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6日

圖說臺灣宮殿式建築1949-1975




博客來 - 圖說臺灣宮殿式建築1949-1975

內容簡介

從戰後到當代,從再現、解構到新定義,專屬此地的獨特建築故事
臺北故宮、國父紀念館、歷史博物館、大成館⋯經典案例一一解說

1949退到臺灣後,在這樣的政治意識形態下,戰前的中國古典建築新式樣之創作在臺灣回到了原點,從塗抹改造日治時期留下的資產重啟嘗試的過程,直到邁向成熟,已經來到民主政治與解嚴的時代。-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長黃俊銘

若要描寫二次戰後發生在臺灣的政治與建築之關係,「宮殿式建築」可說是最佳的對象-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暨系主任王俊雄

從國府遷臺開始,這個歷史其實已是國族國家的「重建」。而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作為國家的重大文化政策,建築作為空間的文化形式,其空間象徵的展現成為一大重點。-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名譽教授夏鑄九

臺灣戰後的建築發展更複雜且糾結,使得建築史研究格外不易。而在諸多發展脈絡中,又以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是最難突破的一環,因為其匯集了建築、政治、歷史、文化與思想等複雜因素於一體。-成功大學建築系名譽教授傅朝卿

過去三十餘年來,臺灣建築學者多以臺灣戰後國民政府來臺的時代背景,探索現代構造結合中國傳統建築語彙的思想、觀點和象徵意義,甚少以建築個案的分析和論証,這本正好可彌補、縫合、鏈結。-中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黃承令

1949到1975年間在臺拔地而起的宮殿式建築,獨樹一幟的鮮明形象,訴說著非西方國家及其專業者在現代建築運動的道路上,因為糾結於國族認同,而無法跳脫傳統跟現代思辨的命運。本書的寫作即環繞著這樣的背景而展開,探討這些存在於國族山河畫軸中的樓閣,多樣且深刻的傳統塑造過程。透過歷史的深描,撥解國立歷史博物館與南海學園、《明堂新考》與大成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等個案,是如何在國府推動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趨勢中,創造出歷史與起源、明堂溯古考據和道統、政權與文化正統、國族深層文化空間等議題的形貌,多維度的現代性光點隨之浮現。

專家聯合推薦
臺灣博物館基金會董事長 王時思
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長 黃俊銘
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暨系主任 王俊雄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名譽教授 夏鑄九
成功大學建築系名譽教授 傅朝卿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 黃承令

目錄

出版序/王時思
推薦序
建築表象與史實的糾葛/黃俊銘
重寫一個矛盾的時代/王俊雄
現代性的幽靈及其圖象/夏鑄九
為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開創研究新路/傅朝卿
深描的現代性/黃承令

著者序/重探傳統與現代

第壹章 導言

宮殿式建築的時代
現代性與空間的文化形式分析取徑
現代中國建築論述實踐的萌芽與轉軌
關注議題

第貳章 歷史的計畫:國立歷史博物館及南海學園建築群

斷裂與疊加:國家歷史博物館的誕生與建構
模仿論的移植與落實
小結

第參章 天人合一的建築:《明堂新考》與大成館

考據、想像與設計落實:《明堂新考》與大成館
「天人合一」與有機哲學的交織
小結

第肆章 「中國正統」的建構與辯證:國立故宮博物院

「中國正統」論述的表徵實踐
「中國正統」的解離與故宮品牌化之路
小結

第伍章 現代中國文化空間範型的創造與擺盪:國父紀念館

競圖與形式協議
追尋文化空間的深層結構樣貌:現代中國空間
小結

第陸章 結語
異質地方與現代性的光點
移植的現代性

附錄
參考文獻
圖版出處



2024年8月25日

高雄設市百年

 

百年好市/高雄設市百年       https://kaohsiung100.tw/


【新聞稿】高雄市迎百年設市 城市歷史如何被記憶 高史博邀文史學者好市開講 |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市迎百年設市
城市歷史如何被記憶 高史博邀文史學者好市開講


