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志事 臺灣建築紀事400年
台臺灣《建築紀事》400+ A GLANCE OF ARCHISTORYTW 400 PLUS
特集網頁 網誌連結 完全活頁式
台灣文化資產:文化景觀的故事
台灣的文化景觀不僅是美麗的自然風光,更是承載著歷史記憶、生活方式和人與土地互動故事的重要文化資產。它們展現了不同時代、不同族群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留下的獨特印記。
什麼是「文化景觀」?
在台灣,《文化資產保存法》將文化景觀定義為「指神話、傳說、事蹟、歷史事件、社群生活或儀式行為所形成之場域;或以自然景觀為基盤,和人為結合而形成之具有歷史、美學、精神、科學或文化保存價值之場域。」簡單來說,它不是單一的建築物,而是廣闊的區域,融合了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並具有特殊的文化價值。
文化景觀的豐富面貌
台灣的文化景觀種類繁多,每一種都訴說著不同的故事:
-
農業地景:台灣早期以農業立國,許多地方都保留了與農業相關的文化景觀。例如:
- 梯田:如陽明山竹子湖的梯田,不僅是農耕智慧的結晶,也反映了早期農民開墾山林的艱辛與毅力。
- 水圳系統:像是八堡圳、瑠公圳等,這些水利設施不只灌溉了農田,更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典範。
- 茶園地景:貓空、坪林等地的茶園,不只出產台灣的特色茶葉,也呈現了獨特的丘陵地景與茶文化。
-
聚落與水岸地景:許多聚落因應地理環境發展出獨特的空間紋理。
- 漁村聚落:像是安平、鹿港等地的漁港與老街,訴說著台灣海洋文化與貿易的歷史。
- 鹽業地景:嘉義布袋、台南七股的鹽田,是過去台灣重要產業的見證,也是獨特的海岸景觀。
-
工業遺產地景:台灣現代化的軌跡也反映在這些文化景觀中。
- 糖業文化景觀:遍佈全台的糖廠與五分車鐵道,記錄了台灣糖業的興衰,也承載著許多人的童年記憶。
- 林業文化景觀:阿里山、太平山等地的林場鐵道與宿舍群,見證了台灣林業的發展與轉型。
-
原住民族地景:台灣原住民族與自然環境有著深厚的連結,他們的生活方式與傳統知識形塑了獨特的文化景觀。
- 石板屋聚落:排灣族與魯凱族的石板屋,是就地取材、與環境共生的智慧展現。
保護與傳承的意義
這些文化景觀不只是觀光的景點,更是:
- 歷史的見證: 它們是活生生的歷史課本,讓我們了解先民的生活、產業的發展與社會的變遷。
- 生態的智慧: 許多文化景觀反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永續利用資源的智慧。
- 地方的認同: 它們是地方居民的共同記憶與驕傲,是凝聚社區意識的重要元素。
- 文化的根源: 透過文化景觀,我們能更深入地理解台灣多元文化的脈絡與獨特性。
保護文化景觀的過程,不僅是保存有形的物質,更是傳承無形的知識、技術與精神。這需要政府、地方社區和民眾共同努力,才能讓這些珍貴的「活歷史」繼續說著它們的故事,並啟發我們的未來。
您對台灣哪個特定的文化景觀故事感興趣呢?或許我們可以深入了解更多細節。
文化景觀的種類
文化景觀是指人類與自然環境長期互動所形成的,具有歷史、美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的地理區域。根據不同的分類方式,文化景觀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主要類型:
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分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中,將文化景觀分為三大類:
-
1.1 有意設計的景觀 (Designed Landscapes): 這類景觀是人類有意圖地設計和建造的,可能是出於美學、宗教、紀念性或功能性的原因。它們的設計和建造歷史明確。
- 範例: 庭園、公園、植物園等,如法國的凡爾賽宮園林。
-
1.2 有機演變的景觀 (Organically Evolved Landscapes): 這類景觀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由社會、經濟、行政或宗教等內在需求與自然環境的互動而逐步形成的。它們的演變過程是持續的,沒有明確的設計起始點。
- 又可細分為:
- 化石或殘遺景觀 (Fossil or Relict Landscapes): 這是指其演變過程已經停止,但其重要特徵仍然可見的景觀。
- 範例: 某些廢棄的古老農業梯田、過去的聚落遺跡等。
- 持續性景觀 (Continuing Landscapes): 這是指仍然保持活躍的社會功能,並與傳統生活方式緊密相連的景觀。它的演變仍在進行中,但保持其重要的歷史連續性。
- 範例: 傳統的農耕梯田、漁村、原住民部落的土地利用方式等,如菲律賓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
- 化石或殘遺景觀 (Fossil or Relict Landscapes): 這是指其演變過程已經停止,但其重要特徵仍然可見的景觀。
- 又可細分為:
-
1.3 關聯性文化景觀 (Associative Cultural Landscapes): 這類景觀的價值主要基於其與自然元素、精神、宗教或藝術之間強烈的關聯性,而不是實體的文化遺存。
- 範例: 聖山、神聖的河流、具有特殊傳說或藝術靈感的自然地點等,如澳洲的烏魯魯(艾爾斯岩)。
2. 其他常見的分類方式
除了UNESCO的分類外,文化景觀還可以根據其主要功能或特徵進行細分:
- 農業景觀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反映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和土地利用模式的景觀。
- 範例: 梯田、茶園、果園、水稻田等。
- 工業景觀 (Industrial Landscapes): 與工業活動及其遺產相關的景觀,可能包括工廠、礦區、運河、鐵路等。
- 範例: 英國的達西鐵谷(Ironbridge Gorge),世界第一座鐵橋所在地。
- 宗教/精神景觀 (Religious/Spiritual Landscapes): 具有宗教信仰、儀式或精神意義的景觀。
- 範例: 寺廟、修道院周圍的環境、朝聖之路、神聖的樹林或山脈。
- 歷史城鎮/聚落景觀 (Historic Urban/Settlement Landscapes): 具有豐富歷史,反映特定時期城市發展和生活方式的城鎮或聚落。
- 範例: 台灣的鹿港老街、台南安平古堡周邊。
- 交通/基礎設施景觀 (Transport/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與交通運輸系統相關的景觀,如古道、運河、鐵路、橋樑等。
- 範例: 古代絲綢之路沿線的驛站和關隘。
- 戰爭/衝突景觀 (War/Conflict Landscapes): 與歷史上的戰爭或衝突事件相關的景觀,可能包括戰場、紀念碑、防禦工事等。
- 範例: 諾曼第登陸海灘、古戰場遺址。
