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最後的貴族-王大閎與臺大校園建築」特展
展覽日期:2024/12/20-2025/03/24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六 09:00-17:00(週日及國定假日不開放)
提供服務:開放攝影、服務諮詢、專業導覽
【展覽簡介】
王大閎是臺灣光復後第一代建築師,活耀於1950至1980年代,來臺灣後設計的第一棟建築為自家住宅,隨後又設計了國父紀念館、外交部等多棟重要公共建築而聲名大噪。臺大擁有王大閎建築師近20棟的校園建築作品,包含理學院漁業生物實驗所(1954)、慶齡工業研究中心(1977)。
校園中眾多設計精良的建築成為臺大師生日常生活一部分,多數師生可能習以為常而未發覺這些建築的美麗。本次規劃辦理「最後的貴族-王大閎與臺大校園建築」特展,期透過展覽分享根植於臺大師生日常生活中的建築美學,進而喚起臺大師生對校園建築的重視。
【專業導覽】
場次一:2025/01/11(六) 14:00-16:00/徐明松 策展人
場次二:2025/02/08(六) 14:00-16:00/黃瑋庭 策展人
場次三:2025/02/15(六) 14:00-16:00/賴士堯 教授
場次四:2025/02/22(六) 14:00-16:00/李思薇 老師
場次五:2025/03/08(六) 14:00-16:00/蔣雅君 教授
場次六:2025/03/22(六) 14:00-16:00/林君安 建築師
※集合地點:農陳館二樓光影長廊
※每場次皆開放自由參加
臺灣大學「最後的貴族 王大閎與臺大校園建築展」
展期:2024年12月20日至2025年3月24日(9:00-17:30)
地點: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二樓光影長廊
策展人:徐明松、黃瑋庭
這檔我們與臺大洞洞館合作的展覽,主題就集中在王大閎在臺大校園的建築13棟,校總區包括在小椰林道上屬於中研院的生化科學研究所,還有徐州路上臺大法學院的舊圖書館及臺大醫學院旁的教育部辦公大樓(原藥學大樓);再就是位於蒲葵道上多年前已被拆除的前化學研究中心也放入展覽。
當然臺大還有些規模較小,像前漁業陳列館、過去做聯考闈場的電話總機室等,由於空間功能性較強,沒明顯的表現力,也就未列入展覽清單。
1950年錢思亮接任臺大校長後,到1970年離職接任中研院院長,20年期間,王大閎在臺大留下近20件作品,當然不能說錢思亮偏心,將案子都委託王大閎。因在臺大那個年代還有許多建築師都參與了臺大的建築設計,像有巢的虞曰鎮也設計了許多臺大館舍。期間張昌華、楊卓成、陳其寬、李重耀,甚至是劉明國建築師都前後參與了臺大的工程。
不過有趣的是,1970年當錢思亮接任中研院院長後,王大閎又在中研院留下不少作品。當然這層業主與建築師的關係還需要更多文獻支撐。不過確定的是,王大閎90歲生日時,前監察院院長錢復先生(錢思亮院長三子)有出席生日祝賀,這也代表兩家的密切關係。
這次選擇策劃了「最後的貴族——王大閎與臺大校園建築展」,一則是2028年臺大迎來了百年校慶,我們覺得有必要重新審視王大閎在臺大的建築,並整理展出,讓臺大的師生都能更關心自己校園珍貴的文化資產,他們的重要性不僅是歷史的,也是藝術的,在戰後臺大校園,與農業陳列館等建築,扮演了穩定且豐富校園的角色。
再就是,王大閎在臺大的作品之於日治時代留下的建築,還有一層特殊的意義,就是王大閎的作品帶有華人文化的高度認同,卻又是以現代的姿態完成的,也就是說,臺大提供了王大閎一個華人建築現代化的重要實驗場,而椰林大道上的日治建築則是日本追隨歐洲建古典建築之路的學習場域,相對之下,王大閎的經驗彌足珍貴。
總之,藉由這次展覽,除影像文字的呈現外,我們也跟國立臺灣博物館申請了他們保存數位化的施工圖,桃選、整理,列印成冊,希望能吸引更多專業非專業的朋友過來欣賞展覽。期間並舉辦六場專業導覽,歡迎蒞臨參觀。(文∕徐明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