高雄早期稱為打狗,憑藉著港埠條件的優勢,在清末躍上國際貿易舞台。日本治臺展開築港工程,強化港埠海陸聯運機能,填築埋立地形成新市街。臺灣總督府為提升「港埠」城市的行政地位,1920年打狗更名高雄,設高雄州、高雄街;1924年12月25日改街設市,「高雄市」因而誕生。2024年剛好是高雄設市的第100周年。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作為城市博物館,回望設市百年的當口,響應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百年好市」系列活動,將自8月至12月規劃「好市開講」系列論壇、「好書出版」、「尼好書市集」、「台日好蕉情」,以及《誰把高雄變大了?-設市百年紀念特展》、《涉世:典藏高雄特展》等活動與展覽。藉由活動和展覽讓市民參與、認識高雄的歷史,藉由學術活動和專書出版深耕地方知識,厚植高雄歷史文化底蘊,期許大南方的再起與共榮。期間,以「百年好市」視覺形象及高雄主題元素為核心,設計推出特色文創商品,透過一系列紀念小物,共同推廣 「因港而生,順鐵路而起,循工業而發展的高雄」。

8月24日高史博以「口述歷史與地方學」揭開「好市開講」系列論壇。上午場由高史博館長李文環主持,特邀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研究員許雪姬教授進行專題演講。許研究員治學嚴謹、著作等身,長期致力口述歷史,她提及當年從事二二八事件研究時,高雄地區亦是著力最深的地區,也因為各方協助,後續才有訪談紀錄的出版,奠基高雄二二八研究的堅實基礎。憑藉口述歷史的經驗,更將研究視角拓展至經歷滿洲國的臺灣人及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

許教授提及政治迫害的受難者很多時候都只能靠口述史作為研究基礎,如何重獲受訪者的信任亦是訪談中最為困難的地方。演講最後,許教授期勉高史博應扮演搜集文物及口述訪談的角色,進而以研究案件為目標,並在重建中建立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24日下午由許雪姬教授主持,特邀高雄文史專家張守真教授短講「高雄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論壇與談人有戴文鋒教授、洪健榮教授、李錦旭教授等,分別從臺南學、海山學及屏東學等角度,分享各地地方學的發展脈絡與概況。高史博館長李文環表示,首場論壇,與會五位學者傾囊相授,這對於高史博同仁和關心地方研究的同好,相信收穫滿滿。高史博8月至12月規劃講座活動與論壇,相關報名與資訊可至高史博官網(https://khm.org.tw/tw)或搜尋「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粉絲專頁。


高雄設市百年紀念 Logo 亮相!有角職匠玩轉船、飛機符號,呈現山海圍繞的港都城市風貌 | ShoppingDesign


2024年8月藝文活動月刊


2024 大喜之市 舉杯同慶

敬!高雄百年好市好時光

1924 年12 月25 日,高雄廢郡街設置「高雄市」,迄今(2024 年)設市已屆百年,象徵這座南方最大的港灣城市邁入另一個新的里程碑。

一百多年前,日治時期啟動鐵路與港口的築建工程,連結臺灣各地貿易運輸和人力交流的網絡,提升整座城市的工業產能和就業人口,機會和活力自四面八方湧入,也奠定了這座城市永續經營的發展基礎。而讓高雄市邁進現代化與國際化的則是鄰近駁二藝術特區的高雄港,因為海陸運輸雙管齊下,以及戰後的工業製品從高雄港進入全世界,海陸聯運蓬勃的經濟發展為城市帶來一片欣欣向榮。如今,高雄從日本的南向基地到煙囪林立的工業城市再到充滿創意的文化都市,一世紀的世事更迭、物換星移,高雄持續的成長、蛻變,正逐步成為閃耀亞洲的新灣區。

因此,高雄從今年的8 月開始到12 月,規劃了一系列的設市百年:「百年好市」活動,要和大家一起探索高雄市一百年的足跡。「好市遶境」由專家達人帶領,以「工業」、「海洋」、「鐵道」、「歷史」四大主題,設計10 款主題行程,從海上遊艇到水道系統,螺絲製造到鐵路工業,追尋舊時遺跡或品嚐眷村滋味,一場又一場遊歷高雄的小旅行,橫跨海陸,躍過古今,遍覽高雄市百年來突破距離及時空所留下的痕跡,並從中再次見證高雄市的成長與變遷。除了文化旅遊行程,「好市開講」也策劃多場講座,邀請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分享高雄市獨特的發展脈絡及城市文化,從不同視角道出高雄市百年間的滄海桑田,共享這座城市的記憶。另外還有文化資產建築巡禮及設市百年紀念特展等活動,透過主題活動和圖文史料文物的展現,讓大家可以更加深入認識這片我們一起打拼的土地。

