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

台灣10大特殊宗教建築

 


民俗月心安人平安 台灣10大特殊宗教建築聖光灑落如天堂 - 觸食旅

https://truemii.chinatimes.com/content/20250905001925-265001


觸mii - 觸動你心的生活娛樂媒體      https://truemii.chinatimes.com/

2025年9月25日

均衡城鄉發展推動方案 2015-2018

 

均衡城鄉發展推動方案

富麗農村  風情小鎮

103年12月16日 行政院核定

跨域加值

1031113均衡城鄉發展推動方案記者會


1031113均衡城鄉發展推動方案記者會 - YouTube





富麗農村 風情小鎮「 均衡城鄉發展推動方案」 是內政部為了促進台灣城鄉均衡發展而推動的一項重要計畫。

這項方案的目標是:

推動「富麗農村、風情小鎮」示範建設: 透過選擇具發展潛力的鄉鎮市區,集中資源進行建設,將其打造成都會區以外的小型成長核心。

均衡城鄉發展: 改善鄉村和城鎮的生活環境與基礎設施,提供在地就業、就學、就養的生活機能。

吸引青年返鄉: 藉由創造就業機會和優質生活條件,吸引都市青年「鮭魚返鄉」,強化鄉村的活力和生命力。

方案執行概況

期程與資源: 方案期程為 2015年至2018年,整合了各部會資源,計畫在四年內投入約 200億元。

推動方式: 採取「鄉鎮拔尖」及「資源整合」的方式,透過競爭評比,遴選出10至15處特色鄉鎮市區,集中挹注經費,進行跨局處的整合建設計畫。

重點面向: 計畫內容涵蓋產業輔導、人才運用、基礎建設、資金融通、生活機能等五大面向,鼓勵地方政府提出具前瞻性和創意的整合方案。

簡單來說,這個方案旨在「點亮城鎮」,希望中央與地方合作,共同創造新的價值典範,改善生活條件,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最終實現城鄉的共同繁榮。


這個方案推動了 17 個示範地區 的建設,主要目標是塑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自然景觀與產業活力的農村與小鎮。






聽!建築說故事

 

Rti 中央廣播電臺

聽!建築說故事

https://www.rti.org.tw/program?uid=4&pid=1689

臺灣在地的建築,不論是在視覺、工藝、特色建築以及各宗教與廟宇建築,都融合了每個時代的建築風格,同時在結構或是功能上,都可以展現出當時社會的文化經濟、宗教與藝術,不同階段當代的建築風格與歷史文化的意涵。

臺灣的建築包含了多元文化以及具有時代性的建築:原住民建築是南島語系建築,荷西時期是殖民與傳教活動,因此在南北地區有不同的特色教堂;在明鄭時期,因為視臺灣為反清復明基地,所以閩南式建築就此引進。

然而到了清治時期的建築,開始走向中西文化融合,所以「炮台」建築興盛。另外,在日治時期是以閩南、日本、西洋文化為主要的建築,但隨著國民政府來臺,引入了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

因此,臺灣的建築有了多元層次,不同面紗的建築。讓我們跟著不同的專家走讀聆聽不同城市的特色建築故事。




JJP潘冀聯合建築師專欄|銀天下|深度專題|天下雜誌

 

銀天下 | Facebook

JJP潘冀聯合建築師專欄|銀天下|深度專題|天下雜誌

https://www.cw.com.tw/feature/topic/aging/aging-jjpan


JJP潘冀聯合建築師專欄|醫院不再是冰冷的白色巨塔!人口老化時代三大設計指標,讓高齡就醫更友善|銀天下

https://www.cw.com.tw/aging/article/5137524




2025年9月20日

2025年9月14日

乙未抗日130週年 台南戰場巡禮新書

 

乙未抗日130週年 台南戰場巡禮新書重返歷史現場

 

乙未抗日130週年─《臺灣變番邦,日本無頭鬃》新書發表 重現臺南戰場記憶

https://www.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13370&s=8767644

2025年9月11日

大台南觀光城

 

