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

2026 臺南運河開通百年

 

安平居民歡慶臺南運河開通99週年 百年盛事提前暖壽─「合影紀念拍」4/25登場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23 11:21:21)  你可知道,位居在安平區的臺南運河,即將於2026年迎來運河開通100週年,作為百年盛事的暖身活動,由安平當地居民何珮甄、李維睦、鄭瓊玲、莊雁茹、陳義添等人與文史團體共同發起,於2025年4月25日(星期五)上午8:08在安平妙壽宮集合舉辦「開通紀念合影」,並以「王城再發/府城再興」為主題邀請大家沿著運河參與健走活動,沿途發送399顆紅蛋,為運河慶生,來串連起運河百年暖身活動,傳承在地歷史,凝聚社區記憶。

這次的「開通紀念合影」活動將邀請當年運河文化與歷史的見證者,以及許多熱心參與地方文化的居民與攝影人,包括安平觀音亭主委顏東賢及在地耆孫山中、何世建、林錫田、社區居民發展協會代表、當地居民何珮甄、李維睦、鄭瓊玲、莊雁茹、陳義添等人共同來參與,至於為何選在4月25日辦理活動,則是根據史料紀載,臺南運河是在1926年4月25日正式通航,選在歷史性的一天辦理開通紀念合影,別具意義。

此外,這次的合影活動也是個人社造陳義添老師繼去年社造計畫「安平常民+400照片收集與故事記錄」的延續,在安平區成長的陳老師,投入社區營造已超過15年的時間,有鑑於安平在地的青年朋友,對於家鄉的人事物越來越陌生;因此,去年透過文化局個人社造獎勵計畫,在安平地區進行田調、拜訪耆老、記錄老故事,邀請社區居民一起來進行老照片蒐集;在地居民學校參與進行「對海頭到港仔尾開幕成果展」、以及「走一條三百年常民古道」的走讀活動,獲得民眾的熱烈迴響,許多安平的古今故事,藉著幅幅斑駁相片持續訴說著。今年持續希望以影像召喚記憶,串連居民對土地的情感;活動當日也特別邀請航港局安平海關燈塔主任邱裕峰先生,與運河兩岸居民一起共進早餐、聊聊昔日運河故事、共享歷史回憶。

文化局表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住民衍生出截然不同的在地文化,依傍海岸邊的安平區,延伸與五條港之間的經貿路線,臺南運河為此因應而生;運河是由府城居民與安平工人共同參與,開工日是4月16日、正式通航則是4月25日,運河的開通改變了安平與五條港的貿易、交通模式,更形塑了安平居民的日常與文化底蘊,原臺南運河安平海關現在搖身一變成為市定古蹟,更成為河岸咖啡,民眾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欣賞百年歷史古蹟。

安平居民歡慶臺南運河開通99週年,百年盛事提前暖壽,「合影紀念拍」將於4月25日登場


安平居民歡慶臺南運河開通99週年,百年盛事提前暖壽,「合影紀念拍」將於4月25日登場


安平居民歡慶臺南運河開通99週年,百年盛事提前暖壽,「合影紀念拍」將於4月25日登場



2025年4月21日

府城城垣300年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https://culture.tainan.gov.tw/


府城城垣300年主視覺開放授權 歡迎民間創意共榮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1 15:46:56)


府城城垣300年LOGO,將0解放為引號,代表過去清代府城的城垣不是圍束封閉的界線,而是無限創新與開放思維的交流

1725年臺灣府城城牆獲准興築,至今年正好屆滿300年,自去(2024)年起,臺南的民間團體就已開始闡述府城城垣300年的理念並辦理相關活動,以增進民眾對於文化資產與城市的認同和保存意識;為呼應府城建城「民間倡議、公私協力」之精神,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也陸續響應辦理相關推廣活動,日前並公開府城城垣300年的主視覺設計,已獲得網路上不少迴響;臺南文資處特別於今(4/11)日舉辦主視覺開放授權申請說明會,希望透過民間各界發揮創意,一起探索、發揮當代臺南的無限可能性!