高雄設市百年,邀請您一起加入這光榮的紀念時刻,感受城市百年風華,舉起那份引以為傲的心情杯觥,敬高雄,敬美好城市、美好時光。


相關連結     文化局      月刊電子書



相關條目

2024年8月20日

《建築志事》線上誌索引。2024年7~12月

《臺南志事》臺南400

 

臺南 1624-2024


線上編修2023年12月完成版面基礎持續更新與延伸


南400  官網  https://www.tainan-400.tw/

網頁導覽 | 臺南 400


400講      
珍視傳統      開創當代      展望未來

最新消息      
每月活動      消息列表

400系列展覽      八大策展      館舍聯合展演      主題活動     1624講堂      南夏時刻


主題活動      
2024台灣燈會      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     台灣設計展

民間參與計畫      
計畫簡介      計畫列表

《臺南400》影片


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

臺灣學   https://tsncku.com.tw/

台南400—府看府城:觀看我們的百年台南   https://tainan-400.com/

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 CHASS NCKU | Facebook


92週年校慶藝文展覽 - NCKU, 國立成功大學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2023-11-15起 臺南原點.四百再續:17世紀荷治福爾摩沙的熱蘭遮堡壘與市鎮"


2023-09-07考據最嚴謹的熱蘭遮城模型首公開 互動式動畫沈浸感受400年前臺南

2023-09-06成大「府看.府城」台南 400 專題活動豐富多元 9 月起邀請民眾踴躍參與


400+》民間參與計畫線上申請與審查系統    https://tainan400participation.tainan.gov.tw/

一起臺南‧世界交陪!《400+》民間參與計畫說明會起跑,廣邀民間高手參與

為利各界了解計畫內容,透過二場說明會,以清晰、透明的方式,聚焦民間參與的機制,觸發申請單位多元思考,鼓勵勇於創新,並產生全新的臺南價值。

《400+》民間參與複審結果        《400+》民間參與初審結果


臺南市議會第4屆第1次大會施政總報告

臺南400年:

(1)「臺南400年」籌備委員會:為籌備臺南400年計畫,市府邀集各領域專家學者成立「臺南400年」籌備委員會,委員共計24位,於2023215日召開會議,就本府將於2024年舉辦「臺南400年博覽會」之策展主軸與內容進行研商,並聚焦7大主題(藝術文化、空間治理、醫療健康、觀光美食、永續農業、數位永續城市、教育運動)策展,呈現400年來臺南多元面貌。

(2) 臺南400專案辦公室:為整合資源、統籌規劃與串聯臺南400所有系列活動,2023224日成立「臺南400專案辦公室」,以彙集來自學術、文化界的智慧,擴大民間參與,讓眾人共同詮釋過去400年的軌跡及成就。

(3) 文化資產場域再現計畫:為迎接2024年臺南400年歷史紀念,向中央文化部爭取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2021年至2025)並獲核定補助,總經費6.08億元,計畫內容以修復臺南400年重點歷史場域之文化資產為主,並包含熱蘭遮城與大員市鎮及西拉雅族四大社之調查研究與數位應用、普羅民遮城(赤崁樓)修復工程與相關調研等,並啟動臺南400年文化大展與教育推廣計畫之籌辦事宜。


2022-04-25黃偉哲宣布「臺南400年」活動籌備開跑 將於2024年博覽會形式登場

臺南市長黃偉哲今(25)日率領市府團隊召開「臺南400年」第一次籌備委員會,並邀請臺灣各界領袖與社會賢達共24位擔任籌備委員,由黃偉哲親自頒發聘書,希望藉由不同領域委員的專業與經驗,為臺南400年計畫激盪出更多火花。黃偉哲表示,「臺南400年」活動,將於2024年以「博覽會」形式登場,以城市發展、慶典活動、民間響應三大主軸,串連起2024年整年的計畫。