大台南觀光城將面臨拆除 40年歷史商場為何沒落? | 公視新聞網 PNN


大台南觀光城,對許多台南人來說,不只是一座商場,更是充滿時代記憶的地方。它的興衰,也見證了台南這座城市的變遷。

繁華一時的「全台第一座冷氣商場」

大台南觀光城的誕生,可追溯至1983年,當時的臺南市政府為了改善舊利南溪(鹽埕大排)因廢水造成的環境問題,將其改建為地下箱涵,並在上方興建了這座帶狀商場。

當時,大台南觀光城可是走在時代尖端!它是全台第一座全空調的傳統商場,將傳統市場與現代化設備結合,攤位更分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區,總共204戶。由於鄰近金華國宅和安平工業區,剛開幕時人潮絡繹不絕,生意非常興隆,許多人到這裡來逛街、吃飯、看電影、吃冰,可謂風光一時。

沒落與困境

然而,觀光城的繁華只維持了約兩年。隨著時間推移,各種問題陸續浮現,導致觀光城逐漸沒落:

建築安全疑慮: 觀光城興建在排水箱涵之上,長年累積下來,樑柱龜裂、鋼筋外露,甚至曾傳出建商使用高鹽分地下水,導致建物結構有安全疑慮。

火災與管理問題: 多次發生的火災,加上後續的管理不善,使觀光城人氣大不如前。

消費習慣改變: 隨著大型百貨公司和新興商圈的崛起,傳統商場逐漸失去競爭力。

攤位私下轉讓與占用: 部分攤位被非法買賣或改建成住家、倉庫,失去了原本的商業功能。

拆除與未來

到了近年,大台南觀光城大部分攤位都已閒置,整個商場呈現半荒廢狀態,與周遭的住宅區形成強烈對比。臺南市政府考量到公共安全問題,並計畫將此處恢復為親水綠廊道,因此決定拆除觀光城。

這項決定引發了部分攤商的反彈,他們希望能原地保留或有更好的安置方案。市府也與攤商進行多次協商,希望能取得共識。

最終,在2024年,觀光城開始陸續進行拆除作業,這段承載許多人回憶的建築,也將正式走入歷史。

儘管大台南觀光城即將消失,但它留下的故事和記憶,仍是許多台南人心中不可抹滅的一部分。例如:觀光城內的林師炒飯、雪乳冰等,都是許多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回憶,至今仍有部分店家堅守著,為這座老商場保留最後的溫度。

113-09-11基於三大理由 大台南觀光城不得不拆 南市府提供攤商優惠轉介方案

113-05-15回應今(15)日議員總質詢議題

議員關心大台南觀光城現況及後續改善規劃,經發局說明,觀光城因部分建物違建,經技師公會鑑定,箱涵普遍有鋼筋蝕外露、氯離子含量超標的情形,故朝向整場拆除,以維護居民安全。

城地上建物拆除後回復箱涵原狀,移交水利局,再由水利局基於專業評估箱涵狀況進行處理。經發局表示,市府已向法院提出強制執行申請,目前法院程序正在進行中,市府將持續勸導攤商搬遷,並研議相應的安置方案。

經發局指出,觀光城預計在114年完成拆除,接續將移交給水利局進行水岸藍帶串聯公園綠帶計畫。水利局強調,相關綠帶改善計畫目前仍在規劃階段,將在獲得民眾共識後實施。

112-06-05回應今(5)日議員總質詢議題

對於大台南觀光城議題,黃偉哲回應,觀光城現地是水利用地,使用上的安全性很重要,因此5年前,也就是在他第一個任期時曾經表示,若確定安全無虞,會暫緩執行拆除,接下來他會進一步了解店家的需求和實地狀況後再做評估。

經發局表示,民國107年起,大台南觀光城分別經三個專業技師公會專業鑒定,共同結論是其底下箱涵有混凝土剝落、鋼筋裸露及氯離子超標情形,在上方設立攤販集中場確實有危險性,必須重建或減輕箱涵頂板荷重。市府會以市民的安全為優先,但為了兼顧攤商的權益,將做好妥善因應方案。