距今300年前,臺灣府城城牆及城門興工,完成之後隨著時間及使用需求,歷經築城材料變更及擴建,最盛時期共計有14座城門,展現了清代臺灣首府的規模與形制。雖於日治時期因市區改正、闢建道路有部分被拆除,但現今所存大東門、大南門,以及小東門段、南門段、東門段的城垣殘蹟、外城的兌悅門、巽方砲臺等各類遺構,仍呈現臺灣清代城池構成設施的完整性,並見證清代臺灣治理與築城政策,於2023年合併指定為國定古蹟「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蹟」。

今年適逢府城城垣啟建300年,在地公私部門合作辦理一系列活動,希望呈現臺南過去作為「臺灣府城」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之歷史地位,並藉由民間社群、宗教等力量,共同起造當代的臺南新境。

主視覺Logo的意象係將300年的二個數字0解放為兩個引號,代表過去清代府城的城垣不是圍束封閉的界線,而是無限創新與開放思維的交流;漢字版主視覺則以城門名字呈現現存城門的磅礡氣勢,透過文字巧妙拼組,結合古典與現代設計語彙,圍繞著城垣軌跡。透過設計將視覺解構與重塑,重新審視文化資產,喚起更多元的歷史詮釋與社群共鳴。

自4月份起,「府城城垣300年」系列活動也陸續熱鬧登場!包含打破城見願景工作坊、城城點點裝置藝術、織流特展、府城守夜人戲劇走讀等,5月3日至5月11日期間則辦理「府城隍繞境」、城是生活嘉年華等「府城城垣節」系列活動;歡迎大家在300年一遇的此刻,一起參加這些精采活動,觸碰並感知府城300年來所累積的深厚人文底蘊!

文資處表示,此次說明會,邀請在地商家、文創業者參與,共有近30位業者參與,現場亦播放民間與市府主視覺設計創意互動的動畫,示範後續如何應用的可行性。

目前已公開免費開放民間申請授權應用,申請網址:https://forms.gle/CZFAK69jAxK3AdS6A,邀請各界共同展現府城城垣300年趣味、多元、創意、未來性的面貌。


府城城垣300年LOGO,將0解放為引號,半圓形則象徵府城的日光榮耀


漢字版設計應用於飲料杯之呈現


府城城垣300年主視覺應用與授權說明會宣傳海報



台灣研究世界大會(World Congress of Taiwan Studies, WCTS)

 


中研院台灣研究世界大會5/21登場 論文數創歷年之最 | 生活 | 中央社 CNA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504210118.aspx

2025年4月20日

《建築志事》臺灣建築紀事400年


建築志事    臺灣建築紀事400年

臺灣《建築紀事》400 A GLANCE OF ARCHISTORYTW 400 PLUS

特集網頁 網誌連結  完全活頁式 

臺灣建築紀事400年 

精要版 正式特集網頁 單一入口 重點連結 版面規劃中

索驥版 各時期之重要敘事 網誌分項 包含建築城鄉

 近十雪泥鴻爪 網誌分項 登錄事件訊息


雪泥鴻爪|建築記事|關鍵時刻

關鍵時刻

ARCHISTORYTW《臺南志事》臺南400

2024 臺南400 延伸至 建築400

400 加上PLUS 表示400年之前南島及史前 也將包含未來

ARCHISTORYTW《建築志事》地震危機

921大地震後 臺灣建築大改革

建築記事

連續年度固定收錄事件訊息說明 機構組織 學會 公會 傑出建築師  建築獎 建築師節 論壇

雪泥鴻爪

紀事 近十雪泥鴻爪 網誌分項 登錄事件訊息

2015~2018 按季登錄


2019~2024 按月登錄


索驥版 各時期之重要敘事 網誌分項 包含建築城鄉

獨立項目

LOCALCULTURETW【臺灣考古考古臺灣

TWARCHINDEX南島建築】原住民建築

建築索驥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荷西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明鄭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清治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日治時期