黃偉哲表示,對於臺南400年活動的想像,不希望僅僅是一年一度的週年活動,也不希望拘泥於建置硬體的紀念方式,而是希望能舉行一個讓臺灣民眾,以及臺灣世界各地的友人,都能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動,因此需要促成公部門以及各領域的委員共同合作激盪,也衷心期盼各界委員能隨時給予指教,讓400年活動能夠更具意義。

「臺南400年博覽會」第一大主軸「城市發展」,預計將透過8大面向的主題館:「藝術文化」、「空間治理」、「智慧城市」、「醫療健康」、「觀光美食」、「綠能科技」、「教育運動」、「永續農業」呈現臺南過去400年來不同面向的歷史發展成果,同時呈現臺南下一個百年的城市願景。

第二大主軸「慶典活動」,則預計爭取國家級大型活動及賽事在臺南舉辦,並結合臺南市在地豐富的藝文活動、節慶祭典等擴大舉辦,讓2024年活動不間斷。第三大主軸「民間響應」,則是希望邀請民間團體共同參與,以不同形式響應,一起書寫的臺南400年。

黃偉哲也期許,2024年即將到來,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參與,讓臺南在2024年,向世界展現最盛大最精彩的博覽會盛況。

本次籌備委員會匯聚了臺灣各界的領袖級與菁英人物,共同討論激盪。包含來自文化與藝術領域、文化資產領域、西拉雅文化領域、科技領域、媒體領域、教育領域、產業領域、體育領域、觀光領域、農業領域、社會運動領域、都市發展與交通領域等委員。黃偉哲也逐一頒發聘書,給每一位到場委員,期待各界一同參與,書寫400年故事。

臺南自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築安平築熱蘭遮城開始,至2024年將屆滿400年,不僅象徵臺灣走入世界舞台400年,同時也代表400年來,各族群在臺南這塊土地上衝突、合作、共生共榮的過程。黃偉哲強調,「臺南400年」最重要的是,紀念400年來發生在臺南這塊土地上的種種,並以此為基礎,展望臺南城市的下一個百年。


URBANSCAPETW:臺南城市400年

主題分項

ARCHISTORYTW臺南志事》南400

ARCHISTORYTW臺南志事》南400專案

ARCHISTORYTW臺南志事》南400主題活動

ARCHISTORYTW臺南志事》南400系列展演

ARCHISTORYTW臺南志事》南400建築文化資產

ARCHISTORYTW臺南志事》南400府看府城

ARCHISTORYTW臺南志事》南400史事

ARCHISTORYTW臺南志事》南400資源索引


建築志事活頁式網誌可隨時增修。再延伸連結


延伸主題

ARCHISTORYTW《安平志事》大員台江

ARCHISTORYTW《安平志事》在地人說在地故事

ARCHISTORYTW熱蘭遮博物館

詹翹觀點:熱蘭遮城乎?熱蘭遮堡乎?- 風傳媒


ARCHISTORYTW《府城志事》府城三百


延伸分項

鄭成功 1624

鄭成功 - 維基百科

LOCALCULTURETW台江建庄二百年


古都基金會 | Facebook


台南街屋 NaNa通 | Facebook


https://magazine.web2.ncku.edu.tw/var/file/70/1070/img/4151/392942436.pdf


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    https://www.tainanepsfoundation.com/


主題連結   整理中


ARCHISTORYTW《臺南400》







2024年8月18日

《建築志事》文資保存相關訊息



古蹟不是拿來燒的 | 文化+ | 中央社 CNA

維護古蹟、讓人類文明遺產得以保存,應是世界趨勢,也是一種普世價值。然而在台灣,古蹟幾乎不時傳出被燒、被毀的噩耗,百年來被燒古蹟多達150多處,即使到了21世紀仍有160處古蹟遭破壞,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台灣古蹟如何遠離這樣的宿命,又該如何拋開「對古蹟最不友善國家」的惡名?