- 原住民景觀 (Indigenous Landscapes): 反映原住民傳統知識、生活方式和與土地之間深刻聯繫的景觀。
- 範例: 台灣原住民的獵徑、部落聚落和祭祀場域。
這些分類並非相互獨立,許多文化景觀可能同時具有多重屬性。例如,一個農業景觀也可能同時具有宗教意義,或是一個歷史城鎮景觀也包含了工業遺產。理解文化景觀的種類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識別、評估和保護這些珍貴的人類與自然互動的成果。
台灣文化景觀的種類
交通地景農林漁牧景觀
水利設施
宗教景觀
神話傳說之場域
歷史事件場所
歷史名園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之景觀
其他場域
文化景觀的故事 01 世界遺產
18 處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 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名稱 | 聯合國世界遺產類別 | 國內文資類別 |
1 | 馬祖戰地文化 | 文化遺產 | 四鄉五島文化景觀、國定古 蹟、縣定古蹟、歷史建築 |
2 | 淡水紅毛城及其週遭歷史建築群 | 文化遺產 | 國定古蹟、市定古蹟、歷史建築 |
3 | 樂生療養院 | 文化遺產 | 歷史建築、文化景觀 |
4 | 桃園臺地陂塘 | 文化遺產 | 文化景觀 |
5 | 臺鐵舊山線 | 文化遺產 | 文化景觀、縣定古蹟 |
6 | 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 | 複合遺產 | 重要文化景觀、縣市定古蹟、歷史建築 |
7 | 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 | 文化遺產 | 市定古蹟、歷史建築、文化景 觀 |
8 |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 自然遺產 | 自然保留區 |
9 | 澎湖石滬群 | 文化遺產 | 文化景觀 |
10 | 金門戰地文化 | 文化遺產 | 國定古蹟、縣定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建築群 |
11 | 大屯火山群 | 自然遺產 | 國家公園 |
12 | 水金九礦業遺址 | 文化遺產 | 市定古蹟、歷史建築、文化景觀 |
13 | 棲蘭山檜木林 | 自然遺產 | 國家公園 |
14 | 太魯閣國家公園 | 自然遺產 | 國家公園 |
15 | 玉山國家公園 | 自然遺產 | 國家公園 |
16 | 卑南遺址與都蘭山 | 文化遺產 | 國定遺址 |
17 | 排灣族及魯凱族石板屋聚落 | 文化遺產 | 國定古蹟、縣定古蹟、歷史建築、文化景觀 |
18 | 蘭嶼聚落與自然景觀 | 複合遺產 | 歷史建築、文化景觀 |
文化景觀的故事 02 交通地景
文化景觀的故事 03 工業地景
文化景觀的故事 04 農林漁牧
文化景觀的故事 05 水利設施
文化景觀的故事 06 軍事設施
文化景觀的故事 07 宗教景觀
文化景觀的故事 08 神話傳說
文化景觀的故事 09 歷史事件
文化景觀的故事 10 文化路徑
文化景觀的故事 11 歷史名園
文化景觀的故事 12 人類與自然互動
文化景觀的故事 13 其他場域
文化景觀的故事 14 重要文化景觀
文化景觀的故事 15 車站鐵道
文化景觀的故事 16
文化景觀的故事 17
文化景觀的故事 18
文化景觀的故事 19
文化景觀的故事 20
文化景觀的故事 21
文化景觀的故事 22
重要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嘉義縣】阿里山林業暨鐵道重要文化景觀
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臺北市】中正紀念堂文化景觀*中正區
ARCHISTORYTW:【臺北市】新舞臺文化景觀*信義區
ARCHISTORYTW:【臺北市】坪頂古圳(含坪頂舊圳、坪頂新圳、登峰圳)文化景觀*士林區
ARCHISTORYTW:【臺北市】陽明山美軍宿舍群文化景觀*士林區
ARCHISTORYTW:【臺北市】中山樓周邊園區文化景觀*北投區
ARCHISTORYTW:【臺北市】優人神鼓山上劇場文化景觀*文山區
ARCHISTORYTW:【臺北市】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園文化景觀*信義區
ARCHISTORYTW:【臺北市】蟾蜍山文化景觀*大安區
ARCHISTORYTW:【臺北市】北投公園暨周邊景觀(含兒童樂園)文化景觀*北投區
ARCHISTORYTW:【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院區文化景觀*士林區
ARCHISTORYTW:【新北市】瑞芳區臺金濂洞煉銅廠煙道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新北市】平溪區竿蓁坑古道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新北市】鶯歌石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新北市】新莊樂生療養院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新北市】新店渡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基隆市】仙洞巖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基隆市】暖暖淨水場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宜蘭縣】宜蘭醫院老樹群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宜蘭縣】烏石港舊址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宜蘭縣】員山結頭份大樹公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宜蘭縣】深溝水源地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宜蘭縣】羅東林場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宜蘭縣】二結圳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桃園市】土牛溝楊梅段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桃園市】新屋蚵間石滬群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桃園市】大溪公園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桃園市】桃園三層地區陂圳系統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苗栗縣