【建築紀事】戰後時期 年度別

1990起分年

1985~1989

1980~1984

1975~1979

1970~1974

1965~1969

1960~1964

1955~1959

1945~1954


主要參考圖書

ARCHISTORYTW台灣建築史綱

博物館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https://www.nmth.gov.tw/

國立臺灣博物館      https://www.ntm.gov.tw/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https://www.nmp.gov.tw/


分類 : 台灣建築物列表 - 維基百科

臺灣建築 - 維基百科

主題臺灣 - 維基百科


問問Gemini 臺灣建築四百年發展史

「臺灣建築紀事400年」涵蓋了臺灣自17世紀以來,長達四百年的建築發展歷程,這段歷史不僅反映了臺灣社會的變遷,也見證了不同文化在臺灣交融的軌跡。以下將從幾個重要面向,簡要介紹這段豐富的建築歷史:

荷蘭時期(1624-1662):

  • 荷蘭人在臺灣建立的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是臺灣最早的大型西式建築,也是臺灣建築史的起點。
  • 荷蘭人也興建了許多商館、教堂等建築,為臺灣帶來了新的建築風格和技術。

明鄭時期(1662-1683):

  • 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在臺灣推行屯田政策,興建了許多軍事設施和民居。
  • 此時期的建築風格,融合了明朝和閩南的傳統建築特色。

清朝時期(1683-1895):

  • 清朝統治臺灣期間,漢人大量移入,帶來了閩粵的傳統建築風格,例如三合院、四合院等。
  • 同時,也興建了許多官署、書院、廟宇等公共建築,這些建築至今仍是臺灣重要的文化資產。

日治時期(1895-1945):

  • 日本人在臺灣推行現代化建設,興建了許多西式風格的建築,例如總督府(今總統府)、臺灣博物館等。
  • 此時期的建築風格,融合了西方現代主義和日本傳統元素,展現了多元的文化融合。

戰後時期(1945至今):

  • 戰後,臺灣經濟快速發展,都市化進程加速,興建了大量現代化的高樓大廈。
  • 同時,政府和民間也開始重視文化資產保存,許多歷史建築被修復和再利用。
  • 近年來,臺灣的建築設計也越來越多元,出現了許多具有創新性和在地特色的作品。

重要文化資產:

  • 臺灣各地保留了許多不同時期的建築,例如:
    • 臺南的赤崁樓、億載金城
    • 臺北的紅樓、中山堂
    • 鹿港的龍山寺、天后宮
    • 以及各地的日式建築群等等。

相關資源:

  • 若要更深入瞭解臺灣建築的歷史,可以參考以下資源: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建築志事》臺灣建築紀事400年:此網站有更詳細的歷史資料與圖片。



2025府城建城三百周年

 

府城300年

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 | Tainan | Facebook


臺灣府城 - 維基百科






【建築紀事】雪泥鴻爪。2025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雪泥鴻爪。2023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雪泥鴻爪。2024