2024/3/10    文:文化+雙週報編輯小組


會說故事的房子才叫古蹟 李乾朗:修古蹟是為了延續共同記憶 | 文化+ | 中央社 CNA

李乾朗認為,會說故事的房子才叫古蹟,如果這間房子沒有故事,沒有和民眾記憶的連結,就算修得很漂亮,也很難和這片土地產生共鳴。

2024/3/11    文:邱祖胤/攝影:王騰毅


歷史、紀念建築享優惠卻未納保存規範 學者憂心文資法漏洞 | 文化+ | 中央社 CNA
《文資法》修法將「歷史建築」及「紀念建築」在獎勵方式拉高到古蹟的位階,修復及保存的要求卻未能比照古蹟,學者期盼《文資法》第24條盡快將「歷史建築」及「紀念建築」納入。

2024/3/11  文:邱祖胤/攝影:趙世勳



分項連結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文化資產保存法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文化資產局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國家文化資產網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文化資產導覽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文資場館總覽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再造歷史現場專案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無形文資保存維護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文資保存相關團體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文資保存相關訊息




2024年8月17日

臺灣戰後經典手繪施工圖建築展暨呂阿玉建築特展

 

戰後經典建築展台東展出 呂阿玉作品融合地方特色 | 文化 | 中央社 CNA


ARCHISTORYTW臺灣戰後經典手繪施工圖建築展


台灣戰後經典手繪施工圖建築展暨呂阿玉建築特展

臺灣戰後經典手繪施工圖建築展|台東巡迴展&呂阿玉建築特展
地點:公東高工聖堂大樓 2-3F
時間:2024.06.22 (Sat.) - 08.17(Sat.) 
   週一至週六、6/23週日 9:00-16:00
   為了展覽平日特別開放舊大門(現側門,達興登設計)
   週六請由新大門入校
   展覽期間四樓聖堂固定開放時間
   11:00-12:00、15:00-16:00
●開幕活動
地點:公東高工聖堂大樓4F
時間:2024.06.22 (Sat.) 14:00-15:00
-
●座談會
地點:公東高工聖堂大樓4F
時間:2024.06.22 (Sat.) 15:00-17:00
主持人:徐明松策展人
與談者:陳良全建築師、賴仕堯教授、顧超光教授、許家彰建築師
-
●演講
地點:公東高工聖堂大樓4F
I. 從臺灣戰後建築看臺東現代建築發展的獨特性
時間:2024.06.23 (Sun.) 10:00-12:00
講者:徐明松 策展人
II. 白冷會給臺東帶來的現代建築啟示
時間:2024.08.17 (Sat.) 10:00-12:00
講者:黃瑋庭 策展人
-
●導覽
地點:公東高工聖堂大樓2F
時間:2024.06.23 (Sun.) 13:00-16:00 / 黃瑋庭策展人
2024.06.29 (Sat.) 13:00-16:00 / 劉志鴻老師
2024.07.13 (Sat.) 13:00-16:00 / 黃幼筠老師
2024.07.27 (Sat.) 13:00-16:00 / 游筱嵩老師
2024.08.10 (Sat.) 13:00-16:00 / 黃冠智教授


ARCHISTORYTW臺灣戰後經典手繪施工圖建築展


呂阿玉建築特展

【藝術文化】「台灣戰後經典建築展」台東展出 加碼呂阿玉作品展 - 自由藝文網

2024/06/24

被暱稱為「洞洞館」的台東稅捐處舊址是呂阿玉的作品,可惜遭不當拆除。(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台東報導〕由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執行的「台灣戰後經典手繪施工圖建築展」,是一群建築學者們自2006年以來,持續關注台灣資深前輩建築師所醞釀出的展覽,過去幾年巡迴過台北、新北、高雄等地。在各界支持下,展覽巡迴到台東,於上週末在公東高工聖堂大樓開幕,預計展出到8月17日,同場加碼「呂阿玉建築特展」,向台東早期建築工作者致敬。

「台灣戰後經典手繪施工圖建築展」巡展到台東,特別增闢一間專為台東戰後建築展出的空間。(記者凌美雪攝)

「台灣戰後經典手繪施工圖建築展」由徐明松、邵文政、黃瑋庭策畫。策展團隊表示,有感於時代斷裂,年輕一代的建築學子輕忽建築生產過程的嚴謹與細膩,導致年輕學子不願意練就繪製細部設計施工圖的真功夫。然而,在台灣老一輩建築師或早年在台灣留下作品的外國建築師身上,都還可透過細膩的圖面製作,看到這種對事物質感的重視。包括台灣老一輩建築師如王大閎的國父紀念館,以及貝聿銘、陳其寬、張肇康的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陳仁和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李重耀的木柵指南宮凌霄寶殿等,還有早年在台灣留下作品的外國建築師,如德國首位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波姆(Gottfried Böhm)第1件海外作品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瑞士建築師達興登(Justus Dahinden )的台東公東高工聖堂大樓、亞洲首位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日本建築師丹下健三的八里聖心女中等。

