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成大臺灣學「Formosa 偎海 e 所在-從 Formosa 航向東亞 V」9-12 日成果展 敬邀參與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10 16:28:59)

為鼓勵學生展現自我風采,結合在地素材,成為臺灣研究的創新典範,國立成功大學自 2018 年推動臺灣學計畫,透過師生多元創作展示,帶領民眾認識臺灣本土與海外傳播的歷史脈絡。12 月 9-12 日臺灣學在成大歷史文物館推出「Formosa 偎海 e 所在-從 Formosa 航向東亞 V」成果展,邀請民眾共同探索臺灣的歷史文化,活動今(10)日舉行開幕。

成大副校長、也是成大臺灣學總計劃主持人陳玉女致詞感謝多位嘉賓及師生共同參與第 5 年的成果發表會,表示每年的成果展都非常豐富。今年計劃由三位計劃主持人運用科技媒材,透過展覽形式展示學生研究成果,能讓大家更深入了解臺灣的歷史與文化。陳副校長說,今年的主題商海英雄李旦,如同「海賊王」,其在海上發展的軌跡更與臺灣更有著密切關連,希望觀展者都能在成果展收獲滿滿並獲得啟發。
成大文學院高實玫院長感謝老師們每年的投入及努力,並指出台灣學是非常有前瞻性的研究跟教學的方向,她感謝學校的資源支持,並期望未來能吸引更多人參與,共同推動臺灣學的發展。

「Formosa 偎海 e 所在-從 Formosa 航向東亞 V」由成大人社中心主任楊政達特聘教授、歷史學系李啟彰副教授、藝術研究所副教授兼藝術中心研究策畫組長陳佳彬共同策劃執行,帶領學生以多元的方式構建具影響力的論述及作品展示,呈現各自獨特的風貌。今年活動的展示,不僅是對臺灣學和臺灣本土藝術的深入探索,更結合數位科技,展現創新突破與跨領域的豐富成果。
成大人社中心主任楊政達特聘教授表示,臺灣學計劃已執行5年,致力推動文化傳遞,將歷史文本用科技方式加以轉譯,再結合遊戲設計展出,期望讓更多人理解臺灣文化。計劃每年也都力求創新,今年則加入更多互動機制來提升參與體驗。楊政達特聘教授說,臺灣學一直是人社中心很重要的發展方向,不僅推動跨領域合作,亦深化以臺灣為核心的人文與社會研究,期望未來也可以跟國際做鏈結。

成大歷史學系李啟彰副教授說,歷史學系的展出過往都較為靜態,以知識傳遞為主,這次的成果展則加入了沈浸式掛圖及互動桌遊來呈現,展現李旦作為東亞貿易巨頭的傳奇一生。展覽分為三大主題,「海商風雲:十七世紀東亞港口巡航」帶領玩家穿越至十七世紀東亞,模擬跨國貿易的挑戰,「逐風而行:十七世紀海上貿易致富之道尋寶桌遊」以探險為題材,玩家將深入探索東亞的寶藏與機遇,「冒險吧!少年:再現李旦傳奇一生」line遊戲,則讓參觀者能夠沉浸式體驗李旦一天的貿易行程,感受當年海上貿易的風險與魅力。

藝術研究所副教授兼藝術中心研究策畫組組長陳佳彬表示,運用 3D 掃瞄儀把過往資料數位化、及聲音的保存是今年很重要的工作。而本次展出的第三個特色,與今年年中 6 月推出的「2024 臺灣聲影.視界幻化」進行呼應與扣合,以多款樣式的留聲機及聲音裝置,讓學生親自探索聲音與視覺的科學藝術新體驗。本次的策展,亦結合真人與 3D 建模,利用虛擬實境、互動式多媒體等數位技術能夠提供更加豐富的觀展體驗,吸引更多新觀眾參與並推動藝術生活化,讓藝術更具活力與發展。
成大臺灣學計畫自推動以來,即透過多元展示方式,結合靜態與動態展覽、多媒體、AI、AR、VR、MR 等工具,深入研究臺灣獨特的歷史、藝術、科技地位,建立具有影響力的論述。同時,結合學生作品創作,讓觀眾深入了解臺灣本土與海外傳播的史料,還能體驗虛擬實境。
本次展出運用了線上展示平台和社交媒體,形成強有力的推廣工具,將臺灣藝術文化傳承推向全球。學習與善用數位技術為臺灣藝術的永續保存帶來創新、嶄新的未來。歡迎所有對臺灣文化、藝術與數位科技有興趣的朋友共襄盛舉。
【Formosa 偎海 e 所在-從 Formosa 航向東亞 V】
展出時間|2024 年 12 月 9 日(一)-12 月 12 日(四) 10:00-17:00
展出地點|成大光復校區歷史文物館
成大臺灣學「2024 臺南四百,成功永續,臺灣未來——跨界成城,鯤聲寰宇」書展暨新書發布分享 期許開創臺灣永續未來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15 16:29:41) 成功大學臺灣學計畫,自11月 6至11月28日,於成大總圖書館1樓理泊區舉辦「2024 臺南四百,成功永續,臺灣未來——跨界成城,鯤聲寰宇」書展。展覽匯集了成大的學術成果,以及教師對校園、臺南府城與臺灣的相關書寫作品。15 日舉行書展開幕式,同時介紹即將於年底出版之「成大臺灣學研究系列叢書」。成大臺灣學計畫期許,透過書展等活動,呈現成大在臺灣學豐富的文史內涵與學術能量,也盼開展更多相關研究,打造深厚的「400+」底蘊。