水利局回應,大台南觀光城底下的箱涵底鏽蝕,補強工程須要先把底板上的建物打開才能完整改善,因為店家是直接蓋在排水上,雖然有些店家已經完成接管,但有些店家仍然持續排放廢污水到溝渠裡面,而且無法處理,未來水利局再做排水改善的過程中,會把水質、排水、防洪安全,以及休閒遊憩的景觀設計部份,一起處理。

水利局指出,觀光城下方排水箱涵因臨近出海口,水中氯離子含量較高,造成有多處銹蝕損壞且有安全疑慮,未來將針對箱涵進行改建或修補,完成後可有效提升該區域整體排水效能、改善排水系統安全性並避免因設施破損造成道路下陷,大幅提升行車安全。

排入雨水箱涵之污水方面,水利局除加速推動污水下水道建設、將民生污水接入安平水資源回收中心外,同時針對外圍污水規劃截流方案並於合適地點增設水淨場改善水質,避免造成環境污染。

2025年9月10日

2024 臺南市「Pakivalayen ta Siraya 發掘西拉雅」西拉雅族文化與考古成果推廣應用徵件計畫

 

「Pakivalayen ta Siraya 發掘西拉雅」成果展 多元創意詮釋考古與文化新價值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09 16:25:58)  由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主辦的「Pakivalayen ta Siraya 發掘西拉雅」西拉雅族文化與考古成果推廣應用徵件計畫,今(9)日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舉行成果展記者會,由文化局長黃雅玲、文資處長陳思瑀、南科考古館主任陳俊男、原民會科長蔣宇婷、西拉雅族跨地部落聯盟召集人段洪坤、口埤實小校長王朝賜、吉貝耍國小校長林志宏、李偉智議員及多位議員代表等一同出席共襄盛舉。現場除有布袋戲精彩演出與成果走秀,更邀集11組入選團隊分享創作理念,展現考古成果與西拉雅文化融入當代生活的多元樣貌。

展覽自9月9日至9月21日 在南科考古館二樓梯廳展出,內容橫跨桌遊、教案、服裝設計、手帳、月曆、短片、布袋戲與繪本等形式,觀眾能以不同角度認識西拉雅文化,體驗出土考古素材在現代轉化應用的可能性。

文化局長黃雅玲表示,本次成果中難得的是,有四位西拉雅青年投入創作,將族人的觀點與生活智慧帶入作品。例如桌遊融入語言教學,識別系統展現部落精神,讓文化不再只是展示,而是成為真實的生活經驗。這也代表了文化傳承的新力量。

為提升互動性,主辦單位特別規劃三場桌遊體驗活動,由創作者親自帶領觀眾走進西拉雅的世界。包括:9月13日《Alid》 再現西拉雅夜祭文化氛圍;9月14日《成為西拉雅族的一天》 帶領學童體驗族群生活智慧;9月20日《Peisasouan:桌遊與族語教學》 讓參與者以遊戲方式學習族語與文化。透過實際操作,觀眾不僅「看展」,更能將文化轉化為生活體驗。

展覽亦呈現多件亮點作品:《飛越西拉雅 布袋戲》 首度將西拉雅故事融入傳統戲偶演出,喚起族群記憶;《犬狩季》 以繪本描繪族群與犬在生活、狩獵中的情感連結;《山海之繡,歲時之歌》2026西拉雅月曆 則結合歲時祭儀與自然元素,將文化巧妙融入日常節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本次徵件成果不僅展現文化創意,更是考古成果與族群文化落實於教育推廣與生活應用的實踐。展覽期間,凡參觀並填寫問卷,即可獲贈具西拉雅元素的精美小禮,誠摯邀請市民朋友踴躍參與,共同感受西拉雅文化的新魅力。

「Pakivalayen ta Siraya 發掘西拉雅」成果展記者會,由臺南文化局長黃雅玲、文資處長陳思瑀、南科考古館主任陳俊男、原民會科長蔣宇婷、西拉雅族跨地部落聯盟召集人段洪坤及多位校長、議員代表等貴賓一同出席共襄盛舉