此次台東展出,特別增闢一間專為台東戰後建築展出的空間,作品包括瑞士建築師費宥諒設計的(Karl Freuler)白冷會台灣區院、達興登設計的公東高工教室大樓與圖書館,以及吳明修設計的台東女中禮堂等4件作品。此外,另策畫了呂阿玉建築特展,向一生在地方耕耘的建築工作者致敬,也希望藉此告訴所有外地人,台東不只有美麗的自然風景,也有精采多變的建築景觀。


2024年8月15日

亭亭靜植的建築歲月:王秀蓮建築師回顧展


亭亭靜植的建築歲月:王秀蓮建築師回顧展 

展期/策展人:2024年8月23日至2024年9月1日/黃則維
展覽地點:臺南市321巷藝術聚落


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首度移師臺南,由文化部主辦、臺南市政府合辦。本次博覽會以「Lesson:D」為主題,規劃了三大核心展區——「校本部」、「漫畫校區」及「文創校區」,分別位於321巷藝術聚落、西竹圍之丘文創園區和藍晒圖文創園區。臺南全城將化身為無邊界的大型學校,呼應「臺南作為臺灣歷史教室」的理念。


在321巷藝術聚落展區中,我們以臺南六個影響臺灣乃至世界的關鍵字——「歷史、城市、教育、美學、生活、物產」為主軸,翻轉民眾對臺南的印象,展示臺南多元共融的古今樣貌,並建立屬於我們的文化自信。展覽中,「臺南建築」是主要議題之一,臺南以深植人心的名勝古蹟聞名,本次展覽則期望從現代建築角度切入,以王秀蓮建築師為展覽核心,講述她在臺灣戰後建築史上的重要性,以及她的作品對臺南城市風貌的深遠影響。


王秀蓮建築師的作品,在臺南四百年的命題下非常具有時代意義,她的特別之處不僅在於女性身份,更在於她身處新舊時代交替之際,以強大的意志力跨越傳統文化束縛,憑藉專業能力實踐個人理想與堅持。她見證了臺灣在接受現代化過程中,如何亦步亦趨的走出獨特取徑,在她近五十年的職涯中,至少有六百三十一件實際落成作品,大多數作品更集中於臺南市區,使她成為臺南最具代表性的現代建築師。


本次展覽由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規劃,並由 atelier WooO 的黃則維擔任策展人,於321巷藝術聚落29號日式宿舍展出。展覽分為三大主題:個人生平、王建築師塑造的城市地景、建築創作的設計哲理。展覽內容包含豐富的建築案例影像、老照片、設計圖說、個人證件文物及建築藏書等,這些文物不僅反映了王建築師的創作歷程,更訴說她如何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創造出自我儀流的建築之道。


亭亭靜植:王秀蓮的蓮式漫遊建築之旅 | ACCUPASS 活動通


活動簡介

亭亭靜植:王秀蓮的蓮式漫遊建築之旅

│走讀資訊│

時間|2024.8/24 (六) 下午 3:00

集合地點|臺南女中校門外

人數|上限 20 名

引路人|atelier WooO / 黃則維

主辦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執行單位|日目視覺藝術有限公司 

│路線概要│

臺南女中-南門路住宅-南門路楊宅-南門路莊宅-南門路陽宅-南門路鄭宅-南門路蘇宅-五妃街許宅-五妃街黃宅-五妃街陳宅-健康路住宅 

│路線亮點│

路線以321巷藝術聚落王秀蓮回顧展呼應,從王秀蓮的母校臺南女中為起點,沿著南門路往南,欣賞王秀蓮設計的住宅密度最高的幾個街廓,邊說明他的生平以及設計看點。 

關於王秀蓮建築師

王秀蓮(1929-2023),出生於臺南市永樂町。1948年,她成為臺南女子中學首屆畢業生,並在校長俞曙方等人的支持下,考入臺灣省立工學院建築工程學系(現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成為該校首批十三名女學生之一,並以第一名成績畢業。 

