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0日

《臺南志事》臺南400史事

 

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微旅行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 臺灣歷史檔案資源網

「一府」:從臺南府城入臺的欽差大臣

臺南府城微歷史

1602年為開拓東方貿易商機,荷蘭成立「荷蘭東印度公司」。1604、1622年,其曾二次出兵澎湖,準備長期佔領,作為東亞貿易的據點。然而,在明朝多次派兵驅逐下,荷蘭撤出澎湖而轉入臺灣。

1624年,荷蘭人在明朝的默許下來臺,並以臺南為中心建立殖民政權,冀望以此地作為貿易轉運中心,並先後興築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與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作為行政統治的堡壘。

1644年滿清入關後,反清勢力不斷崛起。其中,鄭成功(1624-1662)將臺灣視為反清的基地。1661年,其先後攻下普羅民遮城與熱蘭遮城,成功逐退荷蘭人,並以臺南為中心建立鄭氏王國,設置承天府。

1683年,施琅(1621-1696)攻下臺灣,鄭氏統治臺灣22年的政權宣告結束,1684年臺灣正式納入清帝國版圖,設一府(臺灣府),府治便位於今臺南市區。


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

1643熱蘭遮虛擬實境:堡壘、市鎮與市民特展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15 16:52:01) 在五星級酒店遇見 400 年前的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與臺南晶英酒店合作自 11 月 15 日至 2024 年 11 月 10 日推出「17 世紀荷治熱蘭遮堡壘與市鎮」展覽。在酒店實體展出熱蘭遮研究成果及唐人市民背景考證外,還透過數位方式呈現熱蘭遮堡壘與市鎮數位模型與 VR 虛擬實境,要藉由實體與虛擬交織、互補,加深大眾對 400 年前熱蘭遮堡壘與市鎮的認識,豐富歷史想像,走近臺南歷史。臺南晶英酒店大廳展出的熱蘭遮堡壘模型及相關影片

臺南晶英酒店大廳展出的熱蘭遮堡壘模型及相關影片

成大奠基於臺南並十分重視與所在城市鏈結。成大副校長陳玉女、助理副校長暨成大博物館館長吳秉聲、藝術中心主任馬敏元等人文社科相關主管都出席開幕式,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鄭維中也到場。文化部、臺南市文化局等單位亦派代與會。建築系黃恩宇副教授於現場簡介熱蘭遮堡壘與市鎮 VR 並導覽實體展示。

陳玉女副校長致詞謝謝晶英酒店與成大一起合作辦展。她表示,五星級的晶英酒店是很好的品牌,有來自世界的旅客,透過合作展覽更能有效地讓世界看見臺南的美、臺南的文化。1624 年荷蘭人在被稱為鯤鯓的沙洲建立熱蘭遮堡壘與市鎮,鯤是大魚(鯨魚),臺灣的文化就從鯤的腹部位置逐漸孕育。相信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看了這次展覽會對臺灣會更有感覺。

吳秉聲助理副校長表示,成大博物館今年 7 月開始大規模修繕,估計 2 年後才能完工。晶英酒店與成大博物館合作辦展,讓博物館的展覽移植到酒店,讓更多人特別是國際旅客能夠有機會、有系統,以更寬廣的視野了解臺灣從過去到現在。

臺南晶英酒店總經理李靖文說,公司的經營理念是希望將全世界最好的事物帶給臺灣,將臺灣最好的帶給全球。去年看了成大博物館熱蘭遮堡壘及市鎮及相關展覽深受感動,當時就想著要將展覽移到酒店來。臺南 400,也是臺灣 400,1624 年是臺灣通向國際貿易的一個起始,400 年後這個時間點辦展覽格外有意義。實體之外透過 VR 還能想像 1624 年的大員,看見當時人的穿著、街道等,希望展覽能讓更多旅客得以深入認識臺南之美。

1624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南臺灣大員設立據點(在現今臺南安平建立熱蘭遮堡壘與市鎮)。是當時距荷蘭本土航程最遙遠的大型軍事要塞與殖民市鎮。1640 年代中期,熱蘭遮堡壘建設逐漸完備,吸引不同族群匯聚,市鎮蓬勃發展。

實體展覧位於 1 樓大廳及 5 至 12 樓梯廳,內容主要為成大建築系黃恩宇副教授團隊多年研究成果,包括熱蘭遮堡壘與市鎮重要圖像、1640 年代中期的熱蘭遮市民、17 世紀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與福爾摩沙等。另外,也包含中央研院臺灣史研究所鄭維中副研究員的唐人市民背景考證研究。

黃恩宇副教授依據 1643 年《熱蘭遮市鎮地產登錄簿》手稿及現存的市鎮相關史料、圖像與研究,搭配日治時期地籍圖和現地調查,前後費時 5 年完成推測並重建 1640 年代熱蘭遮市鎮平面圖與建築模型,對當時城市空間與街屋建築研究而言,是相當重要的成果。