2025年臺灣-維基百科        2025年 - 維基百科

2025年 建築日常  全年重要記事      紀錄今日 明日歷史

分月紀事訊息登錄

20251月2月3月4月5月6。7月。8月。9。10月。11月12月   


。。。。。。。。。。。。。。。。。。。。。。。。。。。。。。。。。。。。。。。。。。。。。

2025開年後 精彩特展 持續中

113年12月3日至114年11月2日

國立臺灣博物館與社團法人台灣女建築家學會合作,於臺博館鐵道部園區廳舍二樓推出「另一種現場:修澤蘭」特展

ARCHISTORYTW國立臺灣博物館「另一種現場:修澤蘭」特展


113年12月14日-114年3月9日

故宮博物院「築城風雲:清代文獻與圖像中的臺灣諸城」於北部院區103陳列室展出



113年12月20日至114年3月24日

臺灣大學最後的貴族 王大閎與臺大校園建築展農業陳列館二樓光影長廊展出



113年12月20日至114年3月9日

2024「永續光環境創意展」於桃園中原文創園區舉行。

LOCALCULTURETW2024 永續光環境創意展


1141月21日

深夜0:17,嘉義縣大埔鄉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

BUILDINGFOCUS0121 嘉義大埔地震


114年2月13日

臺中新光三越百貨公司氣爆事故

BUILDINGFOCUS2025 台中新光三越氣爆


114年3月4日起

公視13台【十點全紀錄】黑潮一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Deep Current – Architecture of Taiwan|3/4起,每週二晚間10點,首播兩集(每集30分鐘)|YouTube直播



114年3月18日至起10月7日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聖堂光影-白冷會傅義修士花東現代教堂建築展

ARCHISTORYTW聖堂光影-白冷會傅義修士花東現代教堂建築展



ARCHI-E-PRESS:雪泥鴻爪

。。。。。。。。。。。。。。。。。。。。。。。。。。。。。。。。。。。。。。。。。。。。。

建築研究簡訊  第127期114-10-00 第126期114-07-00 第125期114-04-00

。。。。。。。。。。。。。。。。。。。。。。。。。。。。。。。。。。。。。。。。。。。。。















〔建築紀事〕產官學研。人物故事

 

雪泥鴻爪|建築紀事|關鍵時刻

2024 興起回顧與前瞻風潮 建築界亦然

2025~2026 預期熱度更甚 世代交替之際 連結你我他


2026 文化部設立建築文化中心將以「展覽先行」開幕啟用 拭目以待

台灣近代建築志事|ARCHISTORYTW  持續登錄資訊 歡迎提供線索


建築紀事 。產官學研。人物故事。世代名人。連結展開

【建築紀事】臺灣日治時期建築人物

台灣日治時期是指1895年至1945年間由日本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

1895 ~ 1945

分類 : 台灣日治時期建築師 - 維基百科


【建築紀事】灣光復後三十年建築人物

分類 : 台灣戰後時期建築師 - 維基百科

分類 : 臺灣戰後時期建築物 - 維基百科

分類 : 臺灣戰後時期紀念性建築物 - 維基百科

分類 : 台灣人物紀念館 - 維基百科


【建築紀事】灣進步年代建築人物

《建築師雜誌   1975創刊

【台灣建築報導雜誌】199510創刊


【建築紀事】二十一世紀建築人物

建築獎

建築改革社


建築經營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建築經營協會    http://www.aaotr.org.tw/


營建工程

2025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50週年    https://50th.ntust.edu.tw/

1994 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 增設「建築設計技術系」



【建築紀事】台灣女建築家

台灣女建築家學會


發現隱藏珍珠!建築女力 - 今周刊

百年來,台灣女建築師如同隱藏寶石,逐漸綻放耀眼光芒。

從上一輩到引領時代風潮的當代女建築師,她們始終專注於人的幸福需求、環境與文化永續,為建築注入溫柔堅韌的靈魂。


台灣建築史學會

建築史學家



台灣近代建築志事|ARCHISTORYTW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臺灣日治時期建築人物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臺灣二十一世紀建築人物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臺灣女建築家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臺灣建築人物資訊資源索引