成果展現場以成果走秀與布袋戲精彩演出呈現,邀集11組入選團隊分享創作理念,展現考古成果與西拉雅文化融入當代生活的多元樣貌

「Pakivalayen ta Siraya 發掘西拉雅」成果展,多元創意詮釋考古與文化新價值

西拉雅族跨地部落聯盟召集人段洪坤於成果展記者會致詞


西拉雅文化創新轉譯 「Pakivalayen ta Siraya發掘西拉雅」徵件計畫揭曉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0 11:24:18)  由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主辦的「Pakivalayen ta Siraya 發掘西拉雅—2024西拉雅族文化與考古成果推廣應用徵件計畫」,歷經評選後正式公布得獎名單。本次徵件計畫涵蓋「教育推廣」與「文化創意」兩大類別,透過得獎者的創新詮釋,展現西拉雅文化的多元樣貌,並讓考古成果與族群文化更貼近大眾視野。

本次徵件計畫吸引眾多創作者踴躍參與,共計 35 組報名,最終選出12組優秀作品,涵蓋教案設計、桌遊、影音紀錄、時尚工藝及文化商品等多元形式,充分展現文化傳承與創意應用的無限可能。為支持這些計畫的落實,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總額140萬元獎勵金,並將透過不定期輔導與訪視,確保計畫能如期如質完成,進一步深化西拉雅文化的推廣與應用。

在「教育推廣」類別中,青年組的得獎作品展現豐富的教學創意。例如,《成為西拉雅族的一天》透過小學課程設計與教具,讓學童在互動遊戲中學習西拉雅文化;《識別系統:吉貝耍國小X木棉花》則為吉貝耍國小設計專屬識別系統,強化學校的文化象徵。

社會大眾組的獲獎作品則利用遊戲與戲劇推動文化傳承,例如,《Alid》桌遊以夜祭與孝海祭為主題,讓玩家沉浸式體驗西拉雅信仰;《Peysasuan:桌遊與族語教學》則結合考古元素與文化故事,推動西拉雅語的學習;《飛越西拉雅 布袋戲》**透過戲劇表演,再現西拉雅族群的歷史與文化。

在「文化創意」類別中,青年組的創作者運用不同媒介,讓西拉雅文化融入當代設計與生活。例如,《TAVOAN: 地壤記著》將考古概念結合時尚設計,打造具文化深度的服裝系列;《手帳中再遇西拉雅之千年生活智慧》則透過手帳紀錄族群智慧,讓文化傳承更加日常化;《留影 西拉雅》運用 VLOG 影像,透過部落走訪與文化紀錄,讓更多人能用視覺感受西拉雅文化之美。

社會大眾組的作品則聚焦於視覺藝術與手工藝創新,例如,《山海之繡,歲時之歌》設計 2026 年西拉雅月曆,將歲時祭儀與文化介紹結合插畫設計,讓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犬狩季─獵人‧放狗》則以繪本講述西拉雅族人與獵犬的深厚情感;《傳承與現代交織的智慧—西拉雅十字繡手帳》則結合傳統刺繡與現代手帳設計,讓文化不僅保存,更能透過實用產品被廣泛應用。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本次徵件計畫不僅展現西拉雅文化的豐富內涵與創新潛力,更讓族群文化透過教育與設計與現代社會產生連結。未來,這些受補助計畫將持續推動,並透過成果發表會向社會大眾展示,讓更多人能夠認識、參與並傳承西拉雅文化,開創文化資產保護與創新應用的嶄新篇章。


2025年9月9日

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8「全球信息的時代」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Deep Current–Architecture of Taiwan


08「全球信息的時代

How Taiwan's Architecture Considers People and Nature ǀ Deep Current | EP8 (8/8) - YouTube



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7「資本權力的想像」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Deep Current–Architecture of Taiwan

07「資本權力的想像」

How Capitalism Influenced Architecture in Taiwan ǀ Deep Current | EP7 (7/8) - YouTube


公共電視 - 最新消息 

紀錄片《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探福爾摩沙建築文化與美學 3/4公視、TaiwanPlus首播

