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nchdb.boch.gov.tw/
BUILDINGFOCUS:《文化資產》重要文化景觀 1|文化景觀 77|史蹟 7
ARCHISTORYTW:臺灣文化景觀的故事
七美雙心石滬是澎湖七美鄉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景觀之一,因其獨特的心型造型而聞名,不僅是漁業文化的象徵,更成為許多情侶和遊客到訪澎湖必訪的浪漫景點。
什麼是雙心石滬?
雙心石滬位於澎湖縣七美鄉東湖村頂隙北面海崖下,因此又稱為「頂隙滬」。它是一種利用玄武岩和珊瑚礁在潮間帶堆砌而成的傳統捕魚設施,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海中陷阱」。當海水漲潮時,魚群會隨潮水進入石滬內覓食;退潮時,海水逐漸退去,魚群便會被困在石滬中,方便漁民捕撈。
七美雙心石滬的特別之處在於其獨特的雙心形狀,從高處俯瞰,兩個愛心頭尾相連,浪漫而美麗。這種特殊的設計不僅實用,也兼具了美學價值。2006年,澎湖縣政府正式將其登錄為文化景觀,以保護這項珍貴的漁業文化遺產。
歷史淵源與形成原因
澎湖的石滬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是全球密度最高、數量最多的石滬群之一。七美雙心石滬並非一開始就是現在的雙心樣貌。它最初是「二窟一滬房」的設計。
1937年,因舊滬受颱風襲擊而倒塌,當地鄉民顏恭規劃重建,並委請吉貝的匠師在現址修築新滬。重建後的新滬比舊滬多增加了一個滬房,便形成了今日所見的雙心造型。至今,在石滬的左伸腳仍能看到舊滬的遺跡。
石滬的建造是利用澎湖寬廣的潮間帶、綿長的海岸線以及豐富的玄武岩石材等天然條件,運用先民智慧,在不使用任何黏著劑的情況下,以堆砌的方式築成。
特色與觀光價值
浪漫地標: 雙心石滬因其獨特的愛心造型,被視為「心心相印」的象徵,吸引了許多情侶到此許下愛的誓言,也成為婚紗攝影的熱門地點。
傳統漁業文化: 它展現了澎湖先民因應自然環境,利用潮汐變化捕魚的智慧與技術,是珍貴的漁業文化資產。
壯麗景觀: 在退潮時,完整的雙心石滬露出水面,搭配周圍的玄武岩地形和湛藍海水,構成一幅令人驚嘆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生態觀察: 石滬周圍的潮間帶生態豐富,退潮時也是觀察海洋生物的好機會。
保存與維護
七美雙心石滬被列為文化景觀後,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會定期派傳統石滬匠師進行修復維護,以確保其結構穩固和完整性。然而,石滬的維護仍面臨挑戰,例如風浪侵蝕造成的坍塌問題,需要持續的關注與投入。
旅遊資訊
最佳觀賞時間: 要觀看完整的雙心石滬,必須配合潮汐時間。建議在退潮時前往,才能欣賞到石滬的全貌。遊客可查詢當日的潮汐表。
交通方式: 通常從澎湖馬公市搭船或參加跳島一日遊前往七美鄉。抵達七美後,可租借機車或搭乘觀光巴士前往雙心石滬。
注意事項:
切勿為攝影角度而忽略崖邊安全距離,以免發生危險。
潮間帶的石滬岩石可能濕滑,若要探訪石滬內部,請穿著防滑且方便活動的鞋子。
請勿踩踏石滬或任意搬動石塊,共同維護這項珍貴的文化資產。
七美雙心石滬不僅是澎湖的自然奇景,更是承載著豐富歷史與人文故事的文化寶藏。有機會到澎湖旅遊,千萬別錯過親身體驗這份獨特的美麗與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