熱蘭遮堡與市鎮數位模型與 VR 虛擬實境展示,集結了黃恩宇副教授的學術能量以及成大博物館與研究團隊執行「文化部博物館及藝術 5G 科技跨域應用計畫」成果。數位及虛擬實境分為四個區塊,分別是歷史圖象、重建平面、虛擬實境、唐人市民。觀眾可透過網路在各區自由連結、跳轉,加深對荷治時期熱蘭遮市鎮的認知,設身處地感受 17 世紀熱蘭遮堡壘及周邊環境的尺度與樣貌。成大博物館表示,博物館目前閉館整修,工程時間約需 2 年,但博物館在科技的助力下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走入城市,貼近大眾。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09 09:31:26)臺灣文化專業者舉辦「探索未見的過去:荷蘭與臺灣」研討會 (112年11月8日;地點:駐荷蘭代表處)

臺灣文化專業者舉辦「探索未見的過去:荷蘭與臺灣」研討會 (112年11月8日;地點:駐荷蘭代表處)

為迎來即將到臨的臺荷蘭關係400周年,荷蘭當代藝術機構iii及臺荷藝集共同於11月8日在海牙的駐荷蘭代表處辦理「探索未見的過去:荷蘭與臺灣」研討會,該活動邀集多位荷蘭本地及臺灣藝文工作者們共同參與,整場活動圍繞著「穿梭時光,雙重迴響」的主題,展開了一場融合歷史、藝術和技術的探索之旅,帶著參與者們回溯自十七世紀,重新定義歷史敘事、復活被遺忘的文化遺產。國立成功大學藝術中心視覺藝術總監、陳明惠副教授也特別代表臺南巿政府文化局蕭瓏文化園區出席本次研討會活動。

駐荷蘭代表陳欣新致詞指出,臺灣與荷蘭在1624年相遇,這是臺灣史上第一次跟國際相遇的起點,在400年後的今天,臺灣的民主多元和經濟成就備受國際肯定,臺灣應該更積極地面對面與國際交流,向國際社會介紹臺灣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經驗和成果。面對即將到來的臺荷交流400周年,我們應以更開擴的國際視野和在地情懷來審視這段歷史。特別感謝臺荷藝集的傅文沁熱心籌辦本次有關臺荷交流400周年的研討會,相信透過這場跨時空、跨領域文化工作者對話及思想激蘯,吾人能更瞭解1624年對臺灣歷史的重要性及意義,進而指向未來、開拓出一個更具創造性、多元化的臺荷交流新局面。

雙重時間迴響

研討會首先帶來的是「雙重時間迴響」(Double Echo of Time)藝術計畫,探尋荷蘭與臺灣在過去與當代的關聯,納入多種視角、包含思考國家檔案的合法性、以及去中心化的歷史與形塑敘事的相互溝通,希望創造更具包容性的敘事和環境,該項藝術計畫由藝術家Marije Baalman和Ludmila Rodrigues的「聲速風箏計畫」(Project Sonic Kite),以及藝術家Jonathan Reus、Yun Lee和Stephanie Pan的「確定性的荒誕」(The Absurdity of Certainty)兩個子題組成,亦將於2024年8月於臺南蕭壠文化園區呈現。

曾獲臺南巿政府第10屆新藝獎「藝術新星」殊榮、目前進駐荷蘭當代藝術機構 iii的藝術家陳昱榮所分享的是有關運用3D點雲掃描和文件音訊轉錄等技術來重新想像歷史片段,重建過去景觀、探索未來的可能性,使歷史從靜態的遺跡轉變為橫跨數個的世紀的動態、活力樣態,並於目前駐村荷蘭的期間續以研究與探索。

穿梭時光:藝術、技術、歷史

在考古研究者王柏喬的「熱蘭遮城400年」(Zeelandia 400)演講中,則從挖掘歷史檔案中的獨特視角出發,探討荷蘭與臺灣的聯繫及其對當代社區的影響,帶來一段發人深省的時光體驗。

在臺灣蕭壠文化園區與荷蘭當代藝術機構 iii的案例分享中,則帶參與者們探尋社區參與在計畫合作過程的協作精神,亦分享藝術家與設計師運用數位文化,以自身的創造性重新詮釋歷史記錄;更探索藝術、技術與歷史之交集,也使參與者們一探技術如何為分散的檔案注入生命。

四世紀前的味蕾記憶

在參與者們討論與交流後,活動結尾以美食為亮點:藝術家傅文沁與羅晟文在荷蘭17世紀殖民時期食譜中,找出與臺灣相關的食物,透過記載,以實體的味蕾與參與者們創造記憶,希冀在未來持續耕耘更廣且深的在地文化連結。荷蘭17世紀殖民時期食譜 (傅文沁、羅晟文提供)

荷蘭17世紀殖民時期食譜 (傅文沁、羅晟文提供)

在本次活動中,隨著創作者與研究者的視角,一同看見歷史、藝術和技術之間的盤根錯節,體現了跨越世紀與文化溝通的力量,為未來的臺荷交流增添活力、嶄新的一頁。

若有興趣了解更多,歡迎與臺荷藝集聯絡:platformartistsnltw@gmail.com。



URBANSCAPETW:臺南城市400年


主題分項

ARCHISTORYTW臺南志事》南400

ARCHISTORYTW臺南志事》南400專案

ARCHISTORYTW臺南志事》南400主題活動

ARCHISTORYTW臺南志事》南400系列展演

ARCHISTORYTW臺南志事》南400建築文化資產

ARCHISTORYTW臺南志事》南400府看府城

ARCHISTORYTW臺南志事》南400史事

ARCHISTORYTW臺南志事》南400資源索引


建築志事活頁式網誌可隨時增修。再延伸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