公視粉絲團 | Facebook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



〔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1「帝國的想像」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2「殖民的成就」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3「戰後台灣-尋找身份認同的時代」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4「傳教士新建築」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5「浮華世態中的心靈救贖者-王大閎」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6「反威權、反戰、沒有主義的時代」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7「資本權力的想像」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8「全球信息的時代」




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6「反威權、反戰、沒有主義的時代」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Deep Current–Architecture of Taiwan

06「反威權、反戰、沒有主義的時代」

How Taiwan Developed Modern Architecture ǀ Deep Current: Architecture of Taiwan | EP6 (6/8) - YouTube


公共電視 - 最新消息 

紀錄片《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探福爾摩沙建築文化與美學 3/4公視、TaiwanPlus首播

公視粉絲團 | Facebook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1「帝國的想像」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2「殖民的成就」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3「戰後台灣-尋找身份認同的時代」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4「傳教士新建築」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5「浮華世態中的心靈救贖者-王大閎」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6「反威權、反戰、沒有主義的時代」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7「資本權力的想像」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8「全球信息的時代」




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5「浮華世態中的心靈救贖者-王大閎」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Deep Current–Architecture of Taiwan

05「浮華世態中的心靈救贖者-王大閎」

Chasing the Dream of Modernist Architecture in Taiwan ǀ Deep Current | EP5 (5/8) - YouTube



〔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1「帝國的想像」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2「殖民的成就」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3「戰後台灣-尋找身份認同的時代」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4「傳教士新建築」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5「浮華世態中的心靈救贖者-王大閎」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6「反威權、反戰、沒有主義的時代」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7「資本權力的想像」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8「全球信息的時代」





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4「傳教士新建築」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Deep Current–Architecture of Taiwan

04「傳教士新建築」

How Christianity Shaped Architecture in Taiwan | Deep Current | EP4 (4/8) - YouTube


公共電視 - 最新消息 

紀錄片《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探福爾摩沙建築文化與美學 3/4公視、TaiwanPlus首播

公視粉絲團 | Facebook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1「帝國的想像」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2「殖民的成就」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3「戰後台灣-尋找身份認同的時代」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4「傳教士新建築」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5「浮華世態中的心靈救贖者-王大閎」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6「反威權、反戰、沒有主義的時代」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7「資本權力的想像」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8「全球信息的時代」




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3「戰後台灣-尋找身份認同的時代」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Deep Current–Architecture of Taiwan

03「戰後台灣-尋找身份認同的時代」

How U.S. Aid Shaped Taiwan’s Architecture After WWII | Deep Current | EP3 (3/8) - YouTube


公共電視 - 最新消息 

紀錄片《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探福爾摩沙建築文化與美學 3/4公視、TaiwanPlus首播

公視粉絲團 | Facebook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1「帝國的想像」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2「殖民的成就」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3「戰後台灣-尋找身份認同的時代」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4「傳教士新建築」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5「浮華世態中的心靈救贖者-王大閎」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6「反威權、反戰、沒有主義的時代」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7「資本權力的想像」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8「全球信息的時代」



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2「殖民的成就」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Deep Current–Architecture of Taiwan

02「殖民的成就」

How Japanese Industrialization Created Taiwan’s Architecture ǀ Deep Current | EP2 (2/8) - YouTube


公共電視 - 最新消息 

紀錄片《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探福爾摩沙建築文化與美學 3/4公視、TaiwanPlus首播

公視粉絲團 | Facebook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1「帝國的想像」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2「殖民的成就」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3「戰後台灣-尋找身份認同的時代」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4「傳教士新建築」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5「浮華世態中的心靈救贖者-王大閎」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6「反威權、反戰、沒有主義的時代」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7「資本權力的想像」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8「全球信息的時代」




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1「帝國的想像」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Deep Current–Architecture of Taiwan


01「帝國的想像」

How Japan Shaped Taiwan’s Architecture ǀ Deep Current: Architecture of Taiwan | EP1 (1/8) - YouTube


公共電視 - 最新消息 

紀錄片《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探福爾摩沙建築文化與美學 3/4公視、TaiwanPlus首播