書展由成大人社中心、文學院及考古所組成的臺灣學團隊規劃與執行,共計 3個主題區域,分別為:一、鯤鯓大成——成大回顧自我歷史、文化與傳承;二、墨海拾光——成大驅動臺灣人文發展的時代印記;三、織夢成書——成大前瞻臺灣的未來與挑戰。內容涵蓋學術研究、田野調查、考古發掘及文學創作等領域。
書展亦規劃兩個特色展區,其中一區域展出 6 位成大學者/作家的畢生著作,展示他們在文學、美學、生態、文資、文獻、史學六大面向的耕耘,如何為臺灣提供深厚的學術涵養,造就臺灣的精彩。另外,也設立「成大文學家」書區,呈現成大出身的作家對於成大與南臺灣的感知與書寫,書展場內的「成大人語錄」,更使成大與府城的風采躍然紙上,顯現文字的魅力與生機。

陳玉女副校長、人社中心楊政達主任、圖書館傅子芳館長以及成大師生等出席開幕式。陳玉女副校長致詞表示,成大臺灣學計畫由臺南在地出發,相關的活動、書展或是「成大臺灣學研究系列叢書」其內容都是扣合在地,從臺灣到世界,也從文獻研究的角度、考古等路徑去看臺灣,讓大眾更清楚地了解臺灣以及臺灣與界的關係。此外,她也提到,臺南 400 是漢人的視角,但對原住民而言,臺灣最原先的主要人口是原住民。從考古發掘來看,臺灣不只 400 年,可以看到千年以前,這是必需尊重與注意的文化存在事實。
圖書館傅子芳館長表示,自己曾嘗試將家鄉與歷史介紹給外國朋友,但卻有無法完全、有序表達的遺憾與衝擊。此次書展,有許多不同面向或豐富的故事來呈現臺灣,實在是讓人感動,歡迎師生、以及臺南市民眾都能踴躍前來看展。
人社中心楊政達主任說,人社中心與臺灣學計畫的老師有很好的合作,從不同的面向去探討與臺灣相關的議題,從文學、史學、美學或是跨域的題目都有。書展展出 400 多本書,這些書籍涵括過去、現在以及展望未來。特別的是,還規劃了「成大人語錄」,是作家還有老師書寫成大、對臺南、對這塊土地的情感。期待臺灣學可以繼續執行下去,展現成大對臺灣的影響力。
開幕式告一段落,隨即展開「成大臺灣學研究系列叢書」新書介紹,歷史系陳文松教授、李啟彰副教授,成大出版社總編輯徐珊惠教授及成大人社中心林明發博士後研究員,介紹「成大臺灣學研究系列叢書」4 本新書,分別為《成究臺南:Formosa 偎海 e 所在臺南 400+》、《從 Formosa 航向東亞》、《成為臺灣的我們》以及《府看・府城——觀看我們的百年臺南》,內容彙集臺灣學計畫 5 年來的考究與耕耘,從世界中的福爾摩沙到臺灣的島嶼敘事,從研究專論到科普教育,呈現成大臺灣學豐富的文史內涵與學術量能,搭起學術與公眾對話間的橋樑。
書展期間,不僅呼應圖書館內現有的臺灣學「海域交流——臺灣形成」考古展覽,也扣連團隊於 11 月 22 至 23日舉辦的「17 世紀前後的臺灣與周邊:考古學的觀點(1550-1717)」國際學術研討會,期待與會者能藉由一系列的展示與研討,更深刻地認識臺灣學的緣起與內涵。臺灣學計畫沿著文史、藝術、和社會科學的脈絡,於校內外推動多元的系列活動,從靜態到動態,從論述到實踐,期許讓知識的種子深植於師生與讀者心中,自成大起步,傳承古都的文化底蘊,回應現代社會的挑戰,一齊開創臺灣永續的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