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南觀光城將面臨拆除 40年歷史商場為何沒落? | 公視新聞網 PNN
繁華一時的「全台第一座冷氣商場」
大台南觀光城的誕生,可追溯至1983年,當時的臺南市政府為了改善舊利南溪(鹽埕大排)因廢水造成的環境問題,將其改建為地下箱涵,並在上方興建了這座帶狀商場。
當時,大台南觀光城可是走在時代尖端!它是全台第一座全空調的傳統商場,將傳統市場與現代化設備結合,攤位更分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區,總共204戶。由於鄰近金華國宅和安平工業區,剛開幕時人潮絡繹不絕,生意非常興隆,許多人到這裡來逛街、吃飯、看電影、吃冰,可謂風光一時。
沒落與困境
然而,觀光城的繁華只維持了約兩年。隨著時間推移,各種問題陸續浮現,導致觀光城逐漸沒落:
建築安全疑慮: 觀光城興建在排水箱涵之上,長年累積下來,樑柱龜裂、鋼筋外露,甚至曾傳出建商使用高鹽分地下水,導致建物結構有安全疑慮。
火災與管理問題: 多次發生的火災,加上後續的管理不善,使觀光城人氣大不如前。
消費習慣改變: 隨著大型百貨公司和新興商圈的崛起,傳統商場逐漸失去競爭力。
攤位私下轉讓與占用: 部分攤位被非法買賣或改建成住家、倉庫,失去了原本的商業功能。
拆除與未來
到了近年,大台南觀光城大部分攤位都已閒置,整個商場呈現半荒廢狀態,與周遭的住宅區形成強烈對比。臺南市政府考量到公共安全問題,並計畫將此處恢復為親水綠廊道,因此決定拆除觀光城。
這項決定引發了部分攤商的反彈,他們希望能原地保留或有更好的安置方案。市府也與攤商進行多次協商,希望能取得共識。
最終,在2024年,觀光城開始陸續進行拆除作業,這段承載許多人回憶的建築,也將正式走入歷史。
儘管大台南觀光城即將消失,但它留下的故事和記憶,仍是許多台南人心中不可抹滅的一部分。例如:觀光城內的林師炒飯、雪乳冰等,都是許多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回憶,至今仍有部分店家堅守著,為這座老商場保留最後的溫度。
儘管大台南觀光城即將消失,但它留下的故事和記憶,仍是許多台南人心中不可抹滅的一部分。例如:觀光城內的林師炒飯、雪乳冰等,都是許多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回憶,至今仍有部分店家堅守著,為這座老商場保留最後的溫度。
113-09-11。基於三大理由 大台南觀光城不得不拆 南市府提供攤商優惠轉介方案
113-05-15。回應今(15)日議員總質詢議題
城地上建物拆除後回復箱涵原狀,移交水利局,再由水利局基於專業評估箱涵狀況進行處理。經發局表示,市府已向法院提出強制執行申請,目前法院程序正在進行中,市府將持續勸導攤商搬遷,並研議相應的安置方案。
經發局指出,觀光城預計在114年完成拆除,接續將移交給水利局進行水岸藍帶串聯公園綠帶計畫。水利局強調,相關綠帶改善計畫目前仍在規劃階段,將在獲得民眾共識後實施。
經發局指出,觀光城預計在114年完成拆除,接續將移交給水利局進行水岸藍帶串聯公園綠帶計畫。水利局強調,相關綠帶改善計畫目前仍在規劃階段,將在獲得民眾共識後實施。
112-06-05。回應今(5)日議員總質詢議題
經發局表示,民國107年起,大台南觀光城分別經三個專業技師公會專業鑒定,共同結論是其底下箱涵有混凝土剝落、鋼筋裸露及氯離子超標情形,在上方設立攤販集中場確實有危險性,必須重建或減輕箱涵頂板荷重。市府會以市民的安全為優先,但為了兼顧攤商的權益,將做好妥善因應方案。
水利局回應,大台南觀光城底下的箱涵底鏽蝕,補強工程須要先把底板上的建物打開才能完整改善,因為店家是直接蓋在排水上,雖然有些店家已經完成接管,但有些店家仍然持續排放廢污水到溝渠裡面,而且無法處理,未來水利局再做排水改善的過程中,會把水質、排水、防洪安全,以及休閒遊憩的景觀設計部份,一起處理。
水利局指出,觀光城下方排水箱涵因臨近出海口,水中氯離子含量較高,造成有多處銹蝕損壞且有安全疑慮,未來將針對箱涵進行改建或修補,完成後可有效提升該區域整體排水效能、改善排水系統安全性並避免因設施破損造成道路下陷,大幅提升行車安全。
排入雨水箱涵之污水方面,水利局除加速推動污水下水道建設、將民生污水接入安平水資源回收中心外,同時針對外圍污水規劃截流方案並於合適地點增設水淨場改善水質,避免造成環境污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