公視粉絲團 | Facebook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1「帝國的想像」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2「殖民的成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DWZzKYlHrk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3「戰後台灣-尋找身份認同的時代」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4「傳教士新建築」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5「浮華世態中的心靈救贖者-王大閎」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6「反威權、反戰、沒有主義的時代」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7「資本權力的想像」

ARCHISTORYTW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8「全球信息的時代」




〔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Deep Current–Architecture of Taiwan


〔公共電視〕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ARCHISTORYTW《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1「帝國的想像」

ARCHISTORYTW《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2「殖民的成就」

ARCHISTORYTW《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3「戰後台灣-尋找身份認同的時代」

ARCHISTORYTW《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4「傳教士新建築」

ARCHISTORYTW《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5「浮華世態中的心靈救贖者-王大閎」

ARCHISTORYTW《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6「反威權、反戰、沒有主義的時代」

ARCHISTORYTW《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7「資本權力的想像」

ARCHISTORYTW《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08「全球信息的時代」


公共電視 - 最新消息 

紀錄片《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探福爾摩沙建築文化與美學 3/4公視、TaiwanPlus首播

【台北訊】具深厚建築涵養的金鐘導演符昌鋒創作紀錄片《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以黑潮為隱喻,探索不同族群與文化思潮如何建構台灣各個時代的建築,從日治時期到當代,呈現台灣獨特的建築美學與文化底蘊。

今(3/3)公視、十月影視舉辦紀錄片特映記者會,公廣集團董事長胡元輝會中提到導演符昌鋒過去曾與公視合作《打拚—台灣人民的歷史》、《不羈》等紀錄片,皆獲得金鐘獎肯定。他說「公視一直以來致力於保存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影像,記錄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發展」。

看過《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後,胡元輝認為「這部紀錄片不僅是一部建築紀錄片,更藉由建築探討台灣歷史、文化與人民之間深刻的連結」。

胡元輝說,「符昌鋒導演透過鏡頭,讓我們看見建築家們在人性尺度與空間上的細膩,以及對於美感的追求」,也認為「這部紀錄片讓人省思人與環境的關係」。

符昌鋒導演說「建築像人一樣,有年青義氣風發的時候。也會衰老,建築是有他獨特的記憶與個性,在不同的天候、不同的時間,都有不一樣的表情,一不注意就消失了,再也補捉不到那瞬間的感觸。」

《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係由文化策進院、十月影視、建築師蘇喻哲、宋文嶽、莊子華共同出品。

導演符昌鋒自2018年開始發想,2022年開始為期兩年半、148處建築拍攝,並採訪超過100位建築師、學者、專家。

符昌鋒從東海建築畢業,後赴美修習電影碩士並投入影視工作,記者會上他說「我內心裡一直覺得我是建築人超過電影人」,這次紀錄片也算圓了建築夢。也說我一定要把建築師帶到現場,也感謝李祖原、張哲夫、姚仁喜、薛琴、邱文傑、黃聲遠等建築師到其最得意的作品現場訪談並拍攝「希望讓觀眾看到建築,也看到建築師們談建築」。

郭肇立也提到,希望這部作品用自己的論述角度去看建築,他認為「建築有各種時間、人間、空間的綜合,建築永遠拍不完」,郭肇立自己蒐集了八萬多張幻燈片與無數的數位檔,但仍然希望「建築用電影來拍,不是靜態攝影的問題,它是立體的、有生命的」,遂有了與符昌鋒攜手詮釋建築。

監製、建築師蘇喻哲也形容懷抱熱情的拍攝狀態說「永遠精神狀態是很亢奮的」,也形容郭肇立與符昌鋒是「超級理想主義與超級浪漫主義,這案子非常艱辛」;蘇喻哲也提到建築師們聽到要拍台灣建築都首肯且配合,他說「他們把對設計案的掙扎、轉折的奮鬥分享在鏡頭前」,也說「他們都是這部紀錄片的推手」感謝到場支持的台灣建築界人士。