公共電視 - 最新消息 

紀錄片《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探福爾摩沙建築文化與美學

蘇喻哲宋文嶽莊子華郭肇立符昌鋒

李祖原張哲夫姚仁喜薛 琴邱文傑黃聲遠簡學義

王大閎漢寶德潘 冀夏鑄九劉可強華昌宜

李乾朗郭中端劉培森陳良全廖偉立


台灣建築資源索引|TWARCHINDEX

登錄人名  持續展開

故人連結  逐步進行


《建築志事》每月線上誌

建築攝取網。建築電子報。建築脈動。建築志事

20237《建築志事》每月一主題。活頁式網誌可隨時增修。再延伸連結

預定為兩年   完成 24 個主題        其他獨立主題 為不定期開設


每月主題 

20237 成大建築 1944

2023年8 建築學會 1959

2023年9 集集大地震 1999 

2023年10 台灣建築獎 1979

2023年11 彰化300

2023年12 臺南400


2024年1 臺灣頭 基隆學

2024年2 文化資產保存 

2024年3 建築中心 1999 

2024年4 嘉義市 嘉義縣

2024年5 新竹市 新竹縣

新竹縣市 嘉義縣市 縣市合併 已分難解 分分合合?
自從廢省後,三個「省轄市」(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的定位就變得很奇怪

2024年6 建築教育1  六校建築系

 成大建築 1944

 東海建築 1960

 文化建築 1963

 逢甲建築 1963

 淡江建築 1964

 中原建築 1971

2024年7 建築教育2  新設建築系

2024年8 建築研究

2024年9 都市計畫教育

 北大都研 1968

 成大都計 1971

 台大城鄉 1976

2024年10 地政及土地管理系  

 政大地政 1963

 土地管理系

2024年11 景觀系

 文化景觀 1981

 景觀

2024年12 建築技職教育


2025年1 基金會

2025年2 工程會 1995

2025年3 建築法 1938 

2025年4 公寓大廈管理

2025年5    建築產業鏈

2025年6    臺灣建築史 


以上24個主題


其他獨立主題

TWARCHINDEX 【南島建築】原住民建築

BUILDINGPULSE【IBA高雄】高雄好市 百年製造

ARCHISTORYTW《將捷集團》建築是一輩子的責任


持續整理


JJP潘冀聯合建築師 | ESG遠見

 

JJP潘冀聯合建築師 | ESG遠見

JJP潘冀聯合建築師
9 篇文章
1981年由潘冀建築師創立於台北,並於2000年擴大為聯合主持型態,2001年後陸續在上海、廈門、北京成立團隊。JJP秉持「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執業準則,以自然、土地、人文、科技為建築設計的全觀,著重創新、服務、執行三者均備。專業領域涉文化、景觀、生科、生產、交通、規劃、商辦、研發、居住、休旅、教育、醫養、宗教,其中對尖端科技及專門性技術之設計、研究、協調等繁複工程,尤具前瞻而務實的設計執行力。JJP致力從建築的涵構中,締結一種生態系統,讓建築設計從作為產業鏈和創新鏈的一個環節開始,對整體系統、流程、價值帶來躍進式影響,為永續發展增添助力。


不只設計綠建築!JJP從老屋辦公室做起,打造「人本」減碳生活

在上一篇《建築的「人本」思維:不只國際認證,更要感性節能減碳》中介紹了一些健康減碳的案例,潛在的問題立即浮現——當業主不斷的以健康減碳的方式改善進步之時,我們自身的工作環境是否相對提升?
 | 



凌宗魁聊建築


凌宗魁聊建築 - YouTube

走訪歷史空間 認識臺灣故事



咱的島嶼 咱的歷史 你我來放送 - 台灣放送

凌宗魁    博物館員,建築史與文化資產研究工作者,致力尋找各種藝術載體中的台灣建築故事。





國立國父紀念館「紀念國父逝世100週年」活動

 

國立國父紀念館        https://www.yatsen.gov.tw/


緬懷國父逝世100周年 國父紀念館辦理系列紀念活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12 14:40:21)  文化部所屬國立國父紀念館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一百週年,特別於3月份舉辦一系列「紀念國父逝世100週年」活動,活動內容包括《幸福曙光‧Hello國父》音樂會、「孫中山與臺灣:革命理想與當代共鳴」特展、向國父銅像行禮致敬活動、「孫學新探:中山思想與當代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暨《孫學研究》紀念特刊出刊、「書香入懷」贈書、植樹節贈送樹苗等活動,藉以紀念其革命行誼,發揚其思想學說,同時推動文化平權與文化近用。