求職期間,王秀蓮因性別屢受挫折,但憑藉毅力與才華,於1953年通過高等考試,成為首位本土科班出身的女建築師。翌年,她與大學同學林錫山結婚,並共同成立「秀山建築師事務所」。時年26歲的她,在關頌聲的支持下加入臺灣省建築技師公會,成為會內唯一女性,也是最年輕的會員。 

1968年,林錫山當選第六屆臺南市長。為了配合先生工作需求,王秀蓮認為原居住的博愛路自宅出入狹窄,不利於接待外賓,遂與數名省立工學院的師長商討購地事宜,最終選定虎尾里的一塊土地。她在協助師長土地規劃之餘,也在此設計了一棟自宅,1969年新居落成後,王秀蓮舉家搬入這棟氣派得體的新家。同年,她獲頒第二屆建築金鼎獎,榮膺優秀建築師的殊榮。 

在近50年的執業生涯中,王秀蓮承接超過1,500件設計案,實際落成的至少631件,尤其住宅建築更是獨樹一幟。她堅持使用本土建材,重視氣候與物理環境,自學出獨到的建築哲理。造型多樣且線條柔和的設計手法,時至今日仍清新脫俗。她創下了諸多「第一」的紀錄,不斷以自身性別突破既有框架,其作品對臺南的城市風貌更帶來深遠影響 

  • 臺南女中

  • 南門路楊宅

  • 五妃街陳宅


ARCHISTORYTW本土女建築師先驅王秀蓮




本土女建築師先驅王秀蓮





台南佳佳西市場6千萬改造再開幕 住房已預訂到月底 - 生活 - 中時

2023/10/12   中時   程炳璋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1012003069-260405?chdtv


本土女建築師先驅 王秀蓮感謝貴人 - 焦點新聞 - 旺報

2023/09/30   旺報  詹翹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30930000535-260301?chdtv



南方女建客:台灣戰後第一代本土女建築師王秀蓮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hdl.handle.net/11296/68mf93


臺灣戰後建築考現 - 最強本土建築女帝王秀蓮



聖功女中 - 本校克彬堂由台灣戰後首位女建築師王秀蓮所設計,過去是每一位校友記憶中的禮堂,2015年,陳柏年建築師操刀將克彬堂改建成圖書館... | Facebook

雙重重構:回望台灣建築的1950到1979年代

 

現代美術學報 44期

雙重重構:回望台灣建築的1950到1979年代

https://map.tfam.museum/journal/list/JO0044


主編語/王俊雄

專題:雙重重構:回望台灣建築的1950 到1980 年代

研究論文

-白冷會與臺東的現代教堂/黃冠智

-民國與儒家:戰後台灣國家論述下的禮制建築/黃奕智

-自然及國族傳統的重合與試煉:盧毓駿之〈明堂新考〉到大成館的論述實踐研究/蔣雅君

-王大閎與丹下健三戰後初期的傳統論/郭聖傑

-垂直住居實踐:台灣戰後1950 至1980 年代國民住宅計畫/沈孟穎

史料與評論

-盧樹森與戰後初期台灣建築營造界的文化再構築(1946-1947)/翁睿宏



2024年8月1日

國定古蹟專刊〈民居生活篇〉編印出版計畫

 

國定古蹟專刊〈民居生活篇〉編印出版計畫


標案      得標廠商    文訊雜誌社


文訊雜誌社    https://www.wenhsun.com.tw/

【人間福報】走讀城鄉

 

人間福報      https://www.merit-times.com.tw/

走讀城鄉 - 搜索結果 107筆新聞

文/丹青

丹青 - 搜索結果 180筆新聞


【走讀城鄉】新店十四張歷史建築園區 ──見證劉氏北台墾拓史




【島嶼說書人】圖解台灣建築史系列|方格子 vocus

 

【島嶼說書人】圖解台灣建築史系列——你家的事說給你聽|方格子 vocus

(卷一)https://vocus.cc/article/5a121a3feceaed97b4026791

(卷二)https://vocus.cc/article/5a121a3ceceaed97b4026785

(卷三)https://vocus.cc/article/5a121a2feceaed97b40267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