符昌鋒以其獨特的視角,捕捉了建築在不同時間、不同天候下的表情,呈現了建築的生命力與靈魂。也邀請國內知名建築學者郭肇立擔綱編劇與主述。

 紀錄片八集內容介紹從日本帝國主義下建築再到戰後國民政府來台乃至80年代,王大閎、漢寶德到李祖原等資深大師作品,以及90年姚仁喜講究的細部設計,蘇喻哲將建築帶進了建築與環境生態的對話,簡學義將設計帶進了建築哲學思考。

紀錄片另一方面也呈現建築學界對社會文化的反應,夏鑄九、劉可強、華昌宜等人於學界殿堂、台大城鄉所,重新面對台灣城鄉差距、文化關注,也造就了許多的建築學者進入政府體制改革;90年以後郭中端、邱文傑、黃聲遠的建築帶進了與土地的對話。

紀錄片也介紹海外建築師在台灣的設計,如貝聿銘作品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普立茲克建築獎德國建築師哥特夫萊德‧波姆(Gottfried Böhm)設計台南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以及丹下健三設計天主教聖心女中等。

 符昌鋒表示,透過這些建築作品,從而追溯台灣現代性的演變,也如同黑潮的湧動,在流經的區域中吸納養分同時滋養生命,台灣建築的現代性,也建立在反應環境與吸納各種時代變動中。

《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透過國內外建築師、建築評論、都市計畫工作者的訪談,深入剖析台灣建築的發展脈絡與文化意涵。例如,探討台北賓館如何重組古典建築元素,展現「建築的政治性」;東海大學呈現設計者尋找新身分認同的努力。

特映會上重要來賓雲集,有監察委員林盛豐、中央社董事長李永得、文化部影視司司長吳宜璇、TaiwanPlus執行長余佳璋、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美國紐約州駐台貿易代表處總監Jerome Balucan等,也包括李乾朗、薛琴、潘冀、李祖原、邱文傑、姚仁喜、劉培森、陳良全、廖偉立、黃聲遠及王大閎長子王守正等多位文化、建築學界代表都出席觀影,共同見證台灣建築之美。

台灣建築的文化史詩,《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3月4日起每週二晚間10時,公視播出2集;TaiwanPlus播出英文字幕國際版,每週播出一集,國際觀眾可在TaiwanPlus官網、TaiwanPlus Docs YT頻道收看。


Deep Current : Architecture of Taiwan | Official Series Trailer | TaiwanPlus - YouTube


公視粉絲團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TS1997/videos/9501035473324732

公視13台【十點全紀錄】黑潮一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Deep Current–Architecture of Taiwan3/4起,每週二晚間10點,首播兩集(每集30分鐘)|YouTube直播

金鐘導演符昌鋒最新力作!以黑潮比喻隨著不同族群的到來,世界思潮如何彙集到台灣這塊土地上,帶來豐富的養分,形成獨特的建築美學。

八集內容從日治時期建築談起,探討例如當年的台灣總督官邸(現今台北賓館),如何重組希臘羅馬古典建築元素,成為權力的象徵。

國民政府接管台灣之後,在美援經費支持下,貝聿銘擔任東海大學校園規劃設計,企圖以有別於日本或中國宮殿式建築的嶄新設計,尋找新的身分認同。

同一時期在台灣東部,一群來自瑞士的傳教士,建造了一批清水模教堂,他們用材料經營空間質感,透過結構打下神聖溫柔的自然光,形成鄉鎮間最美麗的風景。

其後在1980年台灣社會的轉型年代,建築又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這些美麗的建築,乘載了台灣的記憶,值得我們按圖索驥,一一親眼見證。

出 品|十月影視有限公司 文化內容策進院
聯合出品人|蘇喻哲 宋文嶽 莊子華
監 製|郭肇立 蘇喻哲 符昌鋒
導 演|符昌鋒
編 劇|郭肇立
製作人|簡家琪
攝 影|張祥昱 楊家明
音 樂|林耿農
全球首播|TaiwanPlus 公共電視