今(12)日上午國父紀念館王蘭生館長率全體同仁向國父銅像行禮致敬,9時起於本館中山文化園區「中山碑林」,開放社會各界團體及民眾向國父銅像行禮致敬,表達對國父的追思緬懷與敬意,活動場面莊重溫馨感人。

另於本館臨時辦公室中庭舉辦「共創綠生活」植樹節贈送樹苗活動,提供桂花、杜鵑、朱槿等花苗贈送現場排隊民眾,讓市民攜回以綠美化家園環境。

在機車停車棚處舉辦「書香入懷」贈書活動,提供歷年該館出版的孫學圖書及藝術家的精彩畫冊,其中包括現代水墨藝術家楚戈、一代草聖于右任、知名美術家施翠峰等大師的作品集,以及西畫、水墨畫、書法、版畫、攝影、雕塑等書畫冊,還有王大閎與國父紀念館的故事DVD、臨時大總統模擬選舉票明信片等,贈送數量共計約1100餘冊。各項活動現場民眾反應熱烈並踴躍參與。

「孫學新探:中山思想與當代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由國父紀念館邀請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國立政治大學共同主辦,上午9點30分於政大綜合院館5樓國際會議廳舉行開幕儀式,邀請中研院近史所黃自進研究員專題演講,題目為《孫中山「民生主義」的理論建構:西方的學術理論與亞洲社會的具體實踐》,並進行「中山思想歷史精神與時代意義」論壇、「中山思想與民國歷史」和「中山思想與國家發展」兩場論文發表會。整場學術研討會共有學者專家與博碩士班研究生等超過百餘人與會,會場氣氛溫馨熱烈,圍繞在百年中山思想對於當代國家發展的啟示與意義。

「孫中山與臺灣:革命理想與當代共鳴」特展由國父紀念館邀請國立政治大學與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協辦,聚焦國父與臺灣的深厚淵源,回顧革命歷程與現代社會的共鳴。開幕式於中午1點在政大中正圖書館舉行,由國父紀念館王蘭生館長、政大李蔡彥校長及國民黨黨史館代表分別致詞。

本次展覽透過靜態文件展示與數位影片運用,展現孫中山的革命精神如何在當代臺灣社會中產生共鳴,展覽內容分為「孫中山的革命蛻變」、「革命群英與臺灣」及「從歷史到日常」三大主題,帶領觀眾走進孫中山的青春歲月,了解他如何點燃革命之火,並透過資料文獻、圖文影像及藝術作品等,探索呈現他對臺灣的影響。為豐富展件文物,特別商請國民黨黨史館協助「國父手書自傳」及「國父在香港西醫書院之成績紀錄簿」文物複製展出,展期自3月7日至25日。

緬懷國父百年風範,傳承弘揚中山精神,國父孫中山先生(1866〜1925)以無私奉獻的革命思想與踐行,終結兩千餘年的帝制,開啟國家現代化進程。他提出民族、民權與民生的三民主義,將傳統儒家民本思想與西方民主相互融合,創建亞洲首個共和國與藍圖。

其偉大更在於超越時代的視野,主張「天下為公」理想,強調主權在民與社會平等;提倡「實業計畫」,規劃鐵路、港口等現代化基礎建設;重視民生與教育,主張「平均地權」以解決社會不公,其思想不僅影響近代歷史發展,也成為近代東亞民主運動的啟蒙典範。(廣告)


