐,帶領洛韶山莊藍晒明信片手作活動,製作白天版跟夜晚版兩張明信片,並穿插新城照相館簡介與歷史。


11/8-12/23 夢迴洛韶(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特展室)明信片手作,特展期間:9:00-16:00。

特展期間提供特製洛韶山莊紀念印章,可向現場工作人員索取空白明信片蓋章,任意加上喜歡的文字與色彩,製作專屬明信片作為來訪紀念。(每人限索取1張,索取完為止。)


協辦單位:練習曲書店、新城照相舘
特別感謝:中國青年救國團、Jiji Cafe吉吉咖啡館、大小創意齋有限公司及夏沐樹石空間設計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