鏡週刊 Mirror Media

【流變中的台灣建築1】符昌鋒邀名師助陣拍紀錄片 宏觀展現歷史與建築樣貌

【流變中的台灣建築2】解開經典建築內外矛盾 大天后宮石獅「移植」總督官邸

【流變中的台灣建築3】設計國父紀念館太痛苦 「建築詩人」王大閎靠這方法抒壓



2025年9月7日

尋找臺南建築系譜「臺南‧400+‧建築」展覽


小轉角 Artdecorner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rtdecorner



///建築之樹///「臺南‧400+‧建築」尋找建築系譜

「臺南400+的建築系譜,不會只是一顆大樹,它是由許多株樹彼此影響又各自獨立的樹林,構成台南有趣又多樣的建築林相。」

這次的展覽傅老師給了我們一張樹狀圖,為英國建築史學家弗萊徹Banister Flecher的著作建築之樹《 The Tree of Architecture》書中所記載,內容從地理、地質、材料、氣候、社會、歷史等因素,建構出建築系譜。

展場的設計概念及主視覺意象圍繞著建築之樹的轉譯,回望400年前穿越過重重的荊棘走至當代,利用建築平面圖宏觀的角度勾勒出每個時期樹的線條,包容著臺南400年不同時代建物旁樹的形象與排列特徵,呼應各時空背景下治臺政權的態度與他們所留下的歷史建物。展場入口也從後院的樹林裡為起始,跨越時空來到當代。

這次的展覽是一個為期將近一年的行動,從去年底開始開啟了不同主題的微型櫥窗展覽,分別為「走在時代前線的臺南建築」、「府城七寺八廟」和「府城大街上值得關注的建築」,於今年暑假的室內展「臺南‧400+‧建築作為總結。
-
紀念印章除了這次的建築之樹之外,其他前面三檔展覽的印章也同時會在本次展覽一起陳列,歡迎朋友們來訪!
-
▎展覽主題|「臺南‧ 400+‧ 建築」尋找臺南建築系譜 展覽
▎展覽內容|1624年安平興建熱蘭遮堡,2024年臺南市政府展開「臺南400」活動。本展覽透過400+棟建築來尋找四百年來臺南建築系譜,歸納臺南建築的獨特性與規律性。
▎展覽地點|臺南市中西區開山路235巷13號
▎展覽時間|8/7(四)-9/7(日)11:00-17:00 周一-三公休
▎內容提供|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名譽教授 傅朝卿
▎策展團隊|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
▎輔導單位|臺南市文化局、 好舊。好-臺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補助計畫、 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


2025年9月4日

東方矽谷:竹科高科技產業的地緣歷史與政經

 

東方矽谷:竹科高科技產業的地緣歷史與政經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79512792943


工作坊
臺灣的半導體產業與科學園區,雖然在經濟與地緣政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在歷史書寫與分析上,卻較少來自於學術界具系統性的成果,尤其不管是技術史的書寫或是作為技術密集產業與大學之間的關係,均較少有完整的分析與研究。另外一方面,半導體產業與科技更是牽涉到數以萬計的從業人員,然而針對這些從業人員的處境,也較少有聚焦的研究。
 
所幸,近年來已有不少國內外學者從不同方面進行臺灣半導體產業起源的歷史研究。國科會人社中心與本計畫主持人台大地理系徐進鈺教授、共同主持人中山醫大醫社系黃令名助理教授,籌備「東方矽谷:竹科高科技產業的地緣歷史與經濟」工作坊,分別就歷史起源、大學與產業的關係以及勞動現場,三個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支柱為主題,希望集結國內對竹科與高科技產業之研究,建立起台灣對於科學園區與高科技產業在政經、歷史與社會研究的對話脈絡與空間。

本次工作坊的相關資訊如下:

| 時間 - 2025年10月18日(六)10:00 - 17:00  

| 地點 -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思亮館 

| 主辦單位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

| 協辦單位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2025年9月3日

「超出現實」建築師聯展 BEYOND REALITY:4 ARCHITECTS

 

「超出現實」建築師聯展 在現實邊界探尋理想建築 | 文化 | 中央社 CAN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509020037.aspx


台灣現代建築學會、實踐大學、台北藝術大學共同主辦

[展覽]《超出現實》BEYOND REALITY:4 ARCHITECTS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

https://cat.tnua.edu.tw/?p=1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