「2025孫學新探:中山思想與當代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貴賓合影


「書香入懷」贈書活動,提供歷年該館出版的孫學圖書及藝術家的精彩畫冊


緬懷國父逝世100周年國父紀念館辦理系列紀念活動


講師郝廣才於陳芳明書房現場進行繪本「孫中山」導讀及青年啟發


「共創綠生活」植樹節贈送樹苗活動,提供桂花、杜鵑、朱槿等花苗贈送現場排隊民眾




【建築紀事】臺灣建築人物資訊資源索引

 

建築紀事 。產官學研。人物故事。世代名人。連結展開

【建築紀事】臺灣日治時期建築人物

台灣日治時期是指1895年至1945年間由日本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

1895 ~ 1945

分類 : 台灣日治時期建築師 - 維基百科


【建築紀事】灣光復後三十年建築人物

1945 ~ 1975

分類 : 台灣戰後時期建築師 - 維基百科


【建築紀事】灣進步年代建築人物

建築師雜誌獎

1975 ~ 2000


【建築紀事】二十一世紀建築人物

2000 ~ 2025

2025 ~ 2050


登錄人名  持續展開

臺灣日治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人物】野村一郎|臺灣日治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人物】近藤十郎|臺灣日治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人物】松崎萬長|臺灣日治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人物】森山松之助|臺灣日治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人物】井手薰|臺灣日治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人物】栗山俊一|臺灣日治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人物】梅澤捨次郎|臺灣日治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人物】宇敷赳夫|臺灣日治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人物】白倉好夫|臺灣日治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人物】八板志賀助|臺灣日治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人物】尾辻國吉|臺灣日治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人物】鈴置良一|臺灣日治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人物】齋藤辰次郎|臺灣日治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人物】畠山喜三郎|臺灣日治時期

ARCHISTORYTW【建築人物】松崎萬長|臺灣日治時期


故人連結  逐步進行  

台灣建築資源索引|TWARCHINDEX



台灣近代建築志事|ARCHISTORYTW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灣光復後三十年建築人物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進步年代建築人物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二十一世紀建築人物
ARCHISTORYTW【建築紀事】建築人物資訊資源索引


台灣建築資源索引|TWARCHINDEX

TWARCHINDEX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郭俊沛(2023第18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王銘顯(202117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戴育澤(202117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江文淵(202117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楊立華(202117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甘銘源(201916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戴嘉惠(201916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陳玉霖(201916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黃明威(201715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呂欽文(201715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金以容(201715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許伯元(201715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邵棟綱(201715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阮慶岳(201514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孫德鴻(201514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郭旭原(201514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李綠枝(201313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張景堯(201313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陳永興(201313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邱文傑(201112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郭英釗(201112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張清華(200911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徐裕健(200911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許宗熙(200911屆)學術技術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謝英俊(200810屆)公共服務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張瑪龍(200810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莊學能(200810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劉培森(200810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翁祖模(200810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孫全文(200810屆)學術技術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陳銀河(20079屆)公共服務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薛昭信(20079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蘇重威(20079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陳良全(20079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姜樂靜(20079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蔡元良(20068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張哲夫(20068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廖偉立(20068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龔書章(20068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蔡添璧(20068屆)學術技術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王重平(20057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黃聲遠(20057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李重耀(20057屆)學術技術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李顯榮(20036屆)公共服務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王秋華(20036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黃建興(20036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黃 斌(20036屆)學術技術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白省三(20025屆)公共服務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張 樞(20025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修澤蘭(20025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仲澤還(20025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翁金山(20025屆)學術技術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吳夏雄(19984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費宗澄(19984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林博容(19984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劉祥宏(19984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朱祖明(19984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王紀鯤(19984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李重耀(19973屆)公共服務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黃有良(19973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姚仁喜(19973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喻肇川(19973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沈祖海(19973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楊逸詠(19973屆)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許仲川(19962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潘 冀(19962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高而潘(19962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陳森藤(19962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王俊雄(19962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吳明修(19962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許坤南(19951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陳其寬19951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陳 邁19951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李祖原19951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許常吉(19951屆)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廖慧明(19951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