】談文湖鐵道砌石邊坡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苗栗縣】出磺坑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苗栗縣】勝興車站鐵道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苗栗縣】後龍外埔石滬群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臺中市】霧峰光復新村省府眷舍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臺中市】舊南屯溪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臺中市】白冷圳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臺中市】神岡浮圳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臺中市】東勢林業文化園區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臺中市】東海大學早期校園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臺中市】后里馬場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彰化縣】線西蛤蜊兵營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彰化縣】彰化臺鐵舊宿舍群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彰化縣】中央廣播電臺鹿港分臺暨周遭廣播設施地景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南投縣】中興新村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南投縣】Sbayan泰雅民族起源地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南投縣】頭社古日潭浮田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嘉義市】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嘉義縣】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嘉義市】嘉義公園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嘉義縣】蒜頭糖廠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嘉義縣】原朴子上水道頭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雲林縣】虎尾大崙腳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雲林縣】虎尾鎮中央廣播電臺虎尾分臺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雲林縣】斗六糖廠糖業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臺南市】烏山頭水庫暨嘉南大圳水利系統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臺南市】臺南公園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高雄市】橋仔頭糖廠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高雄市】鳳山黃埔新村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高雄市】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中油宏南宿舍群等)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高雄市】高雄港站及週邊舊港區鐵道線群與建物群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高雄市】原日本海軍航空隊岡山宿舍群(醒村)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高雄市】左營海軍眷村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屏東縣】霧台鄉好茶舊社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屏東縣】來義鄉二峰圳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屏東縣】浸水營古道(屏東段)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屏東縣】原屏東水道水源地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臺東縣】綠島人權文化園區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臺東縣】蘭嶼鄉朗島部落傳統領域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臺東縣】池上新開園老田區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花蓮縣】台糖公司花蓮糖廠(舊名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花蓮港製糖所大和工場)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花蓮縣】光復鄉阿美族太巴塱kakita'an祖屋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花蓮縣】mai-asang kasing佳心舊部落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澎湖縣】澎湖石滬文化景觀-吉貝石滬群
ARCHISTORYTW:【澎湖縣】七美雙心石滬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金門縣】燕南書院暨太文巖寺舊址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金門縣】大膽二膽(大擔小擔)戰地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金門縣】太武山文化景觀
ARCHISTORYTW:【連江縣】馬